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1215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一、仿句练习1、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伤痛;宽容,_2、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例句: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你渴望理解吗? 。你希望成才吗? 。3、仿照下面这个富有哲理的比喻句,以“奋斗”和“希望”开头,分别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富有哲理的比喻句。例如:拼搏就是一首奋勇争先的乐曲。奋斗 。希望 。4、根据语境并依照画线的句子仿写。阅读名著会让我们受益无穷。闻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够提升素养;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够 。阅读名著既可以 ,又能够 。阅读名著既可以 ,又能够 。阅读名著既可以 ,又能够 。5、根据下列的例句,仿写一句话。例句:一块铀矿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地下沉睡下去,也可以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仿句: 。6、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示例:妈妈 妈妈我深信你还活着我深信你还活着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击碎钢筋水泥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二、记叙文阅读(一)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一块不很规则的火山石上,镌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昆仑山口。草原轻柔漫展,随着我们行驶的节奏而荡开高原的韵律。草势不够丰厚肥美,甚至没有形成绿的层次。偶尔能够看到一个小水湾,闪动着草原的清纯的灵性。在一个小水湾的旁边,我竟捕捉到了一只孤独的藏羚羊。与辽阔的空间相比,它显得过于渺小了,因而格外令人怜悯。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对于像我这样远道而来的摄影人,的确是抓到了一个悲天怜人的镜头。随着长焦镜头的缓缓调动,我与藏羚羊一寸寸地挨近了。我能够看到它身上不易分辨的毛色中掺糅着杂色,还有它那娇媚的充盈着生动气息的唇线。它的腿很修长,身体的流畅轮廓在高原的光照下显得温情脉脉。当我定格在它的眼睛上时,我被震动了。它的眼神里怎么飘泻出一串惊恐的光斑,带动着全身微微颤栗?还未等我读懂它的惊惧来自何处,这只令人垂怜的小生灵竟然掉头狂奔。我茫然无措地搜寻着来自它周围的威胁物。显然,这没有找到,只能任凭它像个有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正是在这种恍惚中,我下意识的瞅瞅我那照相器材: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正瞄准了这只无辜的小生灵。顿时,我明白了我的错误。它是担心,我按住快门的手会在瞬间发射出夺命的子弹。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偷猎者驱车而去。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幼羚羊依偎在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这段报载的文字已经拓印到我的心上了,并且不断地折磨着我: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注悲天悯人:哀叹时世艰辛,怜惜百姓疾苦。1、第3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第5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根据文意,解释这“错误”的具体含义。3、第6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B.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疾速远去的情景。C.“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 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心理,又写出了偷猎者的残忍无情。D.文章结尾说残杀藏羚羊的事“不断地折磨着我”,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残杀生灵的暴行的愤慨,也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4分)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3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4分)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三)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饿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2分) 结果:_(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3分) 3、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参 考 答 案1、宽容,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能吹散心灵的寒冷。宽容,就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枷锁。2、你渴望理解吗?那么别封闭心胸,因为心胸坦诚是获得理解的前提。你希望成才吗?那么别害怕困难,因为困难磨砺人才的磨刀石。3、奋斗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希望是一座亮在前方的灯塔。4、又能够陶冶情操。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又能够提高能力。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语言,又能够严密思维。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够塑造性格。5、一个人,可以虚度光阴浪费一生等待死亡,也可以努力学习奉献与社会。6、【命题目的剖析】本题考查较为特殊的仿写能力,在特定的语境中,完成小诗的创作。【经典真题解析】解答第2题的关键是先要读懂题干的要求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其次,要认真分析前一节的结构特点,从而把握要仿写的句子的结构特点只能不。【参考答案】摧毁房屋桥梁,摧不毁你顽强的意志。(一)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1. 看到人类时全身颤栗,惊惧得狂奔的镜头。2. 羚羊把我的摄像镜头误认为是枪口。3. 一方面说明了藏羚羊恐惧人类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揭示出人类捕杀动物的社会问题及严重的程度。4. A、C(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1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2(1)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2)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3、示例: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4示例: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三)让我看着你1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2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2分。共3分)3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意思对即可。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共3分)4捐献眼角膜(2分)5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