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817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是研究古代各时期汉语语音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语言科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二、音韵学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近代语音学。三、音韵学知识的作用:深入把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其他知识及汉语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必须具备的基础。四、学习音韵学的方法。第二章 音韵学基本概念教学目的:掌握音韵学基本术语及其意义,为后阶段讲授中古音系、上古音系、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反切,直音,等韵图。课时安排:14学时第一节 关于声母的概念教学重点:声纽,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一、声纽:传统音韵学对于声母的古称,又叫“声”或“纽”。二、字母,声类:声纽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则是古代某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上字的分类。三、三十六字母:唐宋时代关于汉语声母系统的三十六个代表字,每字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映了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面貌。相传先由唐末和尚守温归纳出三十字母,宋人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而成。四、五音,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先是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后来又从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由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五、清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音,反之叫浊音。清、浊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指不带音而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影母音值或以为零声母,或以为不送气清喉塞音,在发音方法上也属于全清。六、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与国际音标对应关系;三十六字母拟音;三十六字母表结构关系。练习:一、比较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守温三十字母的异同。二、将国际音标辅音表改成三十六字母拟音表。三、默写宋人三十六字母表。第二节 关于韵母的概念教学重点:韵部,韵目,韵摄,开合,洪细,阴阳入,对转,旁转。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一、韵部:音韵学上根据韵腹、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归类,习惯上称中古韵部为“韵”、上古韵部为“部”。中古韵书里韵腹、韵尾及声调都相同的字归为一个韵,近现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则不分平上去声,只是入声另为一部(也有入声不独立分部的)。“韵类”则指古代同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下字的分类。二、韵目:即韵部代表字(标目)。中古韵书以该韵第一个被注字为韵目,上古音的韵目由韵部划分者自定。也有用序数或两个字作为韵部标目的。三、韵摄(摄):等韵学概念。宋元等韵图按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条件把广韵206韵归并为十六摄,亦即韵母的16个大类。十六摄名目按广韵206韵次序(不分四声)依次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各摄所辖韵部见教材135-136页。四、开合,洪细:音韵学上按韵头、韵腹情况对韵母的分类。古代只有开、合二呼。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圆唇元音u的叫合口,反之叫开口。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五、阴阳入:音韵学上按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分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叫阴声韵,收鼻音的叫阳声韵,收清塞音-p、-t、-k的叫入声韵。六、阴阳对转(对转):阴、阳、入三类韵尾互相转化的音变现象。对转的条件是主元音相同,对于古音而言还须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七、旁转:韵母主要元音改变而韵尾不变的音变现象。练习:一、简述古代开合洪细与普通话四呼的基本对应关系。二、简释王力上古三十部表的结构,并列出其中所有对转、旁转关系。第三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教学重点:中古四声,平仄,舒促,确定方言字调的原则,标调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古四声:平、上、去、入。二、平仄:诗词格律中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三声。三、舒促:音韵学上对声调的另一种分类。平、上、去三声发音可以延长,较为舒缓,合称舒声;入声发音短促,故又称促声。四、方言调类确定原则:调型、调值与调类没有绝对固定的关系,确定方言字调是根据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五、标调法:四角标圈法,调值标调法,调码标调法,五度标调法。练习:一、练习一第一题。二、练习三第二题。第四节 古代的的注音方法教学重点:反切,直音。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反切:反切是古代最主要的注音法,用一个汉字的声母和另一个汉字的韵母及声调拼合起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用来注音的两个字中,表示声母的叫反切上字或切上字、上字,表示韵母及声调的叫反切下字或切下字、下字,上字、下字以及表示拼音的“切”或“反(翻)”字眼合起来构成被切字的切语。二、譬况:通过描写说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给被注字注音。这种注音法只见于东汉至晋,例子也很少。三、读若(读如):用“A读若(读如)B”或“A读若(读如)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与“读若(读如)”后的字音节相同或相近。四、直音:用“A音B”或“A音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音与“音”后的字完全相同。直音法变通形式:用一个声母、韵母完全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常见字加上声调说明,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直音法是古代最为通俗易懂的注音法,至今仍用作辅助性注音法。练习:一、练习一第二题。二、练习二第一题。第五节 等韵图教学重点:等韵图,等,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等韵图(韵图):古代用汉字分别表示声母、韵母、声调而以图表形式制成的汉语音节声韵调拼合关系表。韵图的基本结构:分图表示开合,以四等区分洪细。表示声母,有的用七音加清浊概念,有的用字母;表示韵腹、韵尾和声调,有的以韵目兼表,有的把声调另外标出。声、韵及调在四等中纵横交叉处即所表音节的音韵地位,有音无字处用圆圈表示。二、等:韵图中根据韵腹及韵头发音状态的差异而划分韵母类别的概念。韵图中每韵又各分成上下四层以表示四等,三、四等有i介音而一、二等没有,二等以下各等韵腹的发音部位又依次比上一等韵腹较前较高。四等实际也是对韵母洪细的进一步划分。三、转:本指声、韵展转相拼,由此引申为每一个图的代称。练习:练习三第四题。第三章 广韵音系教学目的:掌握广韵的基本体例,熟悉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并从而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教学重点: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韵、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10学时。第一节 广韵的基本概况教学重点:广韵的基本体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的由来:音韵学知识的积累,韵书的发展,唐宋科举考试的需要。二、广韵的基本体例:四声分卷,206韵,小韵(纽),释义,注音,小韵字数,小韵间隔标志,又音。同用、独用。206韵四声相承相配关系。附见。四声韵数不等的原因。上声韵目今音去声的原因。三、广韵音系的性质:承袭切韵音系,是在隋唐时代共同语基础上兼收方音、古音成分的一个综合音系。练习:一、练习四第二题。二、熟记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第二节 广韵的声母系统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声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轻唇四母尚未由重唇音分出,没有娘母,正齿音分出庄组四母,喻三尚归匣母。二、广韵到普通话声母的演变:全浊清化。知、章二组、庄组大部分合流为卷舌声母zh、ch、sh。精、见两组细音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除少数例外,影、云、以、微、疑5母合流为零声母。练习:一、熟记广韵三十五声母表。二、根据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比较表分别列出普通话各声母的中古来源。第三节 广韵的韵母系统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韵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206韵、293韵类和142韵母的关系。二、广韵到普通话韵母的演变:m尾韵全部并入n尾韵。入声韵全部转为阴声韵。除果、假二摄外,主元音大量合流。原开、合二呼演变为开、齐、合、撮四呼。演化出4个新韵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元音和舌面前高圆唇元音。练习:一、简述中古开合洪细与现代四呼的关系。二、练习七第二题。三、练习七第三题。第四节 广韵的声调教学重点: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二、由现代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一些方法:对于诗词格律的平仄而言,普通话读鼻音韵的字其平仄与古代相同,普通话上、去声的阴声韵字古代也一定是仄声,因此只需注意今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字。练习:一、练习七第四题。二、从诗韵资料中找出普通话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常用字,列为字表。三、从练习一第二题、练习二第一题中找出不能直接拼出普通话实际读音的反切,试解释其中原因。第五节 反切今读教学重点:运用前阶段已学全部知识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字母清浊对声调变化和声母送气与否的影响。二、声母对韵母的影响。三、韵母对声母的影响。四、唇音反切轻重、开合问题。五、其他问题。练习:练习八第三题。第四章 上古音系教学目的:掌握关于上古音系的主要结论和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关于上古韵部的主要结论,关于上古声母、声调的主要观点。课时安排:6学时。一、上古韵部:1、王力上古音三十部:诗经时代无冬部(归入侵部),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由侵部合口音分出冬部,为三十部。2、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较之王力三十部,韵目有同有异,而且幽、觉不分而统称沃部,脂、微不分而统称灰部。阴阳入搭配也有不同:歌、萧无入、阳相配,灰配没、痕而屑、先无阴声韵。二、上古声母:1、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说、古无舌上音说。章太炎娘日二母归泥说。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黄侃照组一分为二(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说。钱玄同邪纽归定说。2、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归泥、喻三归匣、照组分为两组之说已成定论,王力三十二母已吸收这些观点,但日不归泥,喻母虽为舌音而自为一母,照组虽分两组而不归入精组、端组,邪母也仍自为一母。3、黄侃古本声十九纽:除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外,吸收钱、章、曾三说,另将邪归心、群归溪。4、复辅音声母问题。三、上古声调:尚无定论。王念孙、江有诰谓已有四声,但具体字归类与中古不尽同,可能较近实际(诗经时代至秦汉)。练习: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部表、三十二声母表、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表、古本声十九纽表。第五章 其他韵书简介教学目的:了解广韵之外最重要的几部韵书的基本情况。教学重点:声类,切韵,刊谬补缺切韵,集韵,平水韵与诗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课时安排:4学时。一、广韵以前的韵书:1、(曹魏)李登声类:第一部韵书,佚。第二部韵书是(晋)吕静韵集,亦佚。2、(隋)陆法言切韵:唐宋时代影响最大的韵书,中古音代表作,佚,今仅见唐抄残页。唐人修订切韵今可见者有:孙愐唐韵,今存残卷。裴务齐刊谬补缺切韵,残卷。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王一、王二存残卷,王三足本。3、(宋)丁度集韵:在广韵基础上增字、增音而成,基本体例略如广韵,但语音系统已经改变。此书的音韵学价值不如其训诂学价值。4、平水韵与诗韵:平水韵包括107韵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草书韵会、韵府群玉等南宋、金人韵书,以前二书刊于平水(平阳府城别称)得名,由广韵206韵逐步合并。106韵的平水韵成为元明清时期的诗韵标准。5、(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曲韵书,近古音代表作,完全打破切韵系统韵书的编撰体例,并以当时语音为准,但“入派三声”的性质尚有争议。6、(清)戈载词林正韵:词韵书,供填词检韵,无训释内容。练习:一、熟记本章所述各韵书的基本概况二、熟记平水韵106韵韵目。-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