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鲁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52480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案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鲁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教案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鲁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教案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鲁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祝维荣 审稿人 胡玉芹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一、教材分析:见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 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 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 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三、教学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五、教学方法:图例分析,自主归纳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课本插图、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提问考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讲述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基础知识、计算及应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划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直射点回归范围以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动画演示】【提示:通过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晨昏线的移动过程】学生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在学案上】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二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夜最短,昼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拓展1:】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否正确?【拓展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拓展3:】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长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补充】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技巧:1. 白天的一半为12时,晚上的一半为24时或0时2. 昼长=(12-日出时间)X2或者(日落时间-12)X23. 夜长=(日出时间 - 0)X2或者(24-日落时间)X2【课堂练习:】见学案40N纬线上的某地日出时间为5时,则该地的昼长为多少?夜长呢?从而得出结论:同一纬线同一天的昼长均相等。【拓展:】见学案某地的昼长为16个小时,则该地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几时?【练习】P18活动的三个问题:在课本上写出答案读出。、四季的更替:1. 四季产生的原因:前引:由于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地球上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则温度高,反之,温度低,从而形成四季,根据上面的引语,回答下列问题:夏季:昼夜状况如何?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冬季呢?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是何地区(低、中、高纬度)?2. 传统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填空】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传统四季:我国: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 西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为四季的开始。(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根据P19活动图1-3-12五带的划分,完成学案填空。 五带划分的依据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课堂小结 本节的重点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和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总结四季的更替规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十、教学反思 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编写人 祝维荣 审稿人 胡玉芹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 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 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 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二、预习内容、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内有 现象;南半球: , 南极圈内有 现象。二分时:太阳直射 ,全球 。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内有 现象;南半球: 南极圈内有 现象。【拓展1】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拓展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 【拓展3】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长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课堂练习:】40N纬线上的某地日出时间为5时,则该地的昼长为多少?夜长呢? 从而得出结论: 同一纬线同一天的昼长均相等。【拓展:】见学案某地的昼长为16个小时,则该地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几时?、四季的更替1.夏季:昼夜状况如何?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冬季呢?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是何地区(低、中、高纬度)? 2.传统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填空】 【思考】根据P19活动图1-3-12五带的划分,完成学案填空。 课内探究学案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随季节而变化,如下图: 2.全球随纬度的变化夏半年(春分秋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有极夜。课后练习与提高1.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下面三地纬度:A ,C ,D 。图1-13表示6月22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23题。图1-132.(基础题)四个地区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B.C.D.3.此日,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有( )A.B.C.D.4.下列关于我国传统季节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分二至为起点的B.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符合地球公转规律的C.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更能反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四立”为起点的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此刻北京时间是()A.10:00 B.14:00 C.8:40 D.15:206.两地经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A. B.= C. D.=7.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课前预习学案参考答案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二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夜最短,昼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拓展1】 不正确:如:北半球只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昼最长。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同样在直射北回归线时达到最大。【拓展2】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拓展3】南半球的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但是是昼长夜短,直射点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过后,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长,直射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同样推之。 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的昼变长。【课堂练习】昼长为14 夜长为 10结论:同一纬线同一天的昼长均相等。【拓展:】日出时间为4时和日落时间为20时二、四季的更替1.夏季: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冬季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2.传统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传统四季:我国: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 西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为四季的开始。【思考】五带划分的依据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 06634S90N2. B 3. C 4. D 5.D 6.A 7.D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