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85104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性疾病的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1,一、感染性职业暴露概念 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三、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四、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2,一、感染性职业暴露概念,指工作人员在从事某些疾病的防治和其他工作中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而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3,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乙肝(HBV) 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9.75%。,4,AIDS(HIV) HIV/AIDS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在感染HIV的人群中,仅10-15%的人被发现,而85-90%的感染者表现轻微甚至症状全无,但已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血体液传播病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卫生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已经接近:,按照国际经验,男女比例大致平衡时意味着艾滋病已经在普通人群中流行。“,5,丙肝,目前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占全国人口的3.2,高达4000万人之多。在临床上约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不能自行清除病毒而发展成慢性丙肝,部分患者再由慢性丙肝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肝癌而危及生命。,6,最早的时候,专家认为丙肝主要以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后来发现在感染丙肝的病人中,有50%的人并没有输血史,这才发现丙肝来源于多种途径,比如和丙肝病人共用剃须刀,拔牙、美容等可能存在微小伤口或者皮肤、黏膜破坏的操作等。,7,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感染率达到44.5%。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45万人。,8,三、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一)缺乏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 1、缺乏职业暴露法律保护意识。对职业病防治法不了解,更遗撼的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特别是因化学性及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者从未纳入职业病对待,暴露后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自我法律保护的意识。 2、缺乏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如被患者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中等,根本没有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的概念。,9,(二)皮肤粘膜的暴露,血/体液通过破损皮肤 血溅到口腔、鼻腔、眼睛等 气溶胶的吸入,10,(三)、针、刀刺伤与割伤:,文献报道,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80%。有报道证实,只需0.004ml(0.08d)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在美国,大约有440万名医务人员,其每年平均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利器械损伤事件约80万人次,其中约16万人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11,著名护理学家毛秀英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士中有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带手套率只有7.7,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作了汇报的只有10.2,12,(四)、手污染 国内研究者检测了名医务人员,其在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为。国内还有研究者对供应室回收人员的手上细菌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戴手套操作后,不脱手套细菌检测率达100,表明手套上微生物存留严重;脱手套后未洗手者,手细菌检测不合格率为267;脱手套洗手后,手细菌检测菌数则明显减少,全部合格。因此,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13,(五)空气污染,空气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空气中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皮肤碎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咳嗽、喷嚏、清扫整理病房、人员走动、物品传递、空气流动等污染空气。一些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吸引器等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把病原体播散到空气中。污染的空气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传播呼吸道疾病、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导致输液污染以及通过被污染医疗器械间接感染人体。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的空气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14,(六)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对工作中的感染认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无菌观念淡薄、不正规的诊疗护埋操作等均是感染性职业暴露因素。,15,暴露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1、病人的病毒数量 2、刺伤深度 3、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血体液 的量,16,4、 接触途径 5、 时间长短 6、 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7、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17,三、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18,标准预防,1995年美国CDC提出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的皮肤、粘膜都具有感染性。预计暴露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9,概念,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措施。,20,标准预防内容,(一)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两病人之间;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21,22,(二)预防锐器伤,1)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如确需回套,用单手回套。 2)操作后立即处理用物,不要留给他人处理。使用后的针头或锐器应立即置入利器盒内。(锐器盒未装满,且无针头突出) 3)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4)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 5)锐器和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不能将针头随意丢弃在垃圾袋内。 6)有条件时使用安全的注射工具。 7)发生锐器伤时立即报告,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23,24,25,26,27,28,(三) 戴手套, 接触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破损的皮肤、 粘膜 接触或处理任何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若操作者皮肤有破损时尽量戴2层橡胶手套,手套如果被污染、刺破时,应立即更换。 戴一层手套可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戴2层手套则会减少70%的接触血量。,29,在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中,发现护士在采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只有7.7,而其中医院没有提供和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了46.9,这说明管理人员也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有些管理者至今还心存“操作中戴手套就是怕脏“的陈旧观念,还有的认为,戴手套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成本。,30,(四)个人防护用品 戴眼罩、口罩,穿防护服,防水鞋,口罩(金属软条向上,紧贴面部),31,32,(五)正确处置医疗用物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血压计 被服 医疗废物 (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心态,工作时集中注意力,规范操作,33,标准预防隔离措施,空气隔离: 感染源的微粒直径小于5um,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气溶胶是重要感染源。(结核、麻疹、水痘)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单间隔离,同病种安置 加强通风 防护口罩 转运时患者戴口罩,34,飞沫隔离:含有病原体的飞沫(D5um)溅到结膜或口鼻粘膜。通常发生在患者咳嗽、打喷嚏、讲话,或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或吸痰时。(SARS、流感、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百日咳),35,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单间隔离或同病种隔离 近距离接触时(1米以内),必须佩戴口罩 患者转移或离开病房时戴口罩,36,接触隔离: 结膜炎、痢疾、霍乱.甲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链球菌类以及已产生耐药性的肠道菌群 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单间隔离,同病种安置,尽量避免与易感患者安置在一起,患者之间至少1米以上距离。 接触患者之前执行手卫生 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隔离衣:与患者或可能污染的物体大面积接触时。 医疗器械专用或一用一清洁消毒,37,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一)局部处理 1、粘膜污染:反复用生理盐水清洗 2、污染完整的皮肤:流动水反复冲洗 3、针刺伤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刺激出血,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严禁局部挤压) 2)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 3) 酒精、碘酒等消毒伤口 4)局部包扎处理,38,(二)乙肝暴露后处理,1、局部处理 2、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 3、抽血 4、填表 5、随访,检查患者乙肝五项 HBVDNA HBVDNA 1000阳性 传染性强 检查工作人员乙肝五项,39,立即抽血检查工作人员HBsAg,HBsAg (+),HBsAg (-) 未注射疫苗,HBsAg (-) 已完成疫苗注 射未产生抗体,HBsAg (-) 正接受疫苗注 射未产生抗体,不需注射 疫苗或HBIG,24小时內注射 HBIG及 HBV疫苗注射,24小时內注射 HBIG以及补 一剂疫苗,24小时內注射 HBIG继续完成 疫苗注射,40,41,42,The end,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