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背考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330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化合物分 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水组成细胞维持细胞形态运输物质提供反应场所参与化学反应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调节渗透压无机盐构成化合物(Fe、Mg)组成细胞(如骨细胞)参与化学反应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细胞识别(糖蛋白)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磷脂(类脂)固醇C、H、OC、H、O、N、PC、H、O供能(贮备能源)组成生物膜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保护和保温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结合蛋白(如糖蛋白)C、H、O、N、S(Fe、Cu、P、Mo)组成细胞和生物体调节代谢(激素)催化化学反应(酶)运输、免疫、识别等核酸DNARNAC、H、O、N、P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蛋白质的组成层次C、H、O、N、S氨基酸肽链基本成分C、H、O、N、P、Fe、Cu离子和(或)分子其它成分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基本组成单位核酸核苷酸(8种)一分子磷酸(H3PO4)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A、G、C、T、U)DNA脱氧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脱氧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T)RNA核糖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U)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名称基本单位化学通式聚合方式多样性的原因多糖葡萄糖RNH2COOHHCC6H12O6脱水缩合葡萄糖数目不同糖链的分支不同化学键的不同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核酸(DNA和RNA)核苷酸核苷酸数目不同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核苷酸种类不同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物质试剂操作要点颜色反应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临时混合加热砖红色脂肪苏丹(苏丹)切片高倍镜观察桔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先加试剂A再滴加试剂B紫色DNA二苯胺加0.015mol/LNaCl溶液5Ml沸水加热5min蓝色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三个通过水自由通过可以通过不能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物质交换大分子、颗粒内吞外排离子、小分子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原理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名 称化学组成存在位置膜结构主要功能线粒体蛋白质、呼吸酶、RNA、脂质、DNA动植物细胞双层膜能量代谢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蛋白质、光合酶、RNA、脂质、DNA、色素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质、酶、脂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单层膜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高尔基体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溶酶体蛋白质、脂质、酶细胞内消化核糖体蛋白质、RNA、酶无膜合成蛋白质中心体蛋白质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个)2N2N2N4N2N染色体单数(个)04N4N00染色体组数(个)22242同源染色数(对)NNN2NN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理化因素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机理应用过量脱氧胸苷抑制DNA复制治疗癌症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获得多倍体低温(24)影响酶活和供能低温贮藏注: 表示有影响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类型分裂方式结果事例细胞质不分裂有丝分裂双(多)核细胞多核胚囊个别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单体、多体21三体、唐氏综合征全部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多倍体四倍体植物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有丝分裂多线巨大染色体果蝇唾腺染色体两个以上中心体有丝分裂多极核癌细胞的特点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分裂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物质改变正常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异常引发免疫反应扁平梭形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可移植在异种生物体内生长,形成癌瘤可以种间移植主要是细胞免疫永生细胞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植物酶TPP5q组织培养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脱分化再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植 物细胞A植 物细胞B去壁融合杂种细胞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组织单个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A 动物细胞B杂种细胞细胞培养融合筛选核移植单克隆抗体免疫小鼠小鼠骨髓瘤细胞小鼠B细胞提取抗体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提取融合筛选体内培养体外培养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学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分裂培养基性质固体液体培养基成分蔗糖、氨基酸、维生素、水、矿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琼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水、动物血清取材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动物胚胎、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培养对象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分散的单个细胞过程脱分化、再分化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特点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芽只分裂不分化贴壁生长接触抑制培养结果新的植株或组织细胞株或细胞系应用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提取植物提取物(药物、香料、色素等)人工种子培养转基因植物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皮肤细胞培养后移植检测有毒物质生理、病理、药理研究培养条件无菌、适宜的温度和pH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生物学原理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前期处理原生质体制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分散: 胰蛋白酶处理方法和手段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聚乙二醇(PEG)(同前)生物:灭活的病毒应用进行远缘杂交,创造植物新品种制备单克隆抗体基因定位下游技术(后续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酶的分类蛋白质类酶类酶单纯酶复合酶仅含蛋白质蛋白质辅助因子离子有机物辅酶NADP(辅酶) B族维生素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RNA端粒酶含RNA唾液淀粉酶含Cl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2+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2+如胃蛋白质酶酶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蛋白质本质)(核酸本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能量变化光能电能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物质变化H2OHO2NADP+ H+ 2e NADPHATPPiATPCO2NADPHATP(CH2O)ADPPiNADP+H2O反应物H2O、ADP、Pi、NADP+CO2、ATP、NADPH反应产物O2、ATP、NADPH(CH2O)、ADP、Pi、NADP+ 、H2O反应条件需光不需光反应性质光化学反应(快)酶促反应(慢)反应时间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将大气氮(N2)还原成NH3的过程概念意义对自然界氮循环有重要作用为绿色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种类固氮原因及条件代谢类型常见类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化异化共生固氮类与豆科植物共生时异养需氧根瘤菌(6种)(大豆、菜豆、豌豆、苜蓿、羽扇豆、三叶草)消费者(取食于活的生物体)自生固氮类独立生活自养固氮蓝藻(念珠藻)生产者异养圆褐固氮菌黄色分支杆菌分解者(腐生生活)注意:不同的根瘤菌具有共生专一性。如蚕豆根瘤菌与蚕豆、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固氮过程N2eH+ATPNH3ADPPi固氮酶(选学)固氮基因(固氮酶)大气氮库(N2)大气固氮工业固氮NO3-氮素化肥氮盐尿素硝化细菌分解者生物固氮NH3-NO2-、NO3-反硝化细菌N2遗体生产者消费者脲酶尿素脲酶氮循环 基本方式反射由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概念结构基础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分类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生活中学习获得的后天性反射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导从兴奋点开始双向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单向传导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向后一个神经元传导方向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驱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交叉支配左侧中枢支配右侧驱体 右侧中枢支配左侧驱体倒置投射顶部中枢支配足部运动颞部中枢支配头部运动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感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S区H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物质交换稳态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pH、参透压、温度、血糖浓度等等)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物质交换废物、CO2养料、O2细胞液组织液内环境与物质交换NaHCO3H2CO3 乳酸Na2CO3缓冲物质缓冲物质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多时血浆中碱性物质增多时多余的NaHCO3由肾脏排出体外多余的H2CO3生成CO2和H2OpH的相对稳定H2CO3增高时NaHCO3增高时概念能与B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及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性质异物性机体以外的物质。或机体内的隔离物质或已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蛋白质、脂多糖、多糖等抗原决定簇概念特点一种抗原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族不同种抗原可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族一个B细胞只接受一种抗原决定族的刺激每一种抗原决定族只引起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概念B细胞识别抗原后经分裂增殖形成的效应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特点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刺激产生特异结合抗体抗原抗原与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病原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抗原记忆细胞直接刺激增殖分化效应B细胞抗体再次刺激增殖分化病原体再次入侵抗体与病原体(抗原)结合防止病原体感染降低病毒侵染力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再次刺激增殖分化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增殖分化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记忆细胞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宿主细胞溶酶体酶激活反应阶段效应阶段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胚囊母细胞(2N)花粉母细胞(2N)消失减数分裂萌发减数分裂胚囊(N)八核胚囊发育核分裂(3次)成熟胚囊核分裂极核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受精极核珠被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生殖的类型无性生殖生殖方式概 念举 例分裂生殖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变形虫、细菌出芽生殖在母体的一定部位长出芽体(新个体)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母体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孢子,由孢子萌发成新个体真菌(青霉)低等植物(衣藻)营养生殖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新个体马铃薯的块茎草莓的匍匐茎注:植物组织培养是人工进行的植物无性繁殖方式。概念由亲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由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类型同配生殖配子形态大小相同(同型配子)异配生殖配子形态大小不同(大配子和小配子)卵式生殖配子形态大小差别很大,大的称卵细胞(雌配子),小的称精子(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特称受精卵幼体受精卵成体雄体精子雌体卵子胎的发育胎后发育有性生殖(2N)(2N)(2N)(N)花粉(N) (N) (2N) (3N)珠孔双受精一核消失,一核分裂生殖的类型四分体交叉互换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四分体时期四种精子(一种卵细胞)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概念示例染色体组正常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用N表示果蝇:N=4基因组概 念某生物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叫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质基因组(线料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人:23+1+线粒体DNA单倍体基因组有性别生物:N+1(N个DNA+1个性染色体DNA组成)无性别生物:N(N个DNA分子组成)人:23+1玉米:10原核生物基因组一个DNA分子组成(或加上质粒DNA)细菌DNA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见后述)线粒体DNA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叶绿体DNA区别与联系染色体组由正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构成,只包含一条性染色体基因组由一半常染色体、两条性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DNA分子组成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遗传定律亲本中包含的相对性状对数F1F2遗传定律的实质包含等位基因的对数产生的配子数配子的组合数表现型数基因型数性 状分离比分离定律112423(31)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 律2241649(31)2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33864827(31)344162561681(31)4nn2n4n2n3n(31)n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常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遗传病显性遗传(显性基因致病)遵循的定律分离定律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发病概率男女均等女性多于男性判断方法无特殊的判断方法,根据相关特点判断隐性遗传(隐性基因致病)遵循的定律分离定律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发病概率男女均等男性多于女性判断方法父母正常有女儿患病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相关特点判断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PF1母方性状父方性状母方性状遗传特点母亲传给子女父亲传给女儿,母亲传给子女父亲传给儿子应用确定母子、母女关系遗传咨询、遗传病预防确定父子关系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基因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结构变异数目变异变异的本质基因结构改变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环境改变(遗传物质不改变)遗传情况按一定方式遗传和表现不遗传鉴别方法观察、杂交、测交观察、染色体检查改变环境条件意义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和进化提供素材产生新基因型产生新品种关系人类遗传健康关系人类遗传健康。植物多倍体能改良植物性状。改变环境条件,也能影响性状应用价值诱变育种遗传病筛查杂交育种遗传病筛查遗传健康遗传病筛查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改变环境条件,获得优质高产。联系基因性状环境相互作用不遗传的变异(直接影响)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诱因(间接影响)可遗传的变异表达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质碱基对替换点突变。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取代碱基对增添移码突变。插入点处编码碱基后移;缺失点处编码碱基前移碱基对缺失发生时期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DNA复制时类型体细胞突变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越晚对个体影响越晚(小)。配子突变发生在配子形成时,影响个体的一生。突变因素生理因素辐射 激光 温度化学因素秋水仙素 亚硝酸 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病毒 某些细菌特点普遍性小致病毒大到人类均发生基因突变。分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随机性随机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阶段都可发生。低频性高等生物的突变频率在10-510-8之间有害性大多有害,少量有利,有的突变是中性的。Bb2b1b3Aa生物的长期进化中已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再突变一般有害。不定向性(多向性)产生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产生非等位基因显性突变:Aa隐性突变:aA回复突变:A a突变后果点突变同义突变:突变前后密码子同义。蛋白质结构不变。错义突变: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一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氮基酸取代无义突变:突变后的密码子为终止码。使合成提前终止。移码突变引起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导致肽链延长或缩短或无法终止。表现形式形态突变型外形改变:人类白化、果蝇白眼、葡萄无籽致死突变型引起个体死亡或配子死亡:植物的白化等条件致死型在一定条件下致死:T4噬菌体温敏型在25时存活,42时死亡生化突变型无形态效应,但生化功能改变: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应用自然突变的应用利用白化动物培育白化新品种;利用芽突变培育无籽品种等。诱变育种概念:利用理化因素处理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突变,选育新品种特点:供试材料多,有用突变少,有盲目性,适于植物和微生物高等生物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分裂时发生转化转导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DNA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噬菌体介导,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原核生物基因重组自然的基因重组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例:抗虫棉人工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基 因 突 变基 因 重 组发生后的结果形成新基因(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形成新的基因型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的DNA复制时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本质原因碱基对的改变(替换、增添、缺失)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特 点低频性、偶然性、多向性、无规律高发性、必然性、多样性、有规律关 系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材料基因重组使突变的基因以多种形式传递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图示abcdeabedebcaadebcbcbedcadebcadebcaxyzxyzcbdea效应人类的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的棒眼(小眼数目减少。X染色体某一区段重复)一般无效应,但是大段倒位导致不育一般无效应,但杂合子易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育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别名称染色组构成事例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非整倍体)单体2N1AA1(abcd)(abc)唐氏综合征(XO)双单体2N11AA1,AA1(abc-)(ab-d)缺体2N2(1)AA1,AA1(abc-)(abc-)三体2N1AA1(abcd)(abcd)(d)21三体综合征四体2N2(1)AA1, AA1(abcd)(abcd)(dd)双三体2N11AA1, AA1(abcd)(abcd)(cd)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减(整倍体)单倍体1或多个1个(abcd)或多个(abcd)蜜蜂的雄蜂二倍体2NAA(abcd)(abcd)人 果蝇 豌豆多倍体同源三倍体3NAAA(abcd)(abcd)(abcd)香樵 三倍体西瓜同源四倍体4NAAAA 4个(abcd)蔓陀罗 异源四倍体4NAABB 2个(abcd)2个(opqr)棉花 烟草 油菜异源六倍体AAAABBBB6N 2个(abcd)AABBCC 2个(opqr)2个(wxyz)普通小麦异源八倍体8N4个(abcd)4个(wxyz)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说明:大写字母表示染色体组,小写字母表示染色体。这里假定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生物圈及其稳态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有生物分布的圈层组成。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原因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能量流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取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物质循环生物圈自身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