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14中考数学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4915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市2014中考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丹东市2014中考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丹东市2014中考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东市2014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一、命题原则1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为依据。2、命题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3、命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考查,注重对第三学段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4、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地评价学生通过课改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二、考试范围考查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包括第三学段的全部内容。其中“课题学习”不作为独立命题内容。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数与代数试题将考查学生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考查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应避免繁琐的运算具体 要求:1、数与式 (1)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2)实数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3)代数式在现实情境中考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收集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4)整式与分式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3、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函数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3)一次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即k0或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理解正比例函数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反比例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像的变化)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二次函数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应考查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考查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考查空间观念推理与论证的考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发展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考试中应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一)具体要求(1)图形的认识: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考查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的知识(2)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3)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4)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5)四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6)圆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7)尺规作图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8)视图与投影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2、图形与变换(1)图形的轴对称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图形的平移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图形的旋转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4)图形的相似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黄金分割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图形与坐标(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4、图形与证明(1)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统计与概率将考查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描述数据的方法,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应注重考查学生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考查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具体要求1、统计(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2)通过丰富的实例,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8)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9)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10)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概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通过实验,求得事件发生的频率(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试卷结构、题型及分数分配1.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类型。选择题8道,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24分;填空题8道,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每道题3分,共24分;解答题10道,包括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实际应用问题、阅读理解问题、开放性及探索性问题等,共102分。解答题中除了以填空形式出现的问题只需直接填出答案外,其余的解答题需按要求写出解答过程。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分值比例约为442。4.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注:考生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