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0222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蒂莫西诺克斯是一位研究体育运动的科学家,并多次参加超级马拉松赛。他的数据表明人类在奔跑时拥有无可比拟的散热能力。他同时也认为,人类的奔跑能力是进化而来的。这些有助于解释我们的运动能力以及我们对现代疾病的易感性。人类的祖先是杂食类人猿,其身体更适合生活在树上,而不是在开阔的环境中追捕猎物。过去的几百万年,地球气候经历了剧烈变化,非洲从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环境,改变成为视野更加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我们的祖先在森林撤退的巨变中,渐渐脱离了树上的生活。200万年前,他们已经进化出可以直立行走和奔跑的骨架,可以支持他们连续几小时追逐猎物。在之后一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除了石头或削尖的木棒,没有更好的武器,所能仰仗的最好的“武器”就是自身耐力。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身体有了许多适应性变化,以适应长距离行走和奔跑,迫使猎物也不得不拼命地跑。由于四条腿走路的动物不能在奔跑的同时通过喘气散发热量,最终被逼迫到中暑而倒的绝境,人类才能以简单的武器获得战利品。在短时期内,人类祖先的骨骼和大脑结构、空间跟踪能力、沟通能力和身体散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环境。人类祖先进化出了适合长途奔跑的身体结构:更长的腿,更短的脚趾,更宽的肩膀和更强壮的臀大肌,以及可支持长时间奔跑的负重关节。另外,今天人类的代谢能力也胜过我们的祖先。作为唯一拥有长途奔跑能力的灵长类动物,现代耐力运动员能够实现每分钟每公斤体重90毫升的最大摄氧量。其他擅 长长途迁徙的动物只限于马和羚等有蹄类动物和鬣狗、狼等群居食肉动物。从树居类人猿进化成为智人,人类不仅拥有了精湛的运动能力,大脑也同时发生着重大改变。诺克斯认为,正是这些变化使我们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大脑健康。因为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还能激活大脑,提高神经元连接的数量。今天,绝大多数人不再像古人类那样靠狩猎谋生,这导致人类成为许多现代疾病的“宿主”。肥胖症、糖尿病以及与大脑功能有关的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甚至暴力行为这类疾病正成为现代人类的威胁。诺克斯认为,运动对肌肉和大脑的有益影响至少部分是脑元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引起的。运动可增加脑元性神经因子的循环。在肌肉中,BDNF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这是运动的主要目标。BDNF可增加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是增强记忆的关键。BDNF对控制体重和能量平衡的大脑视丘下部也产生影响,还促使大脑线粒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提高人类最大摄氧量。BDNF的增加也有助于强化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保护人类大脑免受精神问题和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虽然运动已不再是一些人群生活中的核心部分,但它仍然在我们的基础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锻炼至少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抗抑郁作用。简单的锻炼计划,可能使你获得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运动的成本很低,但如果忽略了它,你有可能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摘编自科学与文化)1.下列有关人类奔跑能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次参加超级马拉松赛的科学家蒂莫西诺克斯通过分析研究一些数据,提出了“人类的奔跑能力是进化而来的”的观点。 B.200万年前森林生态系统逐渐变为少树的热带草原环境,人类的祖先在这一巨变中进化出了可以直立行走和奔跑的骨架。 C.人类的奔跑耐力直接源于身体结构:长腿、短趾、宽肩、强壮的臀大肌和较大的负重关节,与大脑结构、身体散热能力几乎无关。 D.人类追逐猎物时长距离奔跑的耐力,是远古人类将猎物逼到因奔跑中暑而倒的绝境,并利用简单武器获得战利品的最好“武器”。2.“运动对大脑的有益影响部分是脑元性神经营养因子引起”,下列各项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脑元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增加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有助于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病症。 B.运动可激活大脑,增加脑元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循环,增加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增强记忆。 C.BDNF对大脑视丘下部也产生影响,还促使大脑线粒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提高人体最大摄氧量。 D.BDNF的增加有助于强化海马和额叶皮质,保护人类大脑免受精神问题和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远古人类,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运动虽不再是一些人群生活的核心,但它在基础代谢中的作用仍很重要。 B.运动能锻炼肌肉,还可以让轻度抑郁症患者抵抗抑郁;而缺少运动是人类成为肥胖症等许多现代疾病的“宿主”的原因。 C.由于拥有了精湛的运动能力,人类实现了每分钟每公斤体重90毫升的最大摄氧量,超过了有蹄类动物和群居食肉动物。 D.哪怕是简单的运动计划,只要坚持,我们就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这也许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谗竟不行。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法:效仿。 B.虑中饱而不贷 贷:给予。 C.贤乘间复具陈达罪 具:提供。 D.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 衔:怀恨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贤忠诚耿直的一组是 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 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 A. B. C. D.6.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用。 B.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天空发出声音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C.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他同情宫女疾苦,请求皇帝放回浣衣局中那些没官妇女。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李贤被迫起草了赦免曹钦的奏章;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李贤几乎不免于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 (2)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雄州:今河北雄县。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5分)9.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 ,草色要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乙 选考题(25分)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他慢慢地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地走着。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是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小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地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这人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有时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是雪白的,下边是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了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有时能卖四块钱。”“不少!”“凑合吧。”“您一直就是卖蚯蚓?”“不是!我原来在建筑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不喝。烟酒不动!”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学的?”“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乌先生听了我和卖蚯蚓人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那样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的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的需要维持生态平衡,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形象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的石磨和现在的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还容许有汉代的石磨,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对卖蚯蚓的人的“价值”、“存在”有什么看法。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的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 B.四十块钱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佣”,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了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 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 E.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2)文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意。(6分)(4)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吧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的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资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事,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近年出版的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指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的结合等等。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除“红学”之外的同时,他把自己剔除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红楼梦新证这部书,使周汝昌成了学界“红人”,也使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棚”下放,他的“红学”研究被迫中断。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的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E.从早年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3)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6分)(4)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II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 B.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C.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 D.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着仪君子协定。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市区二环以内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曾经名震一方的它现仅存释迦殿、毗卢殿等寥寥几栋建筑,其原貌究竟如何也成了一个谜。 C.美联社报道说,2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撰写的这份获得了一致通过的气候评估报告,对全球升温后果做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科学阐述。 D.从最初态度强硬到“真诚道歉”,不善忏悔的苹果公司为何又主动向中国“展示顺从”?各媒体都将这罕见的一幕归结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现在和朋友漫步着的灞河长堤,依旧是那道老堤,但却已经“面目全非”了。 , , ; , ; 。 河边原来的沙滩,也是奇花异草连片相间 水边长着密不透风的野生苇子,有水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凫游 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栅栏围护的木板小桥通到水边 其中不乏颇为稀罕的品种 这儿已经被改造被装点成公园了 A. B. C. D.16.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阅读季羡林的文章,好像是走在古老大宅里翘首倾听长着诉说沧桑的往事; , ;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变借题发挥:“这些与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二)语文参考答案1.D(A项“数据”只表明人类在奔跑时拥有无可比拟的散热能力;B项“巨变的时间”是 “过去的几百万年”而不是“200万年前”; C项奔跑能力与身体散热能力有关联。)2A(本项表明运动对于肌肉的有益影响)3C(范围扩大,“人类”应为“现代耐力运动员”;“超过”无中生有)4C(具:详细,完备。)5C(是对李贤才干的评价。是皇帝的作为及这样做的结果。)6D(“起草了奏章”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只是逼迫李贤起草,并无结果。)7.(1)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对此感到为难。(“因、恤、狱、难”各1分,句意1分)(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重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省、狎、图、国是”各1分,句意1分)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分)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9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1分)“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 (1)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2) 天街小雨润如酥绝胜烟柳满皇都(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1(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项“身体强健”无依据。B项,错在“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原文只是推测。D项,“赚钱”之意表现得不充分,这只表明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赚钱。)(2)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借此来对具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从内容上讲: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从形式上讲:承上启下。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文本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12(1)A项3分,B项2分,E项1分。(C项,偷换概念,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D项无中生有,“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E项“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6分)(3)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内容上: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4)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2012年高考本题阅卷要求: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这方面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如对其他方面进行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试卷讲评时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只谈一点,一定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分,自圆其说。)13.B(A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而下不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本处应该用“势如破竹”。B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C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不能修饰“学习”。D君子协定:指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属理解错误。)14.C(解析:A项中途易辙。B项滥用介词“由于”或“缺少主语”。D项成分残缺,应为“将出现这罕见一幕的原因归结为”。)15.D(能恰切承接上文“却面目全非”,故在首句。排除BC;根据最后两个标点,排除A。)16.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第一句3分,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句2分,与“方便则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句意连贯即可。共5分,意思对即可)17.阅读张爱玲的书籍,好像是在繁华尘世中随意聆听才女细数琐碎的忧伤;阅读沈从文的小说,好像是在湘西大地上自由欣赏文人描绘淳朴的民俗;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好像是在禅院静室中虚席倾听智者侃谈生活的智慧。(每句2分。内容恰切1分,句式合理1分。共6分。)18参考立意: 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附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不久又陈述车战和火器的好处,皇帝很是采纳。就又陈述边疆防务松弛废弃的现状,于谦请求把这奏章下发到各位将领,借以勉励他们。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英宗重新即位后,晋升他担任尚书。李贤气度不凡,端庄凝重。上奏与回答皇帝问话都都合乎实际,皇帝深深器重他。山东发生饥荒,拿出国库钱财赈济贫穷,皇帝召见徐有贞和李贤商议这件事,有贞认为颁发救济款会发生很多中饱私囊的事。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于是皇帝命令增加救灾银两。皇帝忧虑军官支取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支出,李贤请求把那些老弱军官从军队中淘汰出去,那么,费用节省了,人们却不会感觉到什么。皇帝深为采纳。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画边疆防务,对内请求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七年二月,天空中发出声音,皇上想要借祈祷消除灾殃,李贤说,人君不怜惜百姓,天下人怨恨,反叛,这才有了发出怪声的不祥之兆。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该知无不言,难道可以卷起舌头不说话,尸位素餐吗?”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草拟诏书赦免自己的罪过。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进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妄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李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皇帝身体不舒服,卧病于文华殿。恰逢有人在皇帝门面说东宫太子的坏话,皇帝感到很疑惑,秘密告诉李贤。李贤伏在地上叩头说:“这是大事,希望陛下您三思。”皇帝说:“既然这样,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这样做,宗庙社稷幸甚。”皇帝起来,立刻召太子到来。谗言最终未能被采纳。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那些被你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成化二年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附录1.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赏析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释译文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雄州:今河北雄县。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辘辘:车行声。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无昼夜:不分昼夜。燕山:府名。【作品赏析】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韦居安梅磵诗话)。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此词时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县。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横”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紧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再描写沿途之所见。“白草”,我国西北地区所产之草,干枯时成白色,故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句,那是描写天山一带苦寒荒凉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气氛。在这惨淡萧索的背景之下,只见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作者描述敌占区是这样地衰败不堪,凄凉已极,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虏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虏离乡、身临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上句侧重写白天之所见,下句侧重写夜晚之所见,而又互文见义,彼此映衬,合成一幅北国荒寒图,作者的满眼血泪、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上片写开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写继续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侧重写所见,以写景为主;下片侧重写所思,以抒情为主。“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这是继续被押北行途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作者眼看敌占区荒凉凄冷的景象,心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鸿雁从北往南地飞去,不禁更撩起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敌手,即使鸿雁能够传书,自己又不知道投书给谁,何况自己身为俘虏,失去自由,不仅不能象鸿雁那样飞向南方故土,恐怕连投书的自由也没有。这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字字饱含着血泪。全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的家国之恨,被虏之痛,怀乡之情,仔细体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虽然全词写的为个人的不幸,却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遭遇。附录2.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