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1 上传时间:2016-09-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目 1 设计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设计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用设备。该传送设备的动力由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后传至传送带。每日两班制工作,工作期限为八年。已知数据: 鼓轮直径: 330送带运行速度: s 传送带主动轴所需扭矩: 670计任务: ( 1) 减速器装配图一张; ( 2) 零件图 3 或 4张; ( 3) 设计说明书一份。 传动装置简图: 2 3 5 4 1计项目及依据 设计 结果 一 3 2 3 21 2 3 4 5 0 . 9 7 0 . 9 8 0 . 9 7 0 . 9 8 0 . 9 6 0 . 8 0 8 1为 2为第一对轴承的效率, 3为第二对轴承的效率, 4 为第三对轴承的 效率,5为每对齿轮啮合传动的效率(齿轮 为 7 级精度,油脂润滑。因是薄壁 防护罩 ,采 用开式效率计算 )。 二 机选择( 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 1 0 0 0 6 0 6 0 1 0 0 0 0 . 7 5 4 3 . 4 / m i 电动 机所需功率: 6 7 0 4 3 . 4 3 . 0 49 5 5 0 9 5 5 0w k W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 3 3 0 8P k W 由简明机械设计手册查得: 额定功率( 4 满载转矩( 960 额定转矩( ) 最大转矩( ) 三 ( 1) 总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 ,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960 2 2 4 3 n ( 2)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01i i i式中0i,1为使 步取0 , 则减速器传动比为1 02 2 8 2 i ,根据各原 则,查图得: 高速齿轮传动比2 ,则低速级传动比为 1328 2 3 ii i 四 力参数 ( 1)各轴转速: 0/ 9 6 0 / 2 . 5 3 8 4 / m i n i r 2384 1 1 1 . 3 / m i 4 5 31 1 1 . 3 4 3 . 5 / m i 5 6 4 3 m n r ( 2)各轴的输入功率 1 3 . 7 6 0 . 9 7 3 . 8 5 k W 23 3 . 8 5 0 . 9 8 0 . 9 7 3 . 6 6P P k W 23 3 . 6 6 0 . 9 8 0 . 9 7 3 . 4 8P P k W 24 3 . 4 8 0 . 9 8 0 . 9 8 3 . 3 4P P k W 则各轴的输出功 率: 0 3 3P P k W 0 3 P P k W 0 3 P P k W 0 3 P P k W ( 3) 各轴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 7 69 5 5 0 9 5 5 0 3 7 . 4960dd 所以: 01 3 7 . 4 2 . 5 0 . 9 7 9 0 . 7 i N 2 1 2 9 0 . 7 3 . 4 5 0 . 9 7 0 . 9 8 2 9 7 . 5T T i N m 323 2 9 7 . 5 2 . 5 6 0 . 9 8 0 . 9 7 7 2 3 . 8T T i N m 34 7 2 3 . 8 0 . 9 7 0 . 9 8 6 8 8T T N m 输出转矩: 0 8 8 N m 0 . 9 8 2 9 1 . 6T T N m 0 . 9 8 7 1 8 . 1T T N m 0 . 9 8 6 7 4 . 2T T N m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轴名 功率 P( 转矩 T( ) 转速 (/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动 机轴 60 1轴 84 2轴 轴 轴 88 (一)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处理及精度 1) 类型选择 按题目要求,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 精度选择 由于速度不高,可靠性一般。故选 用 7级精度 3) 材料选择 由表 择小齿轮材料为 40质处理,齿面硬度80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齿面硬度40齿轮齿面硬度差 280 24040 2550围内 4) 初选齿数 小齿轮齿数为 1 25z , 21 2 5 3 8 6 z u z , 取2 85z 5) 初选螺旋角 13 2. 初步 设计齿轮传动的主要尺寸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2131 )(12 确定各参数的值 : 确定设计公式中各参数 1) 初选载荷系数 2) 小齿轮传递转矩 6 6 41 1 19 . 5 5 1 0 / 9 . 5 5 1 0 3 . 8 5 / 3 8 4 9 . 5 7 5 1 0T P n N m m 3) 选取齿宽系数 1d,查表 ) 弹性系数表 小、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 查图 c) 6 5 0H M P a, 5 8 0H M P a 6) 应力循环次数 由式( 116 0 6 0 1 3 8 4 ( 2 8 3 0 0 8 )n t 0 8821 / 8 . 8 4 7 4 1 0 / 3 . 4 5 2 . 5 6 5 1 0 7)接触寿命系数1查图 ,2 8) 计算许用接触应力 1H、 2H取失效率为 1% , 可靠性一般,查表 小安全系数, 由式( 11m i nl i m 1 6 5 0 1 6 5 0 ( )1 . 0 0Z M P H 22m i nl i m 2 5 8 0 1 . 1 5 6 6 7 ( )1 . 0 0Z M P H 12( ) / 2 6 5 8 . 5H H H M P a 9)节点区域系数图 取 10) 计算当量齿轮端面重合度: 12111 . 8 8 3 . 2 c o 111 . 8 8 3 . 2 c o s 1 3 1 . 6 72 5 8 5 11) 计算当量纵向重合度由表 公式,1s i n 0 . 3 1 8 t a n 1 . 8 4 12)计算重合度系数 Z由式( 因 1 ,取 1 , 故 4 1( 1 ) 0 . 7 73Z 13)螺旋角系数 zc o s 0 7z ( 2)设计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 2 5 5 1 M P 3 2412 1 . 3 9 . 5 7 5 1 0 3 . 4 1 1 8 9 . 8 2 . 4 3 0 . 7 7 0 . 9 8 71 3 . 4 6 6 74 4 . 6 4 ( m m ) 2)计算圆周速度 v 11 4 4 . 6 4 3 8 4 0 . 8 9 ( m / s )6 0 1 0 0 0 6 0 1 0 0 0 按表 核速度,因 10m/,故合格 3)计算载荷系数 K 查表 使用系数 1;根据 1m/, 7 级精度查图 动载系数 ;假设为 单齿对啮合,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对于直齿圆锥齿轮,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则 1 0 . 8 1 . 1 1 . 0 8 0 . 9 5 K K K 4) 校正分度圆直径1 33110 . 9 54 4 . 6 4 4 0 . 2 m 3t 1) 计算 端模数o s / 4 0 . 2 c o s 1 3 / 2 5 1 . 5 6nm d z m m , 取标准值, ) 中心距 a 121 . 7 5( ) ( 2 5 8 5 ) 9 8 . 82 c o s 2 c o s 1 3z z m m 查中心距的推荐系列见表 100a 3)螺旋角 12() 1 . 7 5 ( 2 5 8 5 )a r c c o s a r c c o s 1 5 . 7 42 2 1 0 0nm z 4)计算大端分度圆直径 21 11 1 . 7 5 2 5 4 5 . 4 5c o s c o s 1 5 . 7 4m m 22 1 . 7 5 8 5 1 5 4 . 5 4c o s c o s 1 5 . 7 4m m 5)齿宽 b 由式R 得, 1 1 4 5 . 4 5 4 5 . 4 5 m 12 ( 5 1 0 ) ( m m )取1 55b 2 50b )齿高 h 2 . 2 5 2 . 2 5 1 . 7 5 3 . 9 3 7 5nh m m 2.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由式( 1 S Y Y Yb d m(1)确定验算公式中各个参数 1) 小、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图 c) 500F M P a , 380F M P a 2)弯曲寿命系数11 ,2 3)尺寸系数图 1)计算许用弯曲应力 1F、 2F取失效率为 1%,查表 小安 全系数 m 11m i 0 0 . 9 1 3601 . 2 5F N P 22m i 0 0 . 9 2 1 2 7 9 . 6 81 . 2 5F N P 5)当量齿数1 11 33 25 28c o s 1 5 . 7 4 c o s 1 5 . 7 4v 22 33 85 9 5 . 3 2c o s 1 5 . 7 4 c o s 1 5 . 7 4v 6)当量齿轮的端面重合度2111 . 8 8 3 . 2 c o 111 . 8 8 3 . 2 c o s 1 5 . 7 4 1 . 6 72 8 9 5 . 3 2 7)重合度系数 Y由式( 0 . 7 5 0 . 7 50 . 2 5 0 . 2 5 0 . 7 01 . 6 7Y 8)螺旋角系数 Y由式( m i n 1 0 . 2 5 1 0 . 2 5 1 0 . 7 5Y ( 1 1 )当 时 , 按 计 算1 0 . 5 7 8 , 0 . 7 5 0 . 7 5120 Y 由 于 , 则 取 9)齿型系数a 1、a 27)应力修正系数、( 2) 校核计算 4112 0 . 9 5 9 . 5 7 5 1 0 2 . 4 2 1 . 6 4 0 . 7 1 0 . 7 5 8 7 . 95 5 4 5 . 4 5 1 . 7 5 a 2 a 22 1 2a 1 a 12 . 3 4 1 . 7 21 0 6 . 4 1 0 2 . 8 M P 5 4 1 . 6 4 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二)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处理及精度 1) 类型选择 按题目要求,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 精度选择 由于速度不高,可靠性一般。故选用 7级精度 3) 材料选择 由表 择小齿轮材料为 40质处理,齿面硬度80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齿面硬度40齿轮齿面硬度差 280 24040 2550围内 4) 初选齿数 小齿轮齿数为1 2 12 5 , 2 5 2 . 5 6 6 4z z z , 取2 85z 5) 初选螺旋角 13 2. 初步设计齿轮传动的主要尺寸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2131 )(12 确定各参数的值 : 确定设计公式中各参数 1) 初选载荷系数 2) 小齿轮传递转矩 6 6 51 1 19 . 5 5 1 0 / 9 . 5 5 1 0 3 . 6 6 / 1 1 1 . 3 3 . 1 4 1 0T P n N m m 3) 选取齿宽系数 1d,查表 ) 弹性系数表 ) 小、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 查图 c) 6 5 0H M P a, 5 8 0H M P a 6) 应力循环次数 由式( 116 0 6 0 1 1 1 1 . 3 ( 2 8 3 0 0 8 )n t 0 8821 / 2 . 5 6 4 3 1 0 / 2 . 5 6 1 . 0 0 1 7 1 0 7)接触寿命系数1查图 ,2 9) 计算许用接触应 力 1H、 2H取失效率为 1% ,可靠性一般,查表 小安全系数,由式( 11m i nl i m 1 6 5 0 0 . 9 4 6 1 1 ( )1 . 0 0Z M P H 22m i nl i m 2 5 8 0 1 5 8 0 ( )1 . 0 0Z M P H 12( ) / 2 5 9 5 . 5H H H M P a 9)节点区域系数图 取 10) 计算当量齿轮端面重合度: 12111 . 8 8 3 . 2 c o 111 . 8 8 3 . 2 c o s 1 3 1 . 6 62 5 6 4 11)计算当量纵向重合度由表 公式,1s i n 0 . 3 1 8 t a n 1 . 8 4 12)计算重合度系数 Z由式( 因 1 ,取 1 , 故 4 1( 1 ) 0 . 7 73Z 13)螺旋角系数 z c o s 0 7z ( 2)设计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 2 5 5 1 M P 3 2512 1 . 3 3 . 0 9 3 1 0 3 . 4 1 1 8 9 . 8 2 . 4 3 0 . 7 7 0 . 9 8 71 3 . 4 5 9 5 . 57 1 . 1 8 ( m m ) 2)计算圆周速度 v 11 7 1 . 1 8 1 1 1 . 3 0 . 4 1 ( m / s )6 0 1 0 0 0 6 0 1 0 0 0 按表 核速度,因 10m/,故合格 3)计算载荷系数 K 查表 使用系数 1;根据 1m/, 7 级精度查图 动载系数 ;假设为单齿对啮合,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对于直齿圆锥齿轮,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则 1 1 . 1 7 1 . 1 1 . 0 8 1 . 3 9 K K K 4) 校正分度圆直径1 33110 . 9 57 1 . 1 8 6 4 . 1 m 3t 1)计算端模数o s / 6 4 . 1 c o s 1 3 / 2 5 2 . 5mm d z m m , 取标准值, ) 中心距 a 122 . 7 5( ) ( 2 5 6 4 ) 1 2 5 . 62 c o s 2 c o s 1 3z z m m 查中心距的推荐系列见表 130a 3)螺旋角 12() 2 . 7 5 ( 2 5 6 4 )a r c c o s a r c c o s 1 9 . 7 22 2 1 3 0nm z 4)计算大端分度圆直径21 1 2 . 7 5 2 5 7 3 . 0 3c o s c o s 1 9 . 7 2m m 22 2 . 7 5 6 4 187c o s c o s 1 9 . 7 2m m 5)齿宽 b 由式R 得, 1 1 7 3 . 0 3 7 3 . 0 3 m 12 ( 5 1 0 ) ( m m )取1 80b 2 75b )齿高 h 2 . 2 5 2 . 2 5 2 . 7 5 6 . 1 8 7nh m m 3.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由式( 1 S Y Y Yb d m(2)确定验算公式中各个参数 1) 小、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图 c) 500F M P a , 380F M P a 2)弯曲寿命系数11 ,2 3)尺寸系数图 1)计算许用弯曲应力 1F、 2F 取失效率为 1%,查表 小安 全系数 m 11m i 0 0 . 9 3 1 3721 . 2 5F N P 22m i 0 0 . 9 5 1 2 8 8 . 81 . 2 5F N P 5)当量齿数13 25 30c o s 1 5 . 7 4 c o s 1 9 . 7 2v 22 33 64 7 6 . 7c o s 1 9 . 7 2 c o s 1 9 . 7 2v 6)当量齿轮的端面重合度2111 . 8 8 3 . 2 c o 111 . 8 8 3 . 2 c o s 1 5 . 7 4 1 . 6 72 8 9 5 . 3 2 7)重合度系数 Y由式( 0 . 7 5 0 . 7 50 . 2 5 0 . 2 5 0 . 7 01 . 6 7Y 8)螺旋角系数 Y由式( m i n 1 0 . 2 5 1 0 . 2 5 1 0 . 7 5Y ( 1 1 )当 时 , 按 计 算1 0 . 5 7 8 , 0 . 7 5 0 . 7 5120 Y 由 于 , 则 取 9)齿型系数a 1、a 2 7)应力修 正系数、( 2)校核计算 5112 0 . 9 5 3 . 1 4 1 0 2 . 4 2 1 . 6 4 0 . 7 1 0 . 7 5 7 8 . 58 0 7 3 . 0 3 2 . 7 5 a 2 a 22 1 2a 1 a 12 . 3 4 1 . 7 27 8 . 5 7 5 . 9 M P 5 4 1 . 6 4 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六 输入轴的设计 求输入轴的功率 P,转速 n,转矩 T。、 估算轴的基本直径 3 选用 45 钢,正火处理,估计直径 00 由表 得 00查表 得 118C 3 3 . 8 51 1 8 4 1 . 29 0 . 7d m m ,所求 d 应为受扭部分的最细处,即装链轮处的直径。但因该处有一个键槽,故轴径应增大 3%,轴名 功率 P( 转矩 T( ) 转速 ( /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动 机轴 60 1轴 84 2轴 轴 轴 88 1 4 1 2 m m ,取 45d m 2、 轴的结构设计 位置 轴径 /明 带轮 处 45 按传递转矩估算的基本直径,查资料得标准值 油封处 49 齿轮左端用轴环定位,轴环高度a 0 0 .1 0 7 0 53 4 .5 m m( )( ) 取 a=4须轴径应满足油封标准 轴承 处 50 因轴承要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故选用角接触轴承,为便于轴承从右端装拆,轴承内径应稍大于油封处轴径,并符合滚动轴承标准内径,故取轴径为 50定轴承型号 7210C 型,两端相同 齿轮处 54 考虑齿轮从左端装入,故齿轮孔径应大于左端轴承处轴径,并为标准直径 轴环处 63 齿轮左端用轴环定位,轴环高度a 0 0 .1 0 7 0 43 4 .5 m m( )( ) 取 a=4端轴承 轴肩处 56 为便于轴承拆卸,轴肩高度不能过高,按 7210C 型轴承安装尺寸,轴肩高度3 ( 1) 确定各轴段长度(由右向左) 位置 轴长 /明 带轮处 58 右端轴承内圈的宽度 20右端留有足够的位置安装轴套固定 油封处 45 为了便于轴承盖的拆装及对轴承加润滑脂,取轴承外端面与右齿轮左端面的间距 25减速器及轴承盖的结构设计,取轴承右端面与轴承盖外端面的间距(即轴承盖的总宽度)为 20该轴段长度为2 2 0 2 5 4 5l 齿轮处 53 齿轮的轮毂宽度 55保证套筒能压紧齿轮,此轴段长度应略小于齿轮轮毂的宽度,故取 53端轴承处(含套筒) 47 此轴段包括四部分:轴承内圈的宽度20考虑到箱体的铸造误差,装配时留有余地,轴承左端面与想提提内壁的间距取 5体内壁与齿轮右端面的间距取 20轮对称布置,齿轮左右两侧上述两值取同值;齿轮轮毂宽度与齿轮处轴段长度之差为 2该轴段长度为 20+5+20+2=47环处 10 轴环宽度 1 5 a m m ,取 10b 左端轴承、轴肩处 15 该轴段宽度等于轴承右端 面至齿轮左端面 的 距 离 与 轴 环 宽 度 之 差 , 即(20+5)5端轴承处 20 等于 7210C 型轴承内圈宽度 20以: 总长为 217 ( 2) 其它尺寸 为加工方便,并参照 7210C 型轴承的安装尺寸,轴上过渡圆角半径全部取 ;轴段倒角为 452 ( 3) 传动零件的周向固定 两齿轮处均采用 中 带齿轮处为:键 1 2 5 0 ( / 1 0 9 6 2 0 0 3 )G B T 齿轮处为:键 1 6 5 4 ( / 1 0 9 6 2 0 0 3 )G B T 3、 轴的受力分析 ( 1) 轴传递的转矩 69 . 5 5 1 0 9 5 7 4 9 m ( 2) 轴上的作用力 两齿轮的螺旋角: 419183 2 0 n 548386 4 5 n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n 941918c o o s 222 3 3 3c o s 2 . 5 2 2 c o s 8 3 8 4 5 5 5 . 6 3nd m z m m 两齿轮上的圆周力: 3222 2 9 2 1 0 1 4 9 . 5 7 1 2 3 0 . 2 d N 3332 2 9 2 1 0 5 5 . 6 3 3 3 0 7 . 6 d N 两齿轮上的径向力: 2 2 2t a n c o s 1 2 3 0 . 2 t a n 2 0 c o s 8 1 9 1 4 4 5 2 . 5r t N 3 3 3t a n c o s 3 3 0 7 . 6 t a n 2 0 c o s 8 3 8 4 5 1 2 1 7 . 7r t N 两齿轮上的轴 向力: 2 2 2t a n 1 2 3 0 . 2 t a n 8 1 9 1 4 1 7 9 . 9 N 3 3 3t a n 3 3 0 7 . 6 t a n 8 3 8 4 5 5 0 2 . 9 N 确定轴的跨距 查机械设计手册查得 7210C 型轴承的 a 值为 故左右轴承的支反力作用点至齿轮力作用点的间距皆为: 0 . 5 5 3 2 0 5 1 7 1 5 . 7 5 2 . 8 右齿轮力作用点与右轴承支反力作用点的间距为: 1 5 . 7 2 0 2 5 0 . 5 4 3 8 2 . 2 按当量弯矩校核轴的强度 作轴的空间受力简图 作水平面受力图及弯矩 3 23 3 2 25 2 . 8 ( 8 2 . 2 )221 0 5 . 61 2 1 7 . 7 5 2 . 8 5 2 0 . 9 0 . 5 5 5 . 6 3 ( 4 5 2 . 5 8 2 . 2 1 7 9 . 9 0 . 5 1 4 9 . 5 7 )2 6 6 . 11 0 5 . 6r a r F 23 1 2 2 . 4 7 2 8 0 . 2 1 2 6 6 . 1 1 3 6 . 5 8C H r r A F F N 35 2 . 8 2 6 6 . 1 5 2 . 8 1 4 . 0 5 1 0B H L A N m m 333 1 4 . 0 5 1 0 5 0 2 . 9 0 . 5 5 5 . 6 3 2 8 0 3 8 . 22B H R B H L a F N m m 32228 2 . 2 4 5 2 . 5 8 2 . 2 1 7 9 . 9 0 . 5 1 4 9 . 5 7 5 0 . 6 1 02C H r a F N m m 322 1 7 9 . 9 0 . 5 1 4 9 . 5 7 1 3 . 4 5 1 02D H a N m m 作垂直面受力图及弯矩 325 2 . 8 8 2 . 2 3 3 0 7 . 6 5 2 . 8 1 2 3 0 . 2 8 2 . 2 6 9 6 . 21 0 5 . 6 1 0 5 . 6 32 3 3 0 7 . 6 1 2 3 0 . 2 6 9 6 . 2 1 3 8 1 . 2C V t t A F F N 5 2 . 8 6 9 6 . 2 5 2 . 8 3 6 7 5 9 . 3 6B V A N m m 33 5 2 . 8 1 0 5 . 6 3 3 0 7 . 6 5 2 . 8 6 9 6 . 2 1 0 5 . 6 1 0 1 . 1 2 1 0C V t A F N m m 作合成弯矩 M 图 2 2 2 21 4 0 5 0 3 6 7 5 9 . 3 6 3 9 3 5 2 . 9 3B L B H L B M N m m 2 2 2 22 8 0 3 8 2 3 6 7 5 9 . 3 6 2 8 2 7 8 1 . 3 9B R B H R B M N m m 2 2 2 2 3 35 0 . 6 1 0 1 . 1 2 1 0 1 1 2 . 8 9 1 0C C H C M N m m 235 0 . 6 1 0D C N m m 作转矩 T 图 6 6 32 . 59 . 5 5 1 0 9 . 5 5 1 0 9 2 1 02 5 9 . 5 m 作当量弯矩 2 3 9 3 5 2 . 9 3B e L B N m m 222 2 3 32 8 2 7 8 1 . 3 9 0 . 6 9 2 1 0 2 8 8 . 1 2 1 0B e R B T N m m 222 2 3 31 1 2 . 8 9 0 . 6 9 2 1 0 1 2 7 . 2 8 5 1 0C e T N m m 222 2 3 35 0 . 6 0 . 6 9 2 1 0 7 4 . 8 8 1 0D e T N m m 按当量弯矩校核轴的强度 ( 1)根据下面图的比较可见,截面 C 处弯矩最大,故应对此校核 31 2 7 . 2 8 5 1 0 m m 。由表 得,对于 45钢, 00 , 51 ,故得 13302127285 2 3 . 20 . 1 0 . 1 3 8M M P ,因此轴的强度足够。 考虑轴承右端盖截面相对尺寸比 C 截面要小,且当量弯矩也比较大,故也应进行校核。 设轴承右端盖截面的当量弯矩比截面 C 的弯矩小 x ,则有 331 2 7 . 2 8 5 7 4 . 8 81 5 . 7 1 5 . 7 1 0 1 0 1 08 2 . 2 8 2 . 2C e D m m 所以轴承右端盖截面的当量弯矩为 331 2 7 . 2 8 5 1 0 1 0 1 1 7 . 2 8 5 1 0x C x N m m , 则有 31331 1 7 . 2 8 5 1 0 4 3 . 4 40 . 1 0 . 1 3 0M M P ,因此轴的强度足够 安全系数法校核轴的强度 通过前面的强度校核发现轴承右端盖截面更危险,且有应力集中,所以要进行安全系数校核 疲劳极限及等效系数: 对称循环疲劳极限,由附录表 8 得: M P M P 脉动循环疲劳极限,由附录表 8 得: M P 82 6 0 M P 81 8 0 等效系数 弯矩: 331 2 7 . 2 8 5 1 0 1 0 1 1 7 . 2 8 5 1 0x C x N m m 弯曲应力幅:331 1 7 . 2 8 5 1 0 4 3 . 4 40 . 1 3 0 P 平均弯矩应力: 0m 扭转切应力: 392000 1 7 . 0 40 . 2 3 0 P 扭 转 切 应 力 幅 和 平 均 扭 转 切 应 力 :1 7 8 2 P a 应力集中系数: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因为该截面有 轴径的变化,过渡圆角半径 2r ,则: 35 , 2 , 由附录表 1 得, , 表 面 状 态 系 数 。 该 截 面 表 面 粗 糙 度 , ,由附录表 5 得 尺寸系数。由附录表 6得, , 安全系数。按无限寿命, 1由式( ( 1 1 2 6 4 3 . 1 21 . 6 4 4 3 . 4 4 0 . 1 8 00 . 9 2 5 0 . 9 1 1 1 1 8 0 1 1 . 5 21 . 2 6 8 . 5 2 0 . 2 5 8 . 5 20 . 9 2 5 0 . 8 9 2 2 2 23 . 1 2 1 1 . 5 2 3 . 0 1 2 . 53 . 1 2 1 1 . 5 2 所以该截面安全 中间轴承和中间轴的设计 估计轴承的基本直径 选用 45 钢,正火处理,估计直径 100d , 由表 得 600M 。查表 118C , 由式( 3 于 1 1 1 m ,1 20z ,2 74z ,所以 、 因此 3323 . 6 61 1 8 3 7 . 81 1 1 . 3 m 所求 d 应为轴的最细处,即轴承处的内径,去 40d 3)传动零件的周向固定 齿轮 2 与轴采用 A 型普通平键连接,查机械设计手册齿轮 2处为 : 键 1 0 4 5 ( / 1 0 9 5 2 0 0 3 ) ;G B T 4)其它尺寸 为了加工方便,并参照 7209 轴上过渡圆角半径全部取 r=2端的倒角 2 45 齿轮 3与其两边轴段之间的过渡圆角半径可取为 10的受力分析 初定各轴段直径(见表 1) 位置 轴径/明 右端轴承处 40 因轴承要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故选用角接触轴承。初定选取 7210C 型号轴承,故此轴径取为 40轮 2 处 50 轴承处 60 因轴承要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故选用角接触轴承,为便于轴承从右端装拆,轴承内径应稍大于油封处轴径 ,并符合滚动轴承标准内径,故取轴径为 60定轴承型号 7212C 型,两端相同 齿轮处 64 考虑齿轮从右端装入,故齿轮孔径应大于轴承处轴径,并为标准直径 轴环处 74 齿轮左端用轴环定位,按齿轮处轴径64d ,由表 环高度 23( 0 . 0 7 0 . 1 ) ( 0 . 0 7 0 . 1 ) 6 4 4 . 4 8 6 . 4a d m m 2 5a 左端轴承 轴肩处 67 为便于轴承拆卸,轴肩高度不能过高,按 7212C 型轴承安装尺寸,轴肩高度3 确定各轴段长度(由右向左)(见表 2) 位置 轴段长度/明 联轴器处 84 联轴器处的轮毂长度 84 油封处 45 为了便于轴承盖的拆装及对轴承加润滑脂,取轴承外端面与右齿轮左端面的间距 由减速器及轴承盖的结构设计,取轴承右端面与轴承盖外端面的间距(即轴 承盖的总宽度)为 故该轴段长度为 520252 齿轮处 73 齿轮的轮毂宽度 75保证套筒能压紧齿轮,此轴段长度应略小于齿轮轮毂的宽度,故取 73端轴承处(含套筒) 49 此轴段包括四部分:轴承内圈的宽度22考虑到箱体的铸造误差,装配时留有余地,轴承左端 面与想提提内壁的间距取 5箱体内壁与齿轮右端面的间距取 20齿轮对称布置,齿轮左右两侧上述两值取同值;齿轮轮毂宽度与齿轮处轴段长度之差为 2故该轴段长度为 2 2 5 2 0 2 4 9 轴环处 10 轴 环宽度 1 5 a m m ,取10b 左端轴承、 轴肩处 15 该轴段宽度等于轴承右端面至齿轮左端面 的 距 离 与 轴 环 宽 度 之 差 , 即(20+5)5端轴承处 22 等于 7212C 型轴承内圈宽度 22轴长 3004+45+75+49+10+15+22=300、求轴传递的转矩 6 3 . 6 69 . 5 5 1 0 3 1 4 0 4 3 ( )1 1 1 . 3T N m m 2、求轴上的作用力 ( 1)大齿轮处: )co )(21 4 27 46 2 2 Ic o s 1 . 7 5 8 5 c o s 1 4 2 7 4 6 1 6 0nd m z m m 圆周力: 2 22 2 3 1 4 0 4 3 3 9 2 6 ( )160 径向力: 22It a n 3 9 2 6 t a n 2 0 1 4 7 5 ( )c o s 0 . 9 6 9 2 3 轴向力: 2 2 It a n 9 9 8 ( ) N( 2)小齿轮处: 34( ) / ( 2 c o s )na m z z ,得 14 46 33 c o s 2 . 7 5 2 5 c o s 1 4 4 1 2 7 0 . 8nd m z m m 圆周力: 3 32 2 3 1 4 0 4 3 8 8 7 1 ( )7 0 . 8 径向力: 33 t a n 8 8 7 1 t a n 2 0 = 3 3 2 9 ( )c o s 0 . 9 7 轴向力: 33 t a n 2 2 2 0 ( ) N3、确定轴的跨距 由机械 设计手册得 7209c 型轴承 右齿轮力作用点与右轴承支反力作用点的间距为: 2 79b 轴承的支反力作用点至齿轮力作用点的间距为: 3 、按当量弯矩校核轴的强度 ( 1)作轴的空间受力简图 作水平面受力图及弯矩 9 . 4 6 8 0 . 5 51 3 7 5 . 7 5 ( 6 7 . 3 9 ) 9 4 4 . 0 2 3 6 6 6 . 4 5 6 7 . 3 2 4 9 9 . 2 3221 9 8 . 63 2 8 4 . 3 +7 9 . 4 6 8 0 . 5 51 3 7 5 . 7 5 5 2 . 3 3 6 6 6 . 4 5 ( 5 2 . 3 7 9 ) 2 4 9 9 . 2 3221 9 8 . 61 7 5 7 . 9 C 1 9 8 2 . 3 6 7 . 3 1 3 3 4 0 8 . 8 m m C 8 0 . 5 51 3 3 4 0 8 . 8 + 2 4 9 9 . 2 3 2 3 4 0 6 5 . 32 m m 3 4 0 6 5 . 3 + ( 1 9 8 2 . 4 - 9 9 7 1 . 9 4 ) 7 9 3 9 7 1 0 8 . 4 m m D 2 1 9 . 4 63 9 7 1 0 8 . 4 + 9 4 4 . 0 2 5 0 0 6 9 5 . 82 m m 其弯矩图如下所示 ( 3)作垂直面受力图及弯矩支反 力: B 9 9 7 1 . 9 4 6 7 . 3 3 6 6 0 . 0 7 ( 6 7 . 3 7 9 ) 6831 9 8 . 6 A 9 9 7 1 . 9 4 3 6 6 0 . 0 7 6 8 3 5 6 2 8 . 9V 弯矩: C 5 6 2 8 . 9 6 7 . 3 3 7 8 8 2 3 m m D 3 7 8 8 2 3 ( 9 9 7 1 . 9 4 5 6 2 8 . 9 ) 7 9 = 1 6 1 1 2 8 9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