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2166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2、组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第二:句子翻译题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考生可以利用整合和拆分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第四题:主旨理解题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3) 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2)宾语前置.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4: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于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 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 “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4)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