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0061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力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引 入课 题复习实验研 究学 生讨 论小结巩 固提 高一 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学程序教师主要活动学生主要活动复习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 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回答问题引入课题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答:沉下去。这现象学生较熟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讲授新课1 研究什么是浮力【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2】:如右图观察并回答提问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实验【分析】:如右图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F浮=F向上-F向下【演示3】:如右图反证浮力产生的原因。2 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 F浮G F浮=G分析受力情况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现现象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求浮力的两个方法称量法和压力差法。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如气球巩固提高练 习一 填空题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对它 的浮力。 2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 力和 力的作用,当 时,物体下沉,当 ,物体上浮,当 物体悬浮或漂浮。 3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二 选择题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100牛顿;B、80牛顿;C、20牛顿;D、120牛顿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3如图一个物体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并保持静止,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F1,F2,F3的关系是( )A、F1F2F3 B、F1F2=F3 D、F1F2F3 完成练习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四课堂实录节选 (二)引出浮力概念的教学过程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介绍器材后演示:把胶塞挂在弹簧称下让学生读出示数5牛)问你们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使我这把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到3牛呢?学生:有,用手向上托胶塞。(叫一个前排的同学用手向上托胶塞,并使示数为3牛)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向上托的力有多大呢?学生:用了2牛。(让学生做一扁刚才的实验)师:除用手向上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呢?学生:有,把它没入水里。师:到底是不是呢,请同学们把胶塞慢慢浸入水里,并观察示数。 (学生完成实验)师:请A同学来回答刚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A同学:把胶塞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慢慢减小。师:为什么示数会减小呢?A同学(想了一下):水对胶塞也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师:对了,水对胶塞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师:(演示实验2)我这里有个两端都用一样的橡皮膜封住的透明圆筒,当橡皮膜外面受到压力时就会向内凹进去,现在我把它浸入水中,大家注意观察橡皮膜的受力情况。(完成实验后叫B同学来回答观察到的现象)B同学:当圆筒浸入水中平放时,观察到圆筒两端的橡皮膜凹进去的程度一样。师:这说明了什么?B同学:这说明了在同一深度的两个橡皮膜受到的压力一样大。师:那么圆筒浸入水中竖直放置时,又有什么现象呢?B同学:两个橡皮膜凹进去的程度不一样,下面的比上面的凹进要多一些。师:这又说明了什么呢?B同学:这说明了下面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力比上面受到的压力要大一些。五同行点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合理,有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体现物理学科的特征,教学中能充分应用自制的、有创意的实验来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课教师能通过有趣和深刻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教师的多个具有创新性的演示实验来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的能力。 3本节课教师的三个实验均具有特色和创新,效果甚好。课练能精心设计,同时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节成功的创新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