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中卷子.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2615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中卷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中卷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中卷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11月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25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mng) 懂 生(y) (yn) 怒 含(yu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倾听已届风竹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倦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筹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凌然正气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苦遭逢起一经, 。( 过零丁洋) ,风烟望五津。(王勃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4. 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处有三处错误,请按要求答题。(6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1) 第 处语序不当,应改为 。(2) 第 处搭配不当,应改为 。 (3) 第 处成分残缺,应改为 。5根据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问题。(4分) 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的?_ 保尔为什么把烟末撒在神父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_第二部分(35分)6.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 、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7.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 ) ( )B。A。 晏子将使楚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水土异也D。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 为其来也E。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生于淮北则为枳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8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请结合原文简述。(4分)【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景公:齐国国君。霁(j):天放晴。被:同“披”。陛:皇宫的台阶。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011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0标点符号往往与文章内容情感密切相关。细细品味“法兰西万岁!”一句为何使用感叹号而不用句号?(2分)_11把小说结尾改成“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对我们说:“散学了你们走吧。”与原文结尾比较,哪一个效果很好?为什么?(2分)_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2一13题。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 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风波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走向世界”呢? 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12.文章第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2分)_ 13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雪地里的迎春花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1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2分)_15.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3分)_16.为什么母亲每听我读完一遍父亲写的信,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的时间?(2分)_17.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的含义。(3分)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_第三部分(40分)18作文。(40分)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命的智慧,犹如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提示与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要有真情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