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2460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出题人:王红丽 2013.01.一 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虬枝( qu ) 倔强(ju )贫瘠( j ) 更互( gng)B、瀑布(p ) 丰腴( y ) 翌日( y ) 迸溅( bng)C、鄙薄( bo ) 伫立( zh ) 亵渎(d ) 旁骛( w )D、商酌( zhu) 宽宥( yu ) 毋宁( w ) 贪婪( l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不屑置辩 万贯家私 光怪陆离 拈轻怕重B旁逸斜出 一泓湖水 以身殉职 海市蜃楼C忍俊不禁 随心所欲 节衣缩食 仙露琼浆D优柔寡断 见异思迁 聊以自慰 不醒人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真是喜出望外。B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D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1)、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_,_。(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像抒写作者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4)、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_,_。”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5名著阅读。(4分) 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汉,也有奸臣。请从下列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用横线标出,然后按要求答题。李逵 宋江 林冲 高俅(1)概括写出与你所选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2)你对所选人物性格的评价:他是一个_的人。6按照示例,仿写句子。(2分)示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就拥有了_;拥有_,就拥有了_。二、现代文阅读。(12分)(一)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712题。(17分)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诸葛亮殿殿柱矗立,殿门前敞。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A)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C)你会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仗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着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选文有改动)注释:武侯诸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7文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_的氛围。(1分)8文段既交待了武侯祠的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_之情。(1分)9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2分)10文段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1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2分)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12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4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2分)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2分)(二)阅读理解白杨礼赞选段答(1318小题 )(15分)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13.把本段分为三层,用“”标出,并写出各层大意。(4分) 一层: 二层: 三层:14从层次的划分,可看出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2分)15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2分)16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1分) A.笔直B. 绝无旁枝C. 倔强挺立 D. 力争上游 E.参天耸立 F. 不折不挠17.本段从白杨树的 、 、 、 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 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 美过渡了。(3分)18.象征手法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请从你已会背诵的课文第7段中写出下列词语的象征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 (2)“坚强不屈、傲然挺立”象征了 (3)“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象征了 。三古诗文阅读。(13分)(一)古文对比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晨人持汤沃灌( ) 腰白玉之环( )再适长山朱氏( ) 往往馕粥不充( )2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21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乙文:2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二)阅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2324)题。(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_2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四、作文。(50分)文题:(一)、我从没有这样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激动、烦恼、懊悔等。、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不少于字。(二)、在我心中你最美注意:任选一题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22、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二)23、天气寒冷,边声风吼24、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苦闷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