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664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黄羊川职业技术中学 司成忠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黄羊川职中的司成忠老师,今天我展示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就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续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续继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比较”和“转化”的数学学习方法.3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启发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通过练习巩固,能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关键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并能用数轴表示解集.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不好的实际情况,特确定教学难点是:不等号方向改变问题。为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 比较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不同的地方,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二、说教法 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鉴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减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难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三、说学法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铺垫新知 在这节课开始之初先引领学生复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依据,而本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复习旧知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2.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点后,启发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给这些不等式取名字。 通过观察,猜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类比推理 深化新知 在学生识别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出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此方程,让学生回忆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后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的形成做铺垫。解完方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类比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把不等式逐步变形为xa(xa)、xa(xa)的形式。继该程序之后,出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类比,思考并比较解不等式与解方程,寻找联系和区别。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这个不等式.在讲解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谛,同时为后面解复杂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例题讲解设计到的不等式相对于前面的不等式而言较为复杂,故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用化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不等式来解.在讲解的时候先给学生分析清楚,如何用划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此环节在从简单到复杂,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顺利完成了解不等式,对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起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数轴上将其解集表示出来,利用数形结合,使解集更加形象直观.此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类比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勤动脑的习惯.积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心中有数,避免出错,总结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后,提出了在每一步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强调“去分母”和“将系数化为1”时结合性质2、3,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要改变。4.运用新知 形成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置了两道解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刚学的知识.。5.回顾反思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得到的收获,体会教学方法,把知识纳入系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6.课外作业 知识延伸 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巩固这一节的内容,同时检测本节课教学成效,也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布置了两道作业题。这样,既系统化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又使教师在课后辅导时,层次分明,有的放矢。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重视过程,主动建构,突出应用的原则,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恳请大家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