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1008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卷试卷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 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聘十里洋场,虽然奇珍满目,徒惹得 ,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A深思熟虑 心猿意马 自欺欺人 B深文周纳 心花意乱 弄巧成拙C深文周纳 心猿意马 弄巧成拙 D深思熟虑 心花意乱 自欺欺人1答:D(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与语境不合。心猿意马:心好像猴子在跳、马在奔跑一样的控制不住。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与语境不合。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与语境不合。)2下列诗句与“林花经雨香犹在”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云雾扫开天地憾 B芳草留人意自闲C芙蕖落日红正酣 D红叶随风伤别离2答:B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A给父母写信,在开头用了“父母大人膝下,敬禀者”。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D(“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人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A BC DC解析: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句。承接句谈鲁迅的精神,句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面对困境,与其选择被动接受,不如选择主动改变。B在生活中,总有人面对破坏活动,表现出无动于衷。C处于困境,两个人的力量,永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D面对生活,有的人充满好奇心,有的人心意懒。A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节)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注释】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6.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仆道不笃 笃:专注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D.苟亟来以广是道 亟:经常A深厚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抗颜而为师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至无雪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D.其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都表目的,来;A就,趁着;B才,竟;D指自己,我大概8.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3分)自己才疏学浅,不敢为师。当时学风败坏,为师会被人讥。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3分)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4分)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3)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3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这两首诗最能表现早春时节景物特点的诗句,韩诗有 ,杨诗有 。(2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 绿柳才黄半未匀”(2分)(2)城东早春标题是“早春”,三四两却写了仲春的景象,为何要这样写?(4分)(2)写等到仲春繁花似锦,游人如云,那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2分)。这样写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2分)。(3)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方面(3)二诗在立意上是相同的,均表现了钟情于早春的独到审美感受。诗人的观察和描写都是细腻、敏锐的。(2分)不同的是,韩诗的钟情是从一般人的角度去写的,只对比写出了自己欣赏喜爱之感受;杨诗的钟情是从诗家的特定角度去写的,不但表现出自己的观点,还以想像来日繁华之景之平常,解释了喜早春的原因(2分)。的异同。(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求。 (论语)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论语)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 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论语) (6)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 (孟子) (7)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礼记大学)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小精灵美国劳伦斯威廉斯即使在这么明显的麻烦中,让警察抓住他的手腕,强尼的眼神依旧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卡斯楚先生明白那是什么,因此他立刻就做了一个决定。“你大概搞错了吧!卡尔,”卡斯楚先生微笑着对警察说,“这个男孩并没有拿我的锁。当然啦,他是从架子上拿的。但,是我叫他去拿的。”卡斯楚轻松地编造了一个谎话,他一向精于此道。“你正在造成大错,你知道吗?”警察大声地说,“如果你现在不提出控告,只会使他更变本加厉。”卡斯楚回想起过去自己的纪录,他瘦削的脸上转变成一种宽容的微笑。“但是,我不想提出任何控告。”他说。“你看!”警察突然打断他的话,“你以为这么做是在给小孩子一个机会吗?我告诉你,大错特错!你只是让他再回到佛森的手下,让那个恶棍再教他更多犯罪的伎俩罢了!如果是佛森本人,难道你也要袒护他吗?”卡斯楚脸上的笑容顿时失去了大半,他透过玻璃橱窗望着外面的街道。“不,”他轻轻地说,“不,我绝不会袒护佛森。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并不是佛森,对吗?”警察不想再做任何争辩,转过身子走出店门。“现在,”卡斯楚说,“你可以把锁还给我了吧?!”强尼一语不发地松开手腕,把锁挂回架子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锁头,”卡斯楚把它拿起来,继续说,“把你的鞋带借我。”一种类似命令的语调使强尼不得不弯下腰,解开那双又破又脏的鞋子左边的鞋带。卡斯楚先生拎起鞋带,把它夹在手指中间,像夹铅笔那样。然后他把鞋带的那一端穿进钥匙孔里。他那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手指轻轻挑动了三四下,锁头“啪”的一声就开了。“嘿,你怎么弄的?”强尼惊讶地说。“别忘了!我是一个锁匠。”小男孩的表情立刻改变了。“我记得佛森提起过你。我本来以为他是哄我的。他说你以前曾是保险箱大盗最伟大的保险箱大盗!”“以前的兄弟是这么称呼我的。”卡斯楚先生顺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我需要一个孩子来替我看店,你想不想做?”“留着吧!”强尼说,“把机会留给那些呆小子吧!”“你太聪明了,是吗?”“如果我要钱的话,我知道该怎么去弄。”“而且,如果你找不到门路,”卡斯楚先生接着说,“你的朋友佛森也一定能帮你。对吗?”“没错!”强尼说,“他很厉害的。”“厉害?那种偷银行的小把戏也算本事?”卡斯楚的口气变得粗暴了,“我不再给你建议了,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吧!”他从柜子底下搜出一本泛黄的报纸剪贴簿,他把它摊开在小孩面前。“保险柜大盗之王,”他指给小孩看,表情显得缓和多了,微微地笑着。“强尼,我不会傻到把其中的奥秘告诉你的。我已经把它们写在回忆录里,”卡斯楚继续说,“我把那本活页笔记簿放在房间的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我所知道的各种技巧都写在里面,等我死了就会出版。”强尼若有所思地摇摇头,他说,“你本来可以大捞一票的,为什么不”“大捞一票?”卡斯楚先生插嘴说道,“没错,别人口袋里的二十五万美元。可是,那得花二十年的功夫才偷得到。也许我忘了告诉你,我当中被关了二十三年,使我的平均收入大大降低了,现在我赚的钱是以前的三倍。”“你怎么会被捉呢?”“人算不如天算啊!没有人是绝顶聪明的,强尼你不是,你的好朋友佛森也不是。”“那是你认为的,”他说,“你不知道世上还有许多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被抓。”卡斯楚先生叹了一口气。“再见了,强尼。”隔天下午,卡斯楚先生正在看一本活页笔记簿。强尼放学经过他的店前。“我听说佛森搬走了,”卡斯楚先生说,“搬进市立监狱去了。现在,终于逮到这个大傻瓜了。他破门而入就是想偷这本笔记簿。”强尼敏锐的眼睛盯着卡斯楚先生的脸,在他的眼中流露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眼神一种崇拜、尊敬的眼神。“也许,大部分的人并非想像中的那么聪明吧!”他轻声地说。(有删改)12.小说设计卡斯楚先生用鞋带打开锁头的情节有何作用?(4分) 12.让卡斯楚通过开锁的举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暗示自己曾是保险箱大盗的身份,从而得到强尼的赞叹和信任。(2分)引起下文两人之间的谈话,为卡斯楚设计捉拿佛森做铺垫。(2分)13.卡斯楚先生对强尼说“你太聪明了”,后来又说“没有人是绝顶聪明的”,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13.开始卡斯楚先生说强尼聪明是反语,含有讽刺之意。因为强尼表面上很聪明,不需为钱而操劳,实际上是自作聪明,追随佛森干偷盗这样的蠢事。(2分)后来卡斯楚以自身的教训告诉强尼,人如果走歪路邪路,终究会落入法网,没有人可以聪明到躲避法律的制裁,暗示佛森终将落入法网,委婉地劝诫强尼改邪归正。(2分)14.卡斯楚先生形象鲜明而独特,请结合文本作分析。(6分) 14.卡斯楚先生曾经因偷盗坐牢,之后改过自新,经营锁店,规矩守法,靠劳动赚钱。卡斯楚先生有爱心。他为偷锁的少年强尼撒谎,宽容他,是想让他有机会改过。卡斯楚先生很聪明,他得到强尼的信任后,煞有介事地告诉强尼自己要写关于偷盗技巧的回忆录,以此设下圈套并协助警察逮捕了前来偷盗的佛森。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回答,可酌情给分。)15.从末出场的佛森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探究。(6分)15.佛森是个惯偷,他收留并教唆强尼偷窃,是邪恶力量的代表,最后因偷盗卡斯楚所谓偷盗技巧的活页簿而被捕(2分)。借助他的落网烘托了卡斯楚的聪明机智(1分),使卡斯楚教育强尼的目的得以实现(1分),说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借此表达了小说的主题(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鲁迅前两三年的书报上,关于文艺的大抵只有几篇创作(姑且这样说)和翻译,于是读者颇有批评家出现的要求,现在批评家已经出现了,而且日见其多了。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试将粗浅的事来比罢: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没有喝醉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我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却还要小。我不敢望他们于解剖裁判别人的作品之前,先将自己的精神来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无浅薄卑劣荒谬之处,因为这事情是颇不容易的。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更进一步,则批评以英美的老先生学说为主,自然是悉听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两国;看不起托尔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调查一点能的行实,真看过几本他所做的书。还有几位批评家,当批评译本的时候,往往诋为不足齿数的劳力,而怪他何不去创作。创作之可尊,想来翻译家该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于翻译者,一定因为他只能翻译,或者偏爱翻译的缘故。所以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是溢出于事权以外的事,因为这类言语,是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若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选自热风,有删改)【注】“嗜痂之癖”:病态的、反常的嗜好。“放诸四夷”:放逐到边远的地方。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16答:首先指出批评家业已出现并快速增多的现象;然后提出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优缺点;(亦可分为两点“接着肯定某些批评家怀有宽容态度的好意批评;然后批评某些批评家非正确的批评方法”)最后集中表明对批评家的希望。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第二部分分为两点,此两点各l分。17.请概括第段中“滥用了批评”的几种表现。(6分)17答:套用西方陈旧的理论,照搬他人呆板的观点,固守中国非文艺批评的方法。评分建议:每点2分。18.结合全文,谈谈鲁迅对批评家的希望。(6分)18答:对文艺有着“热烈的好感”;深诸并掌握各种批评理论;踏实了解作者,并多读所批评的文本;以宽容态度;就事论事。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21新五代史二、名著阅读题(1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语文II(附加题)试卷满分(40分) 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时韩愈文,人尚未知读也,修始年十五六,于邻家壁角破簏中得本,学之。后独能摆弃时俗故步,与韩愈柳宗元争驰逐侵寻乎其相及矣是时尹洙与修亦皆以古文倡率学者然洙材下人莫之与。至修文一出,天下士皆向慕,为之惟恐不及,一时文字大变从古,庶几乎西汉之盛者,由修发之。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四引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20与韩愈柳宗元争驰逐/侵寻乎其相及矣/是时尹洙与修亦皆以古文倡率学者/然洙材下人/莫之与21欧阳修独自撰写的一部史书是 。(2分)21新五代史22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下列不属于“六一”的是(2分)A棋一局 B酒一壶 C竹一丛 D藏书一万卷22C23根据材料概括欧阳修能引领北宋诗文革命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23摆脱时俗、才华横溢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关羽等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骑救主、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是用来表现关羽忠义的重要情节。B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原名夕阳,作者以“子夜”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深刻。C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甚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D哈姆莱特塑造人物形象,常以对比衬托的手法显现其性格特点,像同为反面人物,克劳狄斯阿谀奉承,波洛涅斯笑里藏刀。E. 泰戈尔的飞鸟集,内容涉及自然、宇宙和人生诸多方面,零碎而短小的篇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多方面的人生启示。24(5分)A、D(A水淹七军不是表现忠义的情节,D项中将二人混淆了)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说:“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说的是谁?贾府一般人对此持什么态度?谁有异议?这两句话暗示了什么?(5分)25(1)答:王熙凤去散花寺求了签回来后,多数人认为是好签,衣锦还乡。薛宝钗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暗示了王熙凤的悲惨命运。衣锦还乡是指死后加到金陵,“二十年”是指她自幼离开娘家南京,到她死时已有二十年时间。 (2)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自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5分) (2)答: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兔和猫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孔子并没有排斥或批评宗教,但他实是宗教最有力的敌人,因他专从启发人类的理性作功夫。孔门的教法,一面极力避免宗教之迷信与独断,而一面务为理性之启发。孔子总是教人自己省察,自己用心去想,养成你自己的辨别力。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这是道德,不是宗教。道德为理性之事,存于个人之自觉自律。宗教为信仰之事,寄于教徒之恪守教诫。中国自有孔子以来,便受其影响,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之路。这恰恰与宗教之教人舍其自信而信他,弃其自力而靠他力者相反。宗教道德二者,对个人,都是要人向上迁善。然而宗教之生效快,而且力大,并且不易失坠。在人类文化历史上,道德比之宗教,远为后出。然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古代中国竟提早一步而实现此至难之事。孔子而后,有孟子、王阳明,继承孔子精神。径直以人生行为的准则,交托于人们的感情要求,真大胆之极!然这是儒家真精神。这才真是道德。但宗教对于社会所担负之任务,是否就这样以每个人之自觉自律可替代得了呢?纵然欹重在道德上,道德之养成似亦要有个依傍,这个依傍,便是“礼”。事实上,宗教在中国卒于被替代下来之故,大约由于二者:一、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二、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二者合起来,遂无事乎宗教。因此我们说:中国以道德代宗教。(节选自梁漱溟中国以道理代宗教,有改动)26宗教为信仰之事,宗教对信仰的要求有哪些?请加以概括。(3分)26答:(1)舍其自信而信他,弃其自力而靠他力;(2)独信与独断,恪守教诫;(3)要人向上迁善。27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道德代宗教?(6分)27答:(1)在启发人类的理性方面,孔门一面极力避免宗教之深信与独断,而一务为理性之启发。(2)在道德传承发展方面,一是孔子启发引导中国走上道德自律之路,而后人继承发扬其道德精神。(3)在担负社会人物方面,一是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二是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28结合文本说说对“以道德代宗教”作为“至难之事”的认识与理解。(6分)28答:(1)道德作为理性之事,依靠人的自觉自律。然而,自觉自律很少依赖于戒条,对于个性而言是有难度的;(2)道德教人向善,但是生效较慢,而且容易迷失怠惰,不容易坚持;(3)道德对于社会成员发挥作用,很程度上依傍于“礼”,而数代以降而至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礼”本身收到很大的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