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1587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目标展示1、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归纳古诗中常见意象表达的含义。2、过程和方法: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二、学导结合第一课时(一)学生参考课前提示、课下注释、课后练习朗读文本,自主学习文本。(二)重点标注自然节次,圈注主要的疑难问题。(三)教师有侧重点地点拨,提示,结合相关练习安排。一、导入新课在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一位诗人,一生仅写了两首诗,却凭借其中一首成就了千古美名,那首诗也被称为 “孤篇横绝”“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流传千古的 , 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让无数人迷醉,让无数人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1、作者简介作者: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张若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沉,与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其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的笔法、清丽新颖的语言风格,与初唐流行的浮艳诗风截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诗人,都从中吸取过艺术营养。后人还将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回环、往复、连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调配这些艺术特色,总结为“春江花月夜之格”。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就借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风雨、葬花吟、桃花行等诗,以表现林黛玉的才情。后人常为诗中的“春江”在何处而争辩,有言扬州瓜洲一带的长江,有言杭州的钱塘江等等,笔者以为“春江”乃虚指,是否在扬州并不重要,正如诗中所言“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无疑使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清学者王壬秋,评价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张若虚“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其功绩“是无从估计的”,足见后人对张若虚何等推崇。二、预习思考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本诗写了哪些意象?你最感兴趣的意象是什么?你认为本诗中富有表现力的字句有哪些?试简要分析。三、深化拓展(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指导评价学生的诵读,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瞑想:“江畔河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无限,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三)体会诗的情感美。“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从听“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悲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叫悲。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恨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中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着,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汀、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呢!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四、梯度训练第二课时一、学生在自主练习,独立完成二、学生合作解决疑难、重点问题,教师点拨总结为何古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就会生发这样的情感与思考,这种景和情有必然的联 联系吗?为何又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是否已积淀为一种民族的审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们就必须自己从历代诗文中去寻找。 1、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全班学生分三组比赛列举有关所选意象的诗句。规定时间内列最多诗文的获胜。 (2)全班分析意象在具体诗句中蕴涵的情感。 (3)综合概括意象的一般寓意。 此景生此情。 2、 教师评价总结。 a、 明月: 1、 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2、 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 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4、 爱情花前月下 b、 江水: 1、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2、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 c、 落花: 伤 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 红 颜易老、 生命无常 五 作业: 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 2、选题:春江花月夜中另外两个意象“春”、“夜”的情感寄寓分析 3、收集古典诗歌中描写所选意象的诗句,结合整首诗分析意象蕴含的情感,并综 结合分析此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般情感寄寓。 4、 背诵全诗。 2、 参考诗句 (1)明月: 今 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 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