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1216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B . 海水晒盐C . 橙子榨汁D . 光合作用2. (2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 冰雪融化B . 煤气燃烧C . 金桂飘香D . 尘土飞扬3. (2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瓷碗破碎B . 气球爆炸C . 燃放烟花D . 西瓜榨成汁4. (2分)(2015抚顺)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内容操作或所用试剂A鉴别铁粉和木炭粉观察颜色B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加熟石灰,混合研磨C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加过量稀硫酸,过滤D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高温煅烧A . AB . BC . CD . D5.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B . 氮气用作保护气C . 碳用于冶炼金属D .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用作干燥剂6. (2分)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树根“变”根雕B . 玉石“变”印章C . 水果“变”果汁D . 小树“变”大树7. (2分)(2016衡阳)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 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B . 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C . 闻气味鉴别酒精和白醋D . 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8. (2分)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 )A . 元素B . 单质C . 原子D . 分子9. (2分)(2016邵阳)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这这四步操作中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 . 烧杯B . 漏斗C . 玻璃棒D . 酒精灯10. (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乙A稀硫酸和铜片水和硝酸铵固体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水和浓硫酸C双氧水和MnO2NaOH溶液和CO2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AgNO3溶液和稀盐酸A . AB . BC . CD . D11. (2分)下列物质之间,不存在如图(“”表示能转化)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A . H2O2H2OO2B . Na2CO3CO2CaCO3C . CaCO3 CO2 Ca(OH)2D . CCOCO212. (2分)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 实验室智取二氧化碳B . 铁丝燃烧C . 实验室制取D . 稀释浓硫酸13. (2分)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B . 浓硫酸的稀释C . 干燥氧气D . 测定某溶液的pH14. (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完毕后,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B . 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C . 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在天平上直接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D . 稀释浓H2SO4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15. (2分)(2015莆田)下列实验操作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A . 过滤液体B . 溶解固体C . 蒸发溶液D . 稀释浓硫酸16. (2分)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水有良好分散性常用作溶剂B . 干冰易升华做致冷剂C .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霓虹灯D . 活性炭疏松多孔制作电极17.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读液体体积B . 引燃酒精灯C . 滴加液体D . 取固体药品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6分)18. (3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_(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4)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_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19. (3分)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并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H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_(填编号);(3)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填编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4)已知:常温下,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有剧毒;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S气体:FeS+H2SO4 FeSO4 + H2S。据此可知:制取H2S气体的发生装置与_组相同(填“(2)”或“(3)”),收集H2S气体的方法与_(填“(2)”或“(3)”)相似,收集H2S气体时还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是_ 。20. (5分)将下列实验操作选用的仪器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加热液体时,用于夹持试管的是_21. (5分)(2015长春)回答下列问题(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_减小;(2)CH4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 三、 综合题 (共5题;共17分)22. (2分)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用语是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钠元素_(2)氯离子_(3)氮气_(4) 表示的是_(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_(6)+2价钙形成的碱_(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3. (3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_的作用。(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如图3所示,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4)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4. (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_;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符号表达式:_;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_ 25. (2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实验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 . 储量丰富B . 燃烧值大C . 清洁、无污染D . 易于开采26. (6分)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安全的鱼塘增氧剂,其增氧原理是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H2O2和Na2CO3 , 进而缓慢产生氧气。 (1)求过碳酸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用过碳酸钠增氧的原理:_、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6分)18-1、19-1、20-1、21-1、三、 综合题 (共5题;共17分)22-1、22-2、22-3、22-4、22-5、22-6、22-7、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5-4、26-1、2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