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建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系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2458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福建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系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福建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系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福建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系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福建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系列第1套春 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解析】答案思路要清晰: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逐句评析。【答案】(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分)(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解析】抓住题干“主要”和“哪种”二词,分析语言要简洁。【答案】(3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1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解析】分析何为“平”,何为“奇”;还有“偏偏”,可以找到解题方向。【答案】(3分)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分),却反过来迁怒于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1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1分)。第2套郊行即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3分)【解析】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次第额的词语,扣1分。【答案】首先写“恣行”的环境,及时人“恣行”时的心情。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的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的情状。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的感受和体悟。(2)尾联“不妨游衍莫忘归”中的“莫”字是作“不要”解还是作为“暮”的通假字看呢?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解析】参考一:写出正确结论,给1分;阐述了最后一句大意,给1分;写出全诗线索,给1分;写出诗歌主题的,给1分。参考二:做出结论并对“莫”字的字义做了解释的,给1分;写出诗歌前部分内容的,给1分;写出最后一句大意的,给1分;能够有合适的理由把最后一句的意思与诗歌前面的内容协调统一起来的,给1分。【答案】参考答案一:应该是“暮”的通假字,意思是不妨尽情游乐,就是天黑了也可以忘却回家。“恣行”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趁着清明尽情地“游衍”,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是这首诗的主题。把这里的“莫”看做“暮”的通假字,就跟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和谐一致了。参考答案二:“莫”不该是通假字,意思是“不要”的意思。诗人重在写清明郊游的乐趣感想,但最后一句来了一个陡转,意思是说“恣行”可以,但不要忘记了该回家的时候回家。(3)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3分)【答案】“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的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的青春。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第3套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解析】从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可以推断是思妇口吻;从第三句句“不见乡书传雁足”可以推断是征夫。【答案】思妇、征夫。(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4分)【解析】合理解读诗句含义,分别回答。【答案】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注意指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术语的运用。【答案】“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2分)。“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2分)。第4套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写,同“泻”。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解析】关注姓氏“周”“谢”和下文“小乔初嫁”“ 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等即可推断。【答案】赤壁之战淝(肥)水之战(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解析】“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显然为用典;用典目的,即为借古讽今;“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又为古事远地,所以为联想;“落照”“ 衰草”“ 渺渺”即为情景交融。【答案】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4分)【解析】抓住“剩喜然犀处”“ 风约楚云留“富春秋”“ 渺渺唤人愁”“ 击楫誓中流”进行分析。【答案】“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第5套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解析】展开联想,从环境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解析】“如何”,即考查表现手法。【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解析】为什么说是“凄婉”的情感。【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第6套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丁年,壮年。(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解析】展开想象,抓住意象,情感分析。【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2分)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2分)(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抓住“茂陵“”秋波“逝川”分析技巧既表现手法。【答案】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1分,共4分)第7套踏莎行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的?【解析】【答案】?(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的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解析】【答案】14(8分)(1)表达了离家远行的人对家(或“对闺中人”)的思念的情感。上阕是从离家远行的人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下阕是从远行人对闺中人想象的角度(或“闺中思妇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2)相同:将无形的离愁比作“春水”,化无形为有形(或“变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都写出了愁的深广、连绵不断的特点。不同:所比喻愁思的内容不同,欧诗抒发的是有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李诗抒发的是亡国之痛。比喻强调的重点不同,欧诗因征人离家越来越远,重点表现愁思越积累越多;李诗重点表现愁怨的深广、连绵。第8套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敧(q),倾斜、歪向一边。(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解析】理解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然后合理解读诗歌思想感情。【答案】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解析】分析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画面,然后合理分析蕴含的哲理。【答案】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2分)第9套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解析】描绘景 意境(用词形容) 情感【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4分)【解析】“静”,自然会想到反衬手法;效果简析:陈述对象 怎么样。【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2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10套淇上送赵仙舟王 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解析】“相逢方一笑”“ 相送还成泣”“ 望君犹伫立”。【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意思对即可)(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解析】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答案要有层次:表明观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情感分析。【答案】“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 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5分。合乎情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