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378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1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19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 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20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211962 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 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A 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 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 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 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22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23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24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C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 模式4欧洲联盟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 分)25(18 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 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针对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4)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26(16 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在1945 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 世纪50 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4分) 27(18 分)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 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四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 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是材料二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