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4249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一、有余数的除法(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1)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2)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12页) 第二段,学习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4页) 第三段,综合练习,解决实际问题;(57页) 第四段, “我们去植树”。(踪合应用)(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地位:(1)是在表内除法完成后学习;(2)是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的需要;(3)是进一步提高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建议: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1页,让学生分(数量不要大10左右、分什么要选好铅笔、小棒等)、说完整,且记录下来,填表(体现分类),教师给出算式(有剩余也可以用除法表示),给出写法和读法,有意识提醒单位。尽量让学生在第一页对余数、算式、单位、读法、说算式意义等方面过关,关注:总数、平均分数、份数和余数;第二页放手让学生试一试(算式由学生完成),教师可直接给出单位(当然单位的选择是一个难点),不要在单位上难学生;第二页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连续平均分),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3页)选择合适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算法(课本分桃子也可分其它)通过对竖式的反思,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学生写算式,竖式由教师直接给出,问学生3、7、6、2、1各是什么意思是关健)在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思考水平(想乘法算除法,几个几是多少,在3页试一试中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分、算式、竖式等,在4页想想做做中用比较的方法算突出想乘算除即与口诀有关)3. 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不够一份)所决定的,也是一种运算规定。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安排的试一试之后),组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通过呈现典型的错例(7314),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操作,解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是否可以再分)。 安排完成算式的练习(4页的练习2),加深理解,锻炼思维。4.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没有单独的例子,在练习中出现) 先提供基本的问题(4页的4),再提供变式的问题。(7页的10)(由简单到复杂) 书面练习时,应提供横式及单位名称,以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一是巩固练习 5综合应用“我们去植树”(89页)重点是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由问题选择信息,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有序的观察,理解场景图的信息思路;(2)实践活动要抓住:你能从图中知到什么(收集),你还能想到什么(整理);(3)9页的三个问题则重点不同)二、认 数(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1026页)1.为什么要增加“千以内”这个认数循环(一个个、一十十、一百百地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大致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是:20以内的加减、表内乘法,要求熟练掌握口算;百以内的加减,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二位数乘二、三位数)。有利于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满十进一等)2.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认、读、写一百、几百、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1012页) 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1315页) 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1618页) 第四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123页)(还安排练习二和一个复习加以巩固)(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计数特点,掌握读写方法(过程比较自然)。(1011页)2.重视“数”数在认数中的作用。(一个一个数(16页)、十个十个数(13页)、一百一百(10页)数让学生数,让学生从数序的角度认识,丰富对一千的认识感知一千,为进一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提供基础)3.选择丰富的认、读、写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日常生活素材(11页的练习2、12页的3、5、6等与日常生活联系的较多) 环保素材(14页的4)自然奇观(24页的4)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有关口算方法(11页,一个百一个百加,或2个百加3个百等体现多样化,13页数是组成,16页的数的组成);通过口算巩固对数的理解(练习中的题目如15页的练习20页的练习等)。5.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21页大小比较)。启发不同的比较方法(312与285的比较方法1:可以都和300进行比较;方法2:可以用计数器拔;方法3:用最高位比;方法4:数数的方法)教材不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法则(21页课本没有给出比较大小的法则)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22页的6、7、8、9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关于估算:认数的重点在对数大小的判断即对数的感受,对计算前估算是口算为基础的粗略计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本22页5估计数量是多少(杯中的黄豆);26页10估计数量的关系(那个数接近400)7.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编排在练习中),巩固对数的认识。三、分米和毫米(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27页);第二段,学习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2830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 1.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基本的长度单位是厘米、米和千米,分米和毫米是辅助长度单位教材借助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27页课本,10厘米是1分米,数学课本不到1厘米) 不要求用分米、毫米作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因为不太规范,难度也较大),只要求用厘米、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时(有尾数的时候),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去表述测量结果。不要求建立像厘米、米那样清晰的实际长度表象,只要求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毫米的实际长短(大约知道:会估计(28页的1、31页的练习);选择单位准确(29页的练习);会进行换算和比较(3031页的练习)。2.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如2厘米和12厘米与1分米的关系)3.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追求准确表达是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一方面,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准确表达”是数学永远的追求。(3厘米多一些) 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知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准确的数学表达有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31页的练习5详细的记录让学生体会,上课时可换成其它)四、加 法(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最后一次笔算加法?)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加法的验算;(3233页)第二段,需要进位的三位数加法;(3436页)第三段,三个数连加;(3738页)第四段,加法估算。(3940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32页,算珠拔一拔,竖式计算)。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但课本没有总结,要让学生好好体会) 这部分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对于探索:并不是存在所有的内容中,如有些是规定,如1分米等于10厘米是规定教师给出就行不用学生探索,体会就行。本单元如何去组织学生探索: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各算法之前都有情景的创设),提出期望(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关注探索活动中各种基本问题(三个数连加实际是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学生在探索后提出一些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入(如对齐、进位)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32页)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 (利用学生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心理,体现验算的价值和计算的责任感,自觉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是多样的。(验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可再算次、交换加数的位置、估算等)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本单元)教材安排的加法估算,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大约是多少、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40页3、4、5) 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估算策略。要指导“”的正确使用方法。(约等于、可以是“”到“”,但不能是“”到“”)五、确定位置(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这部分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345页) 第二段,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路线;(4649页) 第三段,实践活动测定方向。(50、51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材编写思路。(宏观上思路清析,细节细斟,上下东、南东南、东北方向、距离第几排、第几行平面直角坐标)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把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辨认和在平面图上辨认结合起来,以在平面图中辨认为主。教材所确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不完全一致。用方位词来描述的物体间相互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一点要让学生有所体会。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行走路线,重点在描述。用教给学生表达的基本句式。(从出发,到,方向是)要让学生也说说按原路返回该怎样走,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可以适当让学生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思维含量。 公交车环行线问题,可以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应要求学生完整地写出行走路线,必要时,可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检查。4.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要注意提供的场景图与通常平面图的不同。让学生在学校的不同地点观察校园里物体所在的方向,并进行记录。要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的地点不同,对同一物体所在方向的描述也可能不同六、减 法(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最后一次笔算减法)。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5253页)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5455页)第三段,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5859页)第四段,需要隔位退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6263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要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2.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计算减法后,差与减数相加有什么发现,其它算式是否有这样的规律;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在原式上算多一次,或重新列式)3.要重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要启发学生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求一个数是多少,少多少的具体形式)要使学生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验适当类化。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思维的发散)4.要指导学生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从本单元开始,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要帮助学生弄懂问题情境中的事理(读懂、读通、独特) 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收集的信息。(用等号、表格、线段图形等)要多让学生说说从已有的信息中,还能想到些什么解答后,要让学生解释自己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5.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的算理与算法。(难点与退一当十有点不同,计算过程中短时记忆加大了;以形明理(计算器),以情于理(不够就借),以多样化验理(几种方法验证)6.通过引导发现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学计算的魅力。七、认识角(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平面图形认识的有两个层次:一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初步认识角,二层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直线、射线、平行垂直,第一层为第二层作准备,积累经验)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初步认识角,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6871页)第二段,初步认识直角,学习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275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学生认识的角:动物的角,物体的角,)(必须)选取典型的物体(尽可能符合数学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观察(并)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在找角的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要组织交流,让学生指一指“做出的 角”(顶点、边),并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相差大易认识,相差小难认识,做相同的角或活动的角)4.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从典型的物体,强调特征,找出更多有角的物体动手折,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借助工具(三角板判断直角)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并将它们排列)6.瞻前顾后,在练习中拓展已有认识,并为后续学习服务。八、乘 法(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7678页) 第二段,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7980页) 第三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8285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逻辑基础。 学生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从本质上看无外乎三种()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的实质是改变计数单位2.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本质上讲,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要借助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直观水平上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在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后,可以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的每一步计算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用竖式计算的便利3.学习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形式化计算的技能。教学362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计算。 估算的方法可以在笔算后介绍,使学生通过估算进一步确认笔算结果。教学364时,鼓励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启发学生进一步解释运算的过程。4.要充分发挥教材安排的估算的作用。结合笔算安排的估算有三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安排的估算也有三类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5.要鼓励学生独立解答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安排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解释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思路。少数问题可适当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弄清事理。九、统 计(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本单元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9295页)第二段,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9697页)(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 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要结合数据特点,推敲“怎样分更合适?”2.组织好实际调查,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教师“想想做做”中有几题,需要先调查再分类整理。要帮助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明确需要调查什么。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要强调合作。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统计活动开始时,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判断。结合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想、心得或提出的建议。4.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体会实验、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教材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三种类型个人认为“问题探究型”最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外数学教材非常重视此类实践活动。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大力开发更多、更好的探究型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