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14中考物理基础题练习.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3158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2014中考物理基础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冲刺2014中考物理基础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冲刺2014中考物理基础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跟踪训练37常见的化学反应(A组)1关于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具还原性B.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C. 根据燃烧产物能鉴别它们D. 都具有毒性解析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分别是水和二氧化碳,可根据燃烧产物鉴别它们;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而氢气不具毒性。答案D2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用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A. 浓硫酸和水 B. 生石灰和水C. 石灰石和水 D. 氯化钠和水解析根据反应时是否放热判断,即食即热型快餐就是利用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放热进行的。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它不是发生化学反应,且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故A错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石灰石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氯化钠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答案B3在CaCO3 CaOCa(OH)2NaOH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反应类型不包括(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解析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答案A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甲烷 B. 二氧化碳C. 氧气 D. 氮气解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物质能否与氧气反应,能否生成气体以及能否放出大量的热等方面进行考虑。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答案A5现有下列事实:动物呼吸;白磷自燃;食物腐烂;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解析动物呼吸、食物的腐烂都是缓慢氧化,不发光不爆炸;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需要氧气参加,都是氧化反应。答案C6(2011金华、丽水)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编号实验实验实验实验装置现象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和 B和C和 D和解析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实验和实验都有可燃物和氧气,但温度不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D7(2010福州)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析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故选B。答案B8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B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不可用水灭火C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资料等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浇灭D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灭解析图书馆图书失火,用水浇灭会破坏大量图书,应用灭火器灭火。答案C9(2011宁波)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解析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A错误。灭火的原理有三种,分别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不同原理和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形式,所以B错误。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所以C错误。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所以D正确。答案D10初中科学教材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毒性;吸水性;溶解性;酸碱性;腐蚀性。请选择合适的代号填空。(每空只填一个代号)(1)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有_;(2)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是因为它有_;(3)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_;(4)氧气在燃烧反应中一般表现出_;(5)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验溶液的_;(6)硫酸和氢氧化钠对人的皮肤有_。答案11. “原子经济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它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使原料全部转化成某种产物。符合这一观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请你写出一个能够实现“原子经济化”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化合反应2H2O22H2O12(2011衢州)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填“A”或“B”)。A先加热,再通氢气B先通氢气,再加热(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性。答案(1)B(2)还原13小苏试图研究CO的还原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下列信息: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CO,反应如下:H2C2O4COCO2H2O于是她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完成下列问题:(1)图A是利用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根据实验原理,应选择_图。(填“甲”、“乙”、或“丙”)(2)装置C的作用是_。(3)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_。答案(1)甲(2)干燥气体(3)澄清石灰水(B组)14(2009青岛)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 可能只有氢气C. 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 可能只有甲烷解析由实验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混浊,可判断气体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C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H元素全部转化为水,因此推断气体中一定含C、H元素。氢气中只含H元素,因此气体不可能只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中只含有C元素,因此气体也不可能只含一氧化碳。甲烷中含C、H元素,因此气体可能为甲烷,也可能为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为甲烷与其它两种气体所形成的混合物。故选B。答案B15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九年级所学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阴影3处的是()A2H2O2H2O2 BCO2H2O=H2CO3CCOCuOCuCO2 DFeCuSO4=FeSO4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属于阴影3处的应该是: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OCuOuCO2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答案C16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下图表示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图。(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个HI分子碰撞。答案(1)C(2)分解(3)217(2010上海)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1)仪器a的名称是_。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焰加热。(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5)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温度()1020406080100溶解度(g/100g水)6485138203285376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为实验操作):请具体填写试剂A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的名称。化学式:A_;操作名称:_,_,_。答案(1)铁架台;外(2)CO22NaOH=Na2CO3H2O;COCuOCuCO2(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甲、乙装置中间应该再加上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被吸收完全或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5)Ca(OH)2;过滤;加热(蒸发);冷却(降温结晶)18(2010丽水)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可用_(填化学式)作还原剂。(2)反应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_接触。(3)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答案(1)CO(或H2或C)(2)氧气和水(3)设需要10%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160 6410%x16千克1606410%x16千克,x400千克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