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1239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 教材解读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二、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读、赏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能熟读成诵。2、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 紧扣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情景体验、入境诵读等方式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受到传统“知音文化”的熏陶。三、 课前交流上课前,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看图片,取名字”:来出示“白雪皑皑”画面:多美的画面!老师给它取个名字:白雪皑皑!不错吧?(停顿一下)你瞧,老师用上了ABCC式的词语,画面的意境就更美了!你能像老师这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吗?(炊烟袅袅)评价:很好!真不错!真美啊!就是这个味!有点味道!下面,咱们能不能换一个形式,用AABC式的词语来说说?看得出,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在这样的美景中,开始上课吧!四、 教学预设(一)揭题导入,读懂题意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看老师写课题。2、揭题读题(出示课题,板书)师转身过来叙述: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谁来读读这个题目?评:(1)“弦”字难读,你读对了,真不错!(如学生读错,纠正原人读)我们一起读!(2)停顿得恰到好处!/读得很认真,但要注意停顿!教师示范读,我们一起来试试!4、理解题意:绝弦是什么意思?(挑断琴弦,不再弹琴)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呢?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乐师,这名满天下的乐师怎么会“绝弦”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二)古文学法探究师: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篇文章,和我们平常所学的文章有点不同。他是一篇什么文章? 生:文言文 师: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有学过像这样的文章吗?(杨氏之子) 师:那么文言文给你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生:很简洁;很难懂;很难学师: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老师现在送大家3样法宝,希望能帮助你们轻松学会文言文!1、工具书、课本上的单元导读、资料袋2、注释3、读俗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在文言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现在,谁愿意把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能?试读一下这篇伯牙绝弦呢?(三)初读课文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2、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普通评价:声音响亮,多有自信!/读得真投入!/读得字正腔圆!/有点古文的味道! 3、师:老师再送给同学们一个法宝,你们会读得更好(出划分节奏的ppt)试读请全体同学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全文。随机评价: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有味道,了不起!读得韵味十足!(四)斟字酌句,感悟“知音”1、聚焦“善”(1)引出故事主角伯牙、钟子期。师:读罢课文,相信大家一定对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师:没错。正是 伯牙 和钟子期。(板书)课文中有一句话是介绍他们的?是那一句?(2)解读第一句(出示第一句)交流: 伯牙善鼓琴这个“鼓”的意思是弹(你能借助注释理解,真好!)而这里“善”的意思是?可以说是(擅长、善于)(3)师:好,现在请你来翻译一下整句话。2、理解“善”师:我们可以从课文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来,划一划交流理解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是的,就是这些句子!)(1)师:首先人我们细读第一句,(出示第一句)你是怎么感受到伯牙善于鼓琴?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高山,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高山来)(聚焦“志”这里的“志”的意思是想到,想要表现。)你的意思是伯牙想到高山,就能用琴声来表现,伯牙真是善鼓啊!(2)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子期的眼前出现了的怎样的景象(巍峨、峻拔、险峻的泰山。) 他是怎么赞美的? (3)善鼓的伯牙想到流水,他也能用琴声来表现。(4)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的眼前出现了的怎样的景象(广阔、浩瀚、奔腾的江河)他又是怎么赞美的? 同学们会怎么赞美?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鼓”“善听”的意思一样吗?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中是很常见的。这里的“哉”和“兮”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来吗?“善哉”“峨峨兮”、“洋洋兮”那么多丰富的意象课文仅用一个“峨峨兮”、“洋洋兮”表达出来。这古人写话就是简约而不简单。谁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一说?(指名说) 说得真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指名2、3个同学)(5):读得真好!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来到了高山流水间,走进了伯牙的琴声中。男生读高山部分,女生读流水部分。起(分男女生读)(6)伯牙能够用琴声表现山的巍峨、水的浩瀚,这真是伯牙善鼓;而子期又能从琴声中听出山之高,水之远,这就是子期善听。3、补白“善”同学们,当时俞伯牙已经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我想他的琴声不止想表现高山流水,也许还表现过(课件渐出)清风徐徐 沧海茫茫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也一定表现过(课件渐出)皎皎明月 隆隆惊雷 盈盈秋水 蒙蒙细雨当伯牙想到这一些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吗?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可以自己试着说说,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4个)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点评】你瞧,文言文并不难,你一下子就会了!子期真是懂琴之人啊!你能把子期由衷的赞叹融进去读吗?(引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指名4个。4、回扣“善”不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明月清风,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出示省略号)伯牙心中所念,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心领神会。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哪个字最能看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 “必”,都能听出来,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而且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心声、胸怀、志向)同学们,像高山一样的志向,像水一般的胸怀,只有谁能懂?只有谁能懂?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分明是一对知音!(板书)四、破琴绝弦,再悟知音1、切己体察,感受结识知音的喜(1)同学们,其实,伯牙和子期并非结交多时的故友,他们也只是萍水相逢,读读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配乐,出示资料)(2)随文练笔: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乐师,平时肯定听到很多赞美,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赞美?子期是怎么赞美?此时,伯牙心情如何?(激动、欣喜、喜出望外)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子期说的吧,拿起笔写在书上的空白处。(3)交流。(音乐停止)关注学生在读中的情感:此刻,得遇知音的伯牙心中那份欣喜,真是难以言表啊!你道出了伯牙的心声呢!(大喜的情感)渗透: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得遇知音,足以慰平生!2、前后比照,感受失去知音的悲师叙述:伯牙和子期多么希望两个人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依。他们约定第二年在老时间、老地方重相见,第二年月圆之夜,伯牙乘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如约而至,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原来子期已经抱病而去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一定要把他葬在江边,好在相会时,再听到伯牙的琴声。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伯牙的心情肯定是伤心、痛苦、悲痛欲绝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理解:(1)第一遍齐读 根据老师的提示,谁来翻译这个句子(2)是的,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再也没有人赞叹 志在流水时,再也没有人赞叹(3)再也没有人能知我心,知我意了伯牙“破”的仅仅是琴吗?“断”的仅仅是弦吗?(心也碎,琴也破)再读句子。5、 总结全文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感人,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同样动人的乐曲,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琴声,再次吟诵吧!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齐读课文。板书:伯牙 子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