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课件新版鲁教版 (2).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850598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课件新版鲁教版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课件新版鲁教版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课件新版鲁教版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知识管理 1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 俗称 或 是 色固体 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量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潮解 有强烈的腐蚀性 易错易淆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使氢氧化钠转变为碳酸钠而变质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钙 俗称 或 是 或 的主要成分 是一种 色粉末状固体 溶于水 有腐蚀性 易错易淆 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 化学方程式是CaO H2O Ca OH 2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烧碱 火碱 苛性钠 白 易 熟石灰 消石灰 石灰石 大理石 白 微 2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 Na2CO3 H2O CaCO3 H2O 2 Cu OH 2 2NaCl Cu OH 2 CaCl2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理解碱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在学习碱的知识时 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 部分 请将该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报告 如下 溶液变红 碱 有蓝色沉淀生成 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反思 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碱具有一些相似性质的原因 点悟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通过类比可得出不熟悉的碱的化学性质 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NaOH和Ca OH 2都属于碱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也能与CuSO4溶液反应 生成蓝色沉淀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 观察发现 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作出猜想 通过分析 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 已完全变质 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 部分变质 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CO2 2NaOH Na2CO3 H2O 实验探究 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 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足量CaCl2溶液 或BaCl2溶液 Na2CO3 CaCl2 2NaCl CaCO3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解析 氢氧化钠敞口放在空气中 会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发生如下反应 CO2 2NaOH Na2CO3 H2O 为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 就需要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OH 由于Na2CO3和NaOH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所以在检验NaOH之前要先检验并除去Na2CO3 因此第一步中加入的CaCl2溶液 或BaCl2溶液 要足量 然后再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 点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问题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探究的思路一致 但具体实验方法有所不同 类型之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 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1 小明设计了甲 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为 甲中软塑料瓶变瘪 乙中 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 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 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是 2 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 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 使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 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做同样的实验 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稀盐酸 或氯化钙溶液 氯化钡溶液 有气泡产生 或有沉淀生成 解析 1 CO2和瓶内溶液发生了反应 使瓶内压强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软塑料变瘪 鸡蛋落入瓶中 但究竟CO2是与NaOH发生反应 还是与水反应 需要做对照实验 2 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或加入氯化钙溶液 氯化钡溶液 有沉淀生成 说明生成物中有Na2CO3 也就证明了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点悟 NaOH和CO2反应时 由于没有明显现象 肉眼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所以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 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 当堂测评 1 2018 广州 下列物质中 属于碱的是 A H2OB NaHCO3C Ca OH 2D H3BO32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还决定其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白色固体 有腐蚀性 易吸收水分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C B 3 下列关于碱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碱都能溶于水B 碱的溶液中阳离子都是金属离子C 碱的溶液中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D 氨水不是碱 因为它既没有金属离子 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解析 并非所有的碱都能溶于水 如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等不溶于水 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溶液中阳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氨水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所以氨水是碱 C 分层作业 1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 天然气 COB 烧碱 Na2CO3C 熟石灰 Ca OH 2D 火碱 KOH C 2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配制稀硫酸时 将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C 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涂上3 5 的碳酸氢钠溶液D 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但不能食用 D 3 2018 济宁 下列物质的分类 不正确的一组是 A H2O MgO 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 H2S H2SO3 H2SO4 都属于酸C NaOH Ca OH 2 Fe OH 2 都属于碱D NaCl Na2CO3 NaHCO3 都属于盐4 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钙溶液敞放在空气中会变质B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 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D 氢氧化钙的俗名叫熟石灰 消石灰 A B 5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 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 浓硫酸B 石灰水C 浓盐酸D 氯化钠溶液 解析 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使得溶液质量减少 B 6 滴有酚酞的Ca OH 2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 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 CO2B Na2CO3C HClD CuSO47 下列气体中 可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H2B SO2C CO2D HCl B A 8 如图所示 通过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滴加某种液体 能使气球鼓起来的是 解析 要使气球鼓起来 需要降低瓶内的压强 可以减少瓶内的气体或者降低瓶内的温度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瓶内气体减少 可使气球鼓起来 A 9 下列各组物质 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 BaCl2 Na2SO4 Ca OH 2B MgCl2 CuSO4 NaNO3C AgNO3 BaCl2 K2SO4D CaCl2 K2CO3 NaNO3 解析 物质间的离子不会结合生成沉淀 气体或者水 就能在水溶液中共存 B 10 2018 宿迁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C 11 2017 长沙 现有H2SO4 NaOH Na2CO3 Ca OH 2 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 用A B C D E F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分析后回答 1 C的化学式是 2 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 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解析 1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C有四条连线 能与其他四种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C是硫酸 F是二氧化碳 B是碳酸钠 A是氯化钡 D是氢氧化钙 E是氢氧化钠 2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12 2018 泰州改编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 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 加入一定量的水 立即拧紧瓶盖 振荡 发现瓶子变瘪 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 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 立即拧紧瓶盖 振荡 得到溶液X 1 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 实验中 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瓶子变瘪 且比装水的塑料瓶更瘪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 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 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 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振荡 静置 5 取上层清液 滴入1滴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呈 色 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 6 实验中 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 理由是 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 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也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 实验一中 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二中 CO2与NaOH溶液反应 向所得产物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发生的反应是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氯化钙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 实验三中 实验一所得溶液X中一定含Na2CO3 可能含有NaOH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并滴入1滴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呈红色 证明溶液X中有NaOH 实验中 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 原因是Na2CO3溶液显碱性 也能使酚酞变红 13 2018 平凉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 历史悠久 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固体酒精 产生了好奇 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 固体酒精是用酒精 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 氯化钙 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 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 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理由是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 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 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Na2CO3 CaCl2 CaCO3 2NaCl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白色沉淀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 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充分反应后 静置 取上层清液 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 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 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除去碳酸钠 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14 2018 重庆A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 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 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 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 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 固体A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 时 当 即可停止加热 2 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 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 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 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Mg OH 2 H2SO4 MgSO4 2H2O 还有少量水 或析出大量晶体 H2O NaCl Na2SO4 解析 工业废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A中加入某酸后得到硫酸镁 则加入的酸是硫酸 固体A是氢氧化镁 固体B加热得到的是氧化铁 则B是氢氧化铁 溶液a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硫酸钠 15 下面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工业流程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物质X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2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操作 的名称是 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 写化学式 4 滤液D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 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 作溶剂 或清洗仪器 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过滤 Ca OH 2 污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