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1095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摘要:本案旨在帮助求助者克服自卑、重建自信,近而改变其行为,逐步适应社会的要求。求助者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个性特征为内向、不稳定型。因认知偏差导致自卑心理严重,以致影响教学工作,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循序渐进、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模式。咨询效果显示:求助者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际关系改善,所任教师工作明显改进人格趋于成熟。 关键词:内向、自卑、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汪某,女、汉族、25岁、职大教师、未婚、学历:专接本。参加工作近一年,现和父母同住。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疾病史。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我是去年到一职工大学应聘担任英语老师的,至今已将近一年了。前两天学校人事干部向我反馈学生意见,对我的讲课效果不满意,说我讲课死板,不与学生交流、光念书。到现在为止,学校已经三次对我讲课的效果提出批评意见。我觉得这对我的自信心伤害很大,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当好老师的能力。自己喜欢英语专业,通过高自考英语专接本很不容易。我愿意做翻译工作不愿意当老师,不愿意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从小就不愿意在人前说话。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还有一个哥哥。父母从小对我管教的很严。哥哥人长的帅,曾在全市数学竞赛中得奖,是父母的骄傲。而我学习中等,相貌一般,性格内向,经常受到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指责。有时因为说错一句话,也会受到父亲的批评。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总出错,所以就尽量少说话。每当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我都因怕说错话遭致父亲不满,而躲到自己房中,不愿多接触人。在学校我也不爱与人交往,朋友很少,避免在班里集体活动中出头露面,非常在意自己的言行,唯恐遭人指责。面对目前的工作现状我很苦恼,我的朋友很少,也没有男朋友,因为我有800度的近视,不愿意遗传给后代,给男方带来麻烦。现在心里着急,睡不着,睡不好觉,总做梦,心里很烦却没有人可以商量。父母都不同意我辞职,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可是我一想到上课,一想到面对学生就害怕,非常着急、心情郁闷、不知道怎么办好。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1、该求助者衣着朴素,相貌一般、戴一副深度眼镜,情绪低落、心事重重、神色暗然。 2、该求助者思维逻辑正常,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3、同事的反映:该求助者平时与人交往较少,开会很少发言,最近她心情不好、长发呆、有时很烦、对别人态度不好。四、评估与诊断:(一)主要临床表现精神状态:自卑、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神情忧郁、焦虑不安。身体状态:睡眠差、多梦、有800 度的深度近视,此外,没有其它身体异常感觉。社会功能:人际交往能力较低,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意见大,与家人其周围同事、朋友等人际关系不融洽,社会适应功能状况不良。(二)心理测验结果:1、SCL-90 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174 阳性项目:48 阳性项目均分:2.75躯体化:2.53 强迫性:1.80 人际关系敏感:3.31抑郁:2.85 焦虑:2.15 敌对:1.87恐惧:1.57 偏执:1.50 精神病型:1.082、 SAS 测验结果 :58分 SDS : 60分(三)评估与诊断 从求助者主诉可以看出,目前求助者自卑、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她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难于适应教育工作需要。目前她欲辞职而不能,欲工作又难于面对学校,害怕面对学生,造成了心理冲突。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四)诊断依据1、该求助者虽然有较多负性情绪,但思维逻辑正常,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来分析,该求助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三方面均属正常。自知力完整,而且主动前来咨询,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排除该求助者患有精神病障碍的可能性。2该求助者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但她患有800度的近视,对其产生自卑心理有一定影响。3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有无泛化等判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社会适应不良。(五)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性原因: 该求助者的父母因对其从小管教严格,给与的关爱和感情少,而批评、指责过多。特别是其父对求助者要求严格,就连一句话说错也会受到批评。父母对该求助者过多的否定评价,使其成长的过程中个性变得自卑、内向、孤僻。这种情况是该求助者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不良的社会性原因。2、认知原因: 该求助者从小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特征。平时她非常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谨小慎微,尽量回避在社会场合出头露面,就连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也避而不见,社会实践机会很少,这一切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求助者在父母过多的指责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以至于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是该求助者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产生的主要认知原因。3、生物性原因: 该求助者虽然身体健康,但她有深度近视(800度)并因此影响到她交男朋友,这一因素对她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五、咨询方案 本着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协商的原则,充分尊重求助者的意见,结合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咨询方案。(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个体解决情绪和行为的问题。 ABC理论是她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信念;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下的行为结果。理性疗法认为,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B个体对事件评价解释造成的。(二) 咨询目标经与求助者认真商谈,制定如下咨询目标:(1)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进一步达到人格的完善。(2)具体目标:帮助求助者克服自卑心理,缓解心理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摆脱目前的困境,做好正常的工作。 第一个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变对自己评价过低的认知偏差,克服自卑、重建自信。 第二个目标:帮助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个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变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而改进目前状况,争取赢得学生的承认和欢迎。(三)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综合1、咨询师要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真诚、负责地为求助者服务,有责任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的自身权利和义务。2、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特点、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有权利选择咨询目标以及参与咨询方案的制定,同时负有配合咨询、完成家庭作业、遵守咨询师时间、交费等义务。(四) 咨询师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 每周五下午 4:005:00 咨询次数:5次,根据咨询进展情况可适当调整。(五) 收费:咨询80元。 SCL-90 测验50元、SAS测验30元、SDS测验30元。 六、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3月2日目的:1)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2)收集资料3)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原则及心理咨询的性质。2)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3)与求助者经过认真协商,确定了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第二次咨询:3月9日目的:1)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2)分析ABC理论,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方法: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针对求助者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很没有用”的片面认知,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其不合理的认知,其不合理认知属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2)布置作业:写出自己的优点和能干好教师工作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第三次咨询:3月16日目的:1)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2)共同探讨怎样适应社会、特别是怎样与人沟通的问题。方法: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对咨询作业的反馈:发现了自己的优点,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2)讨论了怎样使学校领导理解自己,怎样争取劳教师的帮助,怎样与同事沟通,并利用行为主义关于“一种行为之后出现了好的结果,这种行为就趋向于保持下去”的理论,协助她下决心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并商量了具体做法。3)布置作业:阅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第四次咨询:3月23日目的:1)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2)共同探讨一些人际交往方法方法: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对咨询作业的反馈:从书中获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获益很多。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信心增强,她找校领导谈话、向老教师请教、找学生了解情况等行动,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也使她很受鼓舞。2)针对求助者认为“学生都傻,书上东西挺简单,自己就能学,还嫌老师讲的不好”的不正确认知,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求助者介绍人际关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原则。经过分析、探讨,求助者有所领悟,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咨询师在与求助者进一步的商讨中鼓励其采取有效的行动,做到知己知彼。3)布置作业:写一份咨询后体会。第五次咨询:3月30日目的:1) 结束咨询2) 巩固提高咨询效果方法: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对咨询作业的反馈:求助者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适应了,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改进,还交了几个学生朋友。2)求助者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的谈话,总结了咨询中改变的几种认知偏见以及目前的认知状态,以及行动改变的做法和效果,讨论了咨询效果及求助者心理健康终极目标等问题。3)建议求助者再做一次心理测验。七、 咨询效果评估(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在咨询心得中写到:“通过咨询,重新认识自己,增强了自信,明白了自己认识上的偏差是造成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我的能力虽然不强,但是经过努力,我超越了自己,开始适应了环境,开始适应了工作的需要,现在的感觉真好,我会继续努力的。”(二)周围人对求助者的评价:据求助者的同事反映,她最近变化不小,主动向老教师请教,一有机会就听别的老师的课,还总找学生谈话,虚心听取意见,心情比以前好多了。(三)心理测验复查结果:1、SCL90 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134 阳性项目数:22躯体化:1.38 强迫性1.30 人际关系敏感: 1.58 抑郁:1.80 焦虑:1.30 敌对: 1.17 恐惧:1.00 偏执:1.17 精神病型: 1.002、SAS:45分3、SDS42分(二)咨询师地评价: 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目标基本上完成,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初期表现为:抑郁、焦虑情绪缓解;中期表现为:认知改变,行为调整;后期表现:能够较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重建了自信,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人格趋于成熟。最后一次咨询结束时,求助者表示以后有问题还会找咨询师提供帮助。三个月后,求助者来电话说:“学校刚反馈最新的学生评课的结果,她第一次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求助者离开咨询师的帮助后,还能用学到的知识处理问题,真正有了自助的能力,这是求助者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适应不良已成为现代人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案例就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针对社会适应不良的求助者,尽管外部的社会性原因适应性原因引起其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但是求助者认知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求助者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社会适应不良的求助者,咨询师往往需要结合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以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关键点,引导其重视引发社会适应不良的内部原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参考文献1汪向东等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P31P194P235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民族出版社 (20057)版3 段信美、彭埂 浅读大学教师心理障碍的干预对策 ,青岛大学示范学院学报 2003 第三期偏83-854邢少颖、王福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中国高校研究 2002.第六期 P7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