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二测试语文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636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二测试语文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二测试语文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二测试语文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1年高二素质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近期以来,借助迅捷的大众传媒,我们目睹了许多公共安全事件:大连海上原油泄漏,南京废弃塑料厂爆炸,吉林化工原料桶冲入松花江,多个城市遭遇洪水袭击 联系到此前国内三聚氰胺事件和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使人想起了德国著名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的一段话:原本无害的东西突然间怎么就有危险了,如酒、茶、面条等等。肥料变成长期毒药,造成普遍的后果。过去一度被大肆夸赞的财富来源(核子、化学、基因科技等等)一变而为不可见的危险来源。 正如贝克在其名著风险社会一书中所揭示的,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正步入“风险社会”。与传统的自然风险或者“外部风险”不同的是,今天的风险则更多地来自人类自身,所谓“人造风险”或“文明的风险”,它是人类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造成的。 换言之,如果说传统风险是源于“无知”,那么现代风险则更多地来自于知识和分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自由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了高度的脆弱与风险。越是发达的科技,内部组成的密集度和复杂性就越高;越是细密的分工,相互的依赖和影响程度就越高;越大规模的城市,安全布局的合理性要求就越高,而一旦其中某个部位或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想象不到的风险。当然,更不用说化学武器和“原子弹逻辑”之类的悖论了。 作为“风险”的对立面,安全是人类的首要诉求和基本价值。对公共安全的维护,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而面对 “风险社会”中种种非传统风险,政府需要从行政理念到管理手段上的一系列转变。 与传统风险不同,人造风险则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不稳定性,仅仅以一种“水来土掩”的方式已难应对。这就要求政府摒弃以往的安全主义文化,以及面对风险时的鸵鸟政策,而代之以风险文化。在日常的管理中,注意防患于未然,树立“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的理念;在风险来临时,培养“条件反射”般的应急能力,并借助公开透明实现社会动员,最大程度降低损失。近日发生山西煤矿爆炸案、南京废弃塑料厂爆炸,前者是非法藏匿炸药所致,后者则被通报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都不能不说与政府风险文化的缺失有关。 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公共事件发生后,人们向一个个机构求助问责,但得到的往往是“请向有关部门咨询”、“这与我们无关”等回复;甚至在情况危急的时刻,还有人在进行着归谁负责、向谁请示的“淡定”商讨。这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往往会扩大和恶化风险。因此,面对风险,除了严格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还应该认真检讨风险决策机制,看看分工是否够明确、配合是否无缝隙、权责是否相一致。 在某种意义上,风险是与现代化伴生的一种代价。就像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农业与工业的更迭、压缩式的跨越发展,使转型期中国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加多元复杂的风险。但“风险也是一个致力于变化的社会的推动力”,在风险频发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思索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如何走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怪圈,如何培育全社会的“风险文化”,这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解之题,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选自2010年8月5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文明风险”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风险”产生于后工业时代,它是人类自身带来的,因而又叫“人造风险”。B、人类发展、科技进步必然造成“文明风险”。C、“文明风险”不是源于无知,它更多地来自于人类的知识和分工。D、“文明风险”与“传统风险”分别产生于后工业时代和之前,它们是人类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的风险。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风险”比“传统风险”更具隐蔽性、不稳定性和突发性。要求政府以“风险文化”来应对。B、风险是与现代化伴生的一种代价,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要树立安全意识,政府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患于未然。C、转型时期的中国会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加多元复杂的风险,目前存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况也属正常。D、文章由目前大众传媒所披露的一些事件引起思考,指出了“文明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指明政府部门应如何转变行政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应对“文明风险”。3、下列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学者贝克的一段话,为的是提醒人们要注意目前的一些名牌食品存在着“文明风险”。B、文章说,城市规模越大,对它安全布局的合理性要求就越高,一旦其中某个部位或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想象不到的风险,因此作者不主张扩建城市。C、“人造风险”是人类自身制造的,越科技的东西风险就越大,作者认为目前提倡“低碳生活”就是这种安全意识的觉悟。D、目前有些政府部门职责不明,疏于管理,扩大和恶化了许多公共安全事件,作者强调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培养全社会的“风险文化”是现代化建设中减少和避免“人造风险”的必要前提。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须贾为魏昭王使於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向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恃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雎曰:“汝罪有三耳。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秘密的B、须贾怪之 奇怪C、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接纳D、贾不意君能致于青云之上料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魏闻秦且东伐韩、魏 若属皆且为所虏B、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相如因持璧却立C、须贾见之而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是魏国人,与须贾使齐时,齐王慕其名而赐范雎金十斤、牛肉和酒。后被须贾所诬,魏相魏齐使人打断他的肋骨与牙齿。B、在被魏齐摧残后,范雎装死,被裹在蒲草席中,弃之于厕,更由饮者尿之,后在郑安平、王稽的帮助下,化名张禄逃到秦国。C、须贾作为魏国的使者到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服,步行到须贾的客舍。须贾见后大为吃惊,并把一件绨袍赐给他。正因为送绨袍,范雎才饶了他。D、须贾辞行时,范雎宴请诸侯使者,让他们坐在堂上,而让须贾坐在堂下,并令两个囚徒夹住他,让他去喂马。7、把上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译文: (2)孺子岂有客习于张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此词是其辞官归隐途经岳阳楼时所作。沉累:亦作“湘累”,指沉江的屈原。累,无罪被迫而死的人。8、上片以“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结,有何作用?(4分) 9、简析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每小题1分)_,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离骚)暧暧远人村,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嘈嘈切切错杂弹,_。 (白居易琵琶行)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 (辛弃疾水龙吟)故木受绳则直,_。 (荀子劝学)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李密陈情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故乡的榕树黄河浪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吧,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故乡的桥头有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一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沓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满足。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吗?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吗?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吧?“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 1979年5月于香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有删改)11、本文写的是对故乡的怀念,将标题换成“忆故乡”或“怀念故乡”好不好,为什么?(6分) _ _ _ 12、文章第段说“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故乡的榕树下,有哪些事情使“我”至今难忘?(6分)_ _ 13、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并说说他在文中的作用。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5分)_ _ 14、本文是一篇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请探究本文独特的抒情艺术。(8分)_ _ _ 第卷 表达题(8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扭怩 擦边球 不胫而走 白浪涛天B、甄别 挖墙角 甘之若饴 直言不晦C、喝彩 化装品 声名雀起 穷本溯源D、福祉 明信片 寥若晨星 磨砺意志1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我们秉承以邻为壑的原则,不会因为我们的发展去侵害别国的利益。”B、虽然寒冷的冬日尚未过去,但体育馆内却是春意阑珊,由学生会牵头组织的迎新年大联欢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C、因为人民币升值、能源等生产资源紧缺以及成本上升、宏观调控、节能减排等综合原因,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D、北京时间11月16日晚,在现场观众的呐喊声中,尘埃落定的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连胜9局,以3:0横扫韩国队,取得亚运乒乓球男团的五连冠。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年来,在诸多尖端领域不断创造新成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开始选择西部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这种趋势正反映着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B、郭敬明的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对于许多青少年是不陌生的。近日,该小说已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C、此书将近年各级考试题中新颖独特的题型及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进行回放分析,使学生能关注重点、把握要领、突破难关。D、将于6月底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铁,昨日开始运行试验。根据运行试验列车时刻表推算,上海虹桥到北京中间不停站需4小时48分,而同等距离动车则需要10小时18分,时间缩短了近一倍。18、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 具一份天籁之美。 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 ,后代写山水的诗人, 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 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_19、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情景:安徽某学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就要开学了,父亲坚持要亲自送儿子去学校报道,被儿子婉拒了。要求:(1)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2)符合情境与身份,语言得体。父亲坚持说: 儿子婉拒说: 20、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远山,如沉沉夜空。 五、写作(60分)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地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1年高二素质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9分)1、C 2、B 3、D二、(32分)(一)(19分)4、B 5、B 6、D7、(10分)(1)你去拜见君王,是不是与诸侯国的客人一起来的?(他们)来了没什么好处,只是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2)年轻人(或小子)是否有与张君熟悉的朋友?范睢说:“我的主人熟悉了解他,我也能拜见他。”(二)(8分)8、(4分)这二句,一方面刻画出词人从傍晚到月夜倚栏凝思的情态,另一方面为下片直抒胸臆做了铺垫。9、(4分)词的下片作者凭吊屈原,感慨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三)(5分)10、(略)三、(25分)11、(6分)不好。(1)“故乡的榕树”是全文的线索,串起了故乡的一系列生动的场景;(2)它还是作者“乡愁”的触发点,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无不与“榕树”有关,作者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3)如果以“忆故乡”或“怀念故乡”为题,就显得平淡直白,缺乏魅力;而以“故乡的榕树”为题,则显得具体形象、生动醒目,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12、(6分)(1)小时候与小伙伴在老榕树上玩“划船”游戏(2)母亲用榕树上的汁液为我治病及祖母对“我”的疼爱(3)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纳凉避暑。(意思对即可)13、(5分)(1)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动词的角度分析亦可酌情给分)(2)此句有过渡的作用,巧妙自然的把眼前景物与思乡情怀联系了起来,过渡到下文故乡榕树的描写。(意思对即可)14、(8分)(1)寓情于物。作者将榕树作为故乡的象征,用饱含深情的笔对榕树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刻画,展示了榕树温柔而淳朴的美,寄托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2)即景生情。作者即景生情,从眼前榕树写起,然后展开艺术的联想和回忆,最后又回到现实,前后勾连,极富艺术张力。(3)融情于景。作者把真挚、热烈的感情附着于景物的描绘之中。无论是对故乡大榕树及其四周环境的描写,对儿时梦幻,即划“船”所往的理想之地的描写,还是对夏夜美景的描写,都句句是情,字字关情。(4)直抒胸臆。作者久蓄于胸的对故乡景物尤其是故乡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通过文字直接抒发出来。(要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答出两点即可给全分)四、(24分)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更因为所以一旦(只要)便(就)19、(4分)父亲坚持说:路途遥远,你第一次出远门,我不放心。儿子婉拒说:爸,我总有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啊,这不正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吗,再说我都是大学生了,您就放心吧!20、(6分)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丽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丽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逝去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久的惆怅和回味,如童年的欢乐,如初恋的心跳。五、(60分)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