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3《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3(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52502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3《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3(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3《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3(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3《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3(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高中地理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涉及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第三目“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最后教材从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三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洋流的分类和成因。(2)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3)说出洋流的地理意义。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图表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及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德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难点:洋流的地理意义。四、学情分析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考虑的因素很多,如风带、海陆位置、地转偏向力等,较难理解,应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洋流的地理意义的学习应落实到圈层之间的联系这一基本点上。 五、教学方法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完成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 1课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提问: 海水的运动有无规律可循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洋流的分类。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判断暖流、寒流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观察A、B两幅海平面等温线图回答1A、B所示海洋分别位于哪个半球?如何判断?2等温线弯曲处的海水温度和同纬度海水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多媒体演示在A图中16弯曲处做一条水平切线,切点为A,取另外两点B 、C,比较ABC的温度大小,得出等温线弯曲处的海水温度和同纬度海水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如果高,则有暖流经过;如果低则有寒流经过。3. 画出流经C、D两海域的洋流及洋流运动方向。明确洋流运动的方向和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4、总结寒、暖流判断方法。(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读图2-3-7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1、 绘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环流简图,总结世界洋流分布三大规律。教师举一例,学生完成其他。验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2、观察中低纬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3、 分析40S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明确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陆地分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洋流的地理意义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1、低纬度海区海水获取的太阳辐射热量多于海水蒸发消耗的热量,而多年平均温度值则是一个恒定值。这是为什么呢?明确地理意义之一:促进高低纬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2、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和哪支洋流有关系。明确地理意义之二:洋流有调节沿岸气候的作用。3、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找出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判断气候类型。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洋流 1定义 2分类 (二)洋流的地理意义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较难理解,采用图文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从图上归纳出规律,降低了学习难度,取得较好效果。对于洋流的地理意义,提供若干感性材料,如哥伦布两次去美洲所用时间的对比、海上漏油事件,易于理解。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探究学习17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