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2771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g取10N/Kg)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1分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力乘力臂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观察杠杆上的最小刻度值和每一个钩码的质量。(1分)1分(2)调节杠杆平衡: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1分)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分)2分(3)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利用铁丝环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1分)测量并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分)2分(4)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改变杠杆两边的钩码数量,重复步骤3的操作。(1分)(5)整理器材。(1分)2分4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值。总结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1分)1分5反思与拓展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减少实验误差)1分四、实验记录和结论:1、杠杆的最小刻度值是 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 千克。2、记录数据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Ncm)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Ncm)123、实验结论:使杠杆转动的力是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是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是 。杠杆平衡条件是 。五、反思与拓展: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期末测试)一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二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分)观察量筒的最大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并记录。(1分)2分2记录总质量。观察标签、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1分3测盐水的体积。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记录。2分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把装剩余盐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分)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并记录。(1分)2分5计算盐水的密度。计算盐水的密度并填表。1分6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1分7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避免盐水粘附在烧杯上产生测量误差。)1分四、实验记录1、检查器材:天平最大称量为 克,标尺的分度值为 克;量筒量程 ml,分度值为 ml。2、测量数据记录表:烧杯和盐水总质量(g)剩余盐水和烧杯质量(g)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m3)盐水的密度(kg/ m3)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探究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分)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与质量有关)1分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可能成正比)1分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1分)(2)安放器材: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1分)。(3)测重力: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并记下每次的读数(1分)(4)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1分)4分5分析与论证作出图线:用5组数据做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图线并得出结论。(3分)3分6反思与拓展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比值一定)(1分)1分四、实验记录1、检查器材: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记录表格质量m/kg重力G/N实验结论:重力与质量成 比。五、反思与拓展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二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分)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正比?或成反比?2分2猜想与假设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反比3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1检查开关是否断开, 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最小分度),记录两表的量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1分)2检查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否为最大值,检查电路是否正确(1分)3要在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的前题下(1分),改变Rx,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三次电压表的读数相同,记录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阻值。(3分) 6分5分析与论证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1分6反思与拓展这种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1分图4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量程 ,定值电阻值 。2、数据记录(电压= V)电阻R/电流I/A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实验结论:电流I跟电阻R的关系为:电压一定时, 。五、反思与拓展这种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方法叫 法。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二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三 实验器材:按图5连好的电路(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四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最小分度), 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并记录,检查开关是否断开。1分2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电流。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示数。(1分)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1分)观察并记录小灯泡亮度是否正常,断开开关。(1分)计算并记录小灯泡的额定功率。(1分)4分3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 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认读并记录电压表、电流表。(1分)观察并记录小灯泡发光情况,断开开关。(1分)计算并记录小灯泡的功率。(1分)3分4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1分5反思与拓展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1分 图5 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量程 ,小灯泡额定电压 。2、记录数据:电压表的示数电流表的示数小灯泡亮度电功率12五、反思与拓展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测定平均速度(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小车、弹簧片、木块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停表的量程和最小刻度,练习使用停表1分2组装斜面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2分3实验测定(1)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1分)(2)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1分)(3)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1分)(4)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2分)5分4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1分5反思与拓展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一般不相同)1分四 实验记录1.停表的量程 ,最小刻度 2.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运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2结论: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五 反思与拓展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一般不相同)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探究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分)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1分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相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1分)(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1分)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1分)(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1分)(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1分)5分4分析与论证(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分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处。1分6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便于准确观察像的位置)1分四、实验记录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便于准确观察像的位置)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二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电流表,小灯座(附灯泡,2.5),开关,导线若干根。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小灯泡的规格.电流表量程和最小分度, 并记录;检查开关是否断开。2分2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并画出电路图。1分3正确连接电路。将小灯泡、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2分4调节变阻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2分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电阻由大逐渐变小,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增加,并注意观察小灯泡开始发光时的电流值。(1分)继续同向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发光由暗变亮,记录小灯泡暗和亮时的两个电流值。(1分)2分6整理器材。本考核不作要求。0分7反思与拓展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为什么要“一上一下”接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电阻)如果全接上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灯泡可能烧坏)。如果全接下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无法改变电流,灯泡亮度不会改变)。1分四、实验记录1、电流表量程 ,最小刻度值 。小灯泡额定电压 。2、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3.断开开关,整理记录。测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灯泡开始发光发暗光发亮光电流值I/(A)五 反思与拓展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为什么要“一上一下”接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电阻)如果全接上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灯泡可能烧坏)。如果全接下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无法改变电流,灯泡亮度不会改变)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期中测试)一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9连接好电路,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最小分度。2分2检查电路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1分3测A点的电流。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灯的电流。1分4测B点的电流。参照步骤3操作要求。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的电流。1分5测C点的电流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电流。1分6记录实验结果。正确填写实验结论。2分7整理器材。断开开关。1分8.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因为电流只有一条流动电路)1分四、实验记录1、电流表量程 ,最小刻度值 。2、数据记录: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IC 图9 实验电路图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 。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因为电流只有一条流动电路)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秤,细线、木垫(或塑料垫)。三探究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探究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分)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0.5分2猜想与假设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用弹簧秤测出木块重力(0.5分)(2)组装斜面。(0.5分)(3)用细线和弹簧秤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同时计下弹簧秤的示数。(0.5分)(4)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和沿斜面移动的距离(0.5分)(5)增大斜面倾角,重复步骤3、4操作。(1分).3分4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处。0.5分5分析与论证(1)用弹簧秤测量拉力时要在 匀速拉动 时读出读数。(1分)(2)计算有用功的、总功的公式是 W有=Gh,W总=FS 。(1分)(3)斜面的额外功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斜面的摩擦力产生的 。(1分) 3分6探究实验结论计算两次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1分)实验结论正确(1分)2分7反思与拓展如何计算额外功 (1分)1分四、实验记录木块重力 N上升的高度h/cm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cm弹簧秤的示数F/N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斜面的机械效率斜面某成倾角增大倾角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关 (填“有”“无”),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 五、反思与拓展 如何计算额外功 (1分)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并连接该实验电路。二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待测电阻(10-30),开关,导线,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和最小分度,检查开关是否断开。1分2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并画出电路图。1分3正确连接电路。将待测电阻、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将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1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1分)2分4调节变阻器。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流表、电压表有适当的值,并记录此时的电流、电压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表、电压表的值,测出第二、三组电流、电压值。3分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处。1分6分析结论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1分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使用滑动变阻器?(限制电流,保护电路)1分四、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量程 。2、画出实验电路图: 3、记录数据:电压电流电阻电阻平均值123实验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使用滑动变阻器?(限制电流,保护电路)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三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1分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_2。(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_2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记录凸透镜的焦距大小(1分)(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点燃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调节高度,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2分)(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2分)(5)熄灭蜡烛,将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1分)7分4分析与论证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离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任一种情况答对均给1分1分5反思与拓展当物距u2f或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当物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分四、实验记录和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f= 2、记录数据:物距u的范围成像情况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 、 、 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时,成 、 的(缩小或等于物体大小) 像。五、反思与拓展当物距u2f或uf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当物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研究电磁铁(期末测试)一实验目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二实验器材:如下图13-1接好的部分电路(电池组、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小堆大头针),电磁铁实验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探究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分)得分备注1提出问题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1分2猜想与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设计实验利用给定的器材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4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预接电路的开关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接入阻值最大的状态。(1分)(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合适的位置,查看电流表示数,并记录。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断开开关。(2分)(3)改变电流的大小,重复步骤2操作(1分)4分5分析与论证(1)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拨到 电阻最大的位置。(2)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越 多 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 强 。2分6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正确(1分)1分7整理器材。将大头针收拢、电磁铁放还原处。(1分)1分8反思与拓展电磁铁加装铁心的目的是 增强磁性 (1分)1分 图13-1 图13-2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记录电流大小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I1=I2=实验结论:电磁铁 电时无磁性, 电时有磁性。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越 ,它的磁性越强。五、反思与拓展电磁铁加装铁心的目的是 增强磁性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组成并联电路(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二实验器材:二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1分2连接电路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2分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1)闭合开关S和S1S2,再观察开关S 和S1、S2控制电路的情况。(2)断开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1分)(3)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1分)(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1分)3分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断开开关S,正确填写实验现象。3分5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分图14四、实验记录1、记录数据并联连接状态支路灯泡L1的情况(亮或不亮)支路灯泡L2的情况(亮或不亮)断开干路开关S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 L2、L1、全部用电器)。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 L1和L2、L1、 L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 L1和L2、L1、 L2)。五、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按照图15-1连好部分电路,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已连接好的那部分电路是否连接无误,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1分2连接电池和开关。把电池和开关正确连入电路,开关连入电路前,必须断开。1分3测L1电压。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与L1并联,正负接线柱连接无误。(1分)1分4测L2两端电压。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与L2并联,正负接线柱连接无误。(1分)1分5测L1L2两端电压。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电压表与待测电路两端并联,正负接线柱连接无误。(1分)2分6分析结论正确读数并记录,填写实验结论。(1分)2分7整理器材。只要求断开开关,其它不作要求。1分8反思与拓展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灯泡不亮)1分 图15-1 图15-2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 ,最小分度值 。2、数据记录L1两端电压U1L2两端电压U2L1、L2两端总电压U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五、反思与拓展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灯泡不亮)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2.5v和3.8v各一个),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6连接好电路,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和已连接的部分电路是否齐全、完好,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最小分度。2分2检查电路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1分3测L1灯的电流。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1分4测L2灯的电流。参照步骤3操作要求。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1分5测干路电流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电流。1分6记录实验结果。正确填写实验结论。2分7整理器材。断开开关。1分8.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1分 图16 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记录1、电流表量程 ,最小刻度值 。2、数据记录: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IC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五、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练习估测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1分2估测热水的温度。把手指伸入水中,把估测的温度记录下来,记录温度要有数字和单位(估测温度误差小于或等于10)。1分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分)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1分)3分4估测冷水温度。参照第2步评分标准。1分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参照第3步评分标准。2分6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动作要轻。1分7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1分四、实验记录1、观察器村:温度计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2、记录数据:手指的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实测温度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二实验器材: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1分2测手的拉力。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秤,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正确读出拉力并记录。(1分)2分3测钩码受到的重力。将钩码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钩码重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正确读出和记录钩码所受到的重力。(2分)3分4测相互作用。将两个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勾在一起,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秤环,拉力大小不超过弹簧秤的量程,拉力方向与弹簧秤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秤静止在某一位置。(1分)正确读出和记录两秤的示数。(1分)2分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1分6反思与拓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1分四、实验记录1、弹簧称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N)钩码受到的重力(N)A弹簧秤的示数(N)B弹簧秤的示数(N)五、反思与拓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按图19-1连接好部分电路,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最小分度。1分2连接电池和开关。把电池和断开的开关正确连接入电路,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正确读数并记录。2分3测L1两端电压。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与L1并联,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1分)读数正确并记录。(1分)2分4测L2两端电压。参照步骤3操作要求。(1分)正确记录。(1分)2分5整理器材。断开开关。1分6记录实验结果。正确填写实验结论。1分7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1分 图19-1 图19-2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 ,最小分度值 。2、数据记录L1两端电压U1L2两端电压U2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五、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监考教师 总分 用刻度尺测长度(期中测试)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检查2块三角板的直角是否磨损。1分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尺的刻度线贴近课本,尺与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平行。(1分)尺的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课本长(短)边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记录测量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单位。(1分)3分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用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将硬币卡紧,另一直角边与刻度尺紧贴(1分)移动三角板和硬币,使刻度尺某一条整数刻度线与硬币被测直径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数字,一位估计数字和单位。(1分)3分4测细铜丝直径。将细铜丝在铜笔上密绕若干圈(至少10圈),正确测出线圈长度和圈数(1分)记录细铜丝直径(1分)2分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0.5分6反思与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0.5分四、实验记录1、刻度尺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过 ,线圈圈数 ,细铜丝直径 。五、反思与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