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113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1. (2分)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加压降温可以将氧气从无色气体变成无色液体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 .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D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2. (2分)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事实观点A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空气中含有水蒸气B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变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有间隔A . AB . BC . CD . D3. (2分)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 . SO3、KNO3、葡萄糖、空气B . Na2O2、NaNO2、蛋白质、合金C . N2O4、蓝矾、CO、冰水混合物D . Fe3O4、碳铵、维生素C、盐酸4. (2分)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 . 节日的礼花B . 夜晚的霓虹灯C . 雨后的彩虹D . 彩色的图画5. (2分)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符合题意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6. (2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B . 尿素CO(NH2)2,HNO3 , 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C . 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D . 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7. (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通入O2 , 点燃B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D碳酸钙氯化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 . AB . BC . CD . D8. (3分)(2016营口)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芬太奴是有机物B . 芬太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C . 一个芬太奴分子中含有47个原子D . 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2:7:8二、 选择填充题 (共7题;共14分)9. (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纸张燃烧B . 食物腐烂 C . 粮食酿酒 D . 湿衣服晾干10. (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 . 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C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D .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11. (2分)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题“开启我的60+生活”,是指人们对自然环境友善,对节能减排有益,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行为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 A . 自带布袋购物B . 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C . 使用一次性木筷D . 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12. (2分)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B . 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C . 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D .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13. (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丙可能是单质B . 若消耗了3g乙,则生成17g丙C . 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催化剂D . 反应前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14.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的质量( ) A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 .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 . 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不断加入盐酸D .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15. (2分)某同学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家中一些液体的pH。他的实验记录中一定错误的是A . 肥皂水pH=10B . 纯碱溶液pH=11C . 食醋溶液 pH=9D . 橘子汁pH=4三、 信息分析题 (共6题;共41分)16. (8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钠原子_; (2)3个氢氧根离子_; (3)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 (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 (5) 表示的微粒是_ (6)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非金属元素是_,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是_,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 17. (6分)下列物质中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金刚石 甲烷。 (1)有剧毒的是_;(写序号)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写序号) (3)将_(写序号)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写序号) (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是因为_。 18. (6分)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在离开母校之际,整理自己的物品时,若清理出如下物品:废作业纸 易拉罐 变质饼干 生锈铁钉。(1)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用序号填写)。(2)生锈铁钉可用酸除锈,把一根生锈放入过量稀盐酸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现象是_ , 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过一段时间,还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3)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三种固态金属,如果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19. (4分)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264110169(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巾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 (4)将40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 20.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填序号)21. (11分)向18.6g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97.1g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200g溶液,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 (2)变质后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3分)22. (6分)工业上生产电石(CaC2)制备重要工业原料乙炔(CxHy)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B、C组成的元素相同,C有毒,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根据反应可推断固体D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2)已知: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一个乙炔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为了测定乙炔的组成,将一定量的乙炔(CxHy)完全燃烧,并将生成的气体缓缓通过下图的_(选填“甲”或“乙”)装置,再缓缓通过一段时间的N2 , 缓缓通过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装置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浓硫酸125.3g127.1g浓氢氧化钠溶液78.2g87.0g根据实验数据推断乙炔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_23. (7分)某实验小组欲以某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为原料,利用图所示装置纸杯并检验二氧化碳(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前,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该小组同学预测在B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3)实验开始后,B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讨论后,该小组同学在A、B装置之间增加了C装置,重新开始实验,在B中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原因是_ .(4)将C装置中装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即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_(填a或b)口进入C(5)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 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实验中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g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还没有沉淀的原因是_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五、 探究题 (共1题;共5分)24. (5分)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 (2)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 打开止水夹, 观察到的现象是_,依据该现象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该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一些性质。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这一性质的实验现象是_。 (4)一位同学用碳替代红磷来进行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1-1、2-1、3-1、4-1、5-1、6-1、7-1、8-1、二、 选择填充题 (共7题;共14分)9-1、10-1、11-1、12-1、13-1、14-1、15-1、三、 信息分析题 (共6题;共41分)16-1、16-2、16-3、16-4、16-5、16-6、17-1、17-2、17-3、17-4、17-5、18-1、19-1、19-2、19-3、19-4、20-1、20-2、20-3、21-1、21-2、21-3、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3分)22-1、22-2、23-1、23-2、23-3、23-4、23-5、五、 探究题 (共1题;共5分)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