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9941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秋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秋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秋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秋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李春和 校对人:张宏瑞 2014.7.20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是我们常引以为豪的。但诸多眼前的情景,又常常扫了人们生于“礼仪之邦”的豪兴,举凡需顺序办成而又没有强力维持的事情,参与者总会一窝蜂地乱起来。这样的场合里,别说寻不见礼仪的影子,相反倒可看到流寇式哄抢的样子。这几年出洋观光的人多起来,但观过洋光的人,非但未见那里的“腐败透顶”,还大赞人家的文明礼貌,于是愈加叹息我们这礼仪之邦里的无“礼”了。 初时我也是忧心地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更时常想念着“如礼如仪”的古旧时光的倒转。大凡心智正常的人,有谁不希望生活于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时代呢?于是常盯着那“礼仪之邦”做着美梦,盯得久了,却发觉先前对礼仪之邦里的礼仪只是误解。 自汉武始,我们就是唯儒独尊了,所以自那时便奉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自然是儒家的礼,也就是礼仪之邦里的礼。对这礼,至圣先师说“吾从周”,也就是说儒礼乃周礼。周朝确是重礼的,那是治国方略,“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可等我们看一看周礼,知道那“礼”只是对君臣、父子、长幼、亲疏、贵贱之间界限的严格规定,里面尽是怎样祭天祭祖,君臣之间该怎样叩拜,官官之间该怎样说话,还有婚丧嫁娶该是怎样程序之类,这末后的一项至今我们仍在实行着。 受独尊的儒礼是极严格的,比如君臣之间的会见,必是三叩九拜,口呼万岁才行,否则即是犯上欺君,要将脑袋砍去。再如皇上衣服,即便那是最时髦的装束,别人也不可去追穿,不然也要砍头。至于官官之间怎样应酬接待,也有不能僭越的礼仪。现在皇帝和大臣的戏正在流行,要想知道礼仪之邦里的礼仪,不妨挑选点严肃的看一看。 最初的儒礼是没有百姓的份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是专用于庶人的,而礼则是专由贵族官家来实行的。当然,后来儒礼(自宋朝始)也下了庶人了,至明清更得普及,其因在科举取仕,读书人多了,又必读儒书。但下了庶人的礼也只在读书人中流行。后来儒礼也有增加,但添加的仍不是现在的文明礼貌,而是限制女人的礼,贞节牌坊便是证明。 这便是礼仪之邦里的礼仪,而且被独尊了二千余年,结果呢,是儿子见了老子唯唯诺诺,“儿子的话在没说之前便已错了”,百姓见了官员则是战战兢兢,小官见了大官是小心翼翼,精心侍候,百官见了皇上则更是如履薄冰,唯恐言行违礼而掉了脑袋,女人则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差不多就是古时“礼仪之邦”的全貌,而这样的礼仪又何曾完全地消失过呢?只是这并非人们呼唤的现代文明礼貌罢了。 所以,在呼吁“礼仪”的今天,决不能搞“礼仪之邦”的恢复,人心的向古,应是建设新礼仪。1. 下列关于“礼仪之邦”里的“礼”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A.从当今中国来看,“礼仪之邦”中“礼”在我们眼前的诸多情景中荡然无存,如那些需要顺序办成而又没有强力维持的事情,参与者总是哄乱。B.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的中国,人们生活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向往的“如礼如仪”时代。C.“礼仪之邦”里的礼自然是儒家的礼,至圣先师所遵循的就是儒礼,儒礼在周朝是治国方略,“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D. “礼仪之邦”里的礼仪已经被独尊了二千余年,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由此可以看出其对我们的影响之深。1. B.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有谁不希望生活于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时代呢?”“盯得久了,却发觉先前对礼仪之邦里的礼仪只是误解”说明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作者的想象,并非事实。)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随着出洋观光的人多起来,我们越来越发现国外的文明,越发凸显出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礼仪”的影子,显得无“礼”了。B.周朝的礼只是对君臣、父子、长幼、亲疏、贵贱之间界限作了严格规定,其中的某些程序至今还在沿用。C. 君臣之间的会见一定是三叩九拜、口呼万岁的,否则就犯了欺君之罪,由此可见受独尊的儒礼是极严格的。D. 儒礼的适用对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由最初只限于贵族官家到后来的庶人,特别是明清时期,儒礼已经在百姓之间流行了。2. D.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但下了庶人的礼也只在读书人中流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们一方面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实,一方面又怀念“如礼如仪”的古代,这让我们对现实越发不满,从而渴望回到古代。B. 古代的君臣之间怎样叩拜,官官之间怎样说话,这些都有一定的礼仪且不能僭越,这恰恰能体现出儒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C. 到了明清时期,儒礼的内容也增加了不少,但仍不是现代文明,如限制女人的礼,如要女人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D.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礼仪,但也不能搞“礼仪之邦”的恢复,而应该将“礼仪”赋予新的内涵,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3. A. (“这让我们对现实越发不满,从而渴望回到古代”属于“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调峡州夷陵县主簿,未上,抚之乐安多盗,监司檄谔摄尉,条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群盗果解散。改吉州录事参军。囚死者旧瘗以秸,往往暴骨。谔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岁大侵,饥民万余求廪,官吏罔措。谔植五色旗,分部给粜,顷刻而定。知 袁 州 分宜 县 县 积 负 于 郡 数 十 万 岁 常 赋 外 又 征 缗 钱 二 万 余 谔 乃 疏 其 弊 于 诸 监 司 请 免 之 以 母 忧 去 寻 丁 父 忧 服 阕 除 干 办 行 在 诸 司 粮 料 院。迁国子监簿,寻擢监察御史。奏减袁州分宜、秀州华亭月桩钱。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迁侍御史,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言于上曰:“书,治道之本,故观经者当以书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说所学,得事君之道。”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论及边事,上有乘机会之谕,谔曰:“机会虽不可失,举事亦不可轻。”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光宗登极,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所当节者曰宴饮,曰妄费;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曰旧学名儒,曰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请祠,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又辞,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绍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赠通议大夫。谔为文仿欧阳修、曾巩。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谔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性学渊源五卷而得之”云。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监司檄谔摄尉 摄: 辅佐B谔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 白:报告C谔里居时 里居:家居D亦安能致治 致:达到4. A (摄:代理)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B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C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D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5C具体停顿: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谢谔是临江军新喻人,他曾在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因抚州的乐安县多强盗,监察部门发公文让他去处理,谢谔想办法让盗贼解体逃散了。B谢谔在为监察御史期间,对地方在正常的赋税之外再征收缗钱很有意见。于是,他到各个部门去陈述意见,请求免除。最终这种赋税得以减免。C谢谔曾经创立义役法,并编成一部书。他献给皇帝后,皇帝推行了这个法律。后来,他又给皇帝献十箴,提出了“二节”“三近”的建议。D谢谔从小就很聪明,且文思敏捷。写文章喜欢效仿欧阳修、曾巩。因他日常起居处起名叫艮斋,人称艮斋先生。他的才学为宋孝宗知晓。6B这一行为在“袁州分宜县知县”期间;其次,“最终这种赋税得以减免”原文无依据。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_(2)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7.(1)守帅龚茂良愤怒,打算判他的罪,谢谔写信告知龚茂良,陈氏得以免罪,龚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谢谔。(2)皇上曾经问道:“听说你和郭雍交友往来(或译为“交往”),郭雍的学问很好,难道曾经见过程颐吗?”参考译文: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很小就聪敏明慧,每天写上千字,做文章立即可成。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考试及第,调任峡州夷陵县主簿,还没有到任,因抚州的乐安县多强盗,监察部门发公文让谢谔代理县尉,制定二十条方策,大概要点是让他们的徒党互相检举而用必然兑现的赏赐跟在后面,群盗果然解体逃散。改为吉州录事参军。关押而死的犯人过去用草席埋葬,常常使白骨暴露。谢谔报告州里,拿公家造船厂扔掉的木材做棺木收殓他们。郡襄百姓陈氏家僮偷了箱子逃跑,有藏匿他的人。陈氏百姓报告到官府,言过其实,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诬陷。守帅龚茂良愤怒,打算判他的罪,谢谔写信告知龚茂良,陈氏得以免罪,龚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谢谔。年成遭大灾荒,饥民一万多人请求救济,官吏束手无策。谢谔插五色旗,分别售给粮食,很快就平定了。为袁州分宜县知县。县里累积亏欠郡饷好几十万,每年正常的赋税之外,还征收缗钱两万多,谢谔于是到各监察部门陈述意见指出弊端,请求免除。因母丧离职。不久又因父丧服孝,服丧期满,授任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任国子监主簿,不久提升监察御史。上奏减免袁州分宜、秀州华亭的月桩钱。谢谔家居的时候,创立义役法,编成一部书,适时献给皇帝。下诏推行这个法律到各路,百娃认为方便。升官为侍御史,再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时,对皇上说:“尚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以读经的人应当把尚书当作根本。”皇上说:“我最喜爱伊尹、傅说的学说,得到了怎样做君主的道理。”谢夸说:“伊尹、傅说当然好,但没有成汤、武丁的信任而任用他们,又怎能达到大治!”因而谈到边防军事,皇上有乘机而动的谕旨,谢谆说:“机会虽然不可失去,但也不能轻举妄动。”皇上曾经问道:“听说你和郭雍交友往来,郭雍的学问很好,难道曾经见过程颐吗?”谢谔上奏:“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曾经服事程颐,郭雍可能是得到他父亲的传授。”皇上就封郭雍为颐正先生。光宗登基,谢谔献十箴,又议论“二节”“三近”:应当节制的事是宴会饮酒,是胡乱浪费;应当接近的人是执政大臣,是儒学名家,是经筵讲官。授任御史中丞,代理工部尚书。请求祠禄,以焕章阁直学士的身份为泉州知州,又推辞,让他提举太平兴国官还乡。绍熙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通议大夫。谢谔作文章效仿欧阳修、曾巩。早年住在县南的竹坡,因他日常起居处起名叫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推荐人才,提及谢谔姓名,孝宗说:“是称为艮斋的人吗?我看见他的性学渊源五卷而知道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辛弃疾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注】这首词写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时年六十四岁,在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任上。8.请简要赏析“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5分)8.(1)这句话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表现手法。秋风吹拂,斜阳依旧,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样子,甚至连大禹治水的功绩和遗迹都随着时间不复存在了。这句诗通过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表现手法揭示出诗人在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沦为外敌的领地后,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之情。9. 这首词蕴含着诗人多种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9.(1)自己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自己对英雄已逝,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悲痛、惋惜之情;(3)自己年岁已大,虽被任用,但已头发斑白的无奈之情;(4)自己独处异地怀念家乡的思乡之情;(5)自己虽无力杀敌,但雄心不已的报国之情;(6)自己觉得一切都已经晚了,有归隐之情。(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潜归去来兮辞中回家后出门观赏景色,借云与鸟抒情的语是 , 。(2)王勃滕王阁序中,为我们展现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的名句是 ,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身在高层就能看清万物的语句是 , 。10.(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微型偃月刀余显斌关爷是剃头的。关爷说,他是关二爷后代。关二爷,知道不?拿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位。因此,他的剃刀,是青龙偃月刀:有把,有刃,刀身上有一龙,云彩缠身,髭须分明。当然,这刀,是微型的。关爷拿着这刀,在客人头上盘旋,呼一声,半边脑袋亮了;再呼一声,整个脑袋亮了;又呼一声,胡须没了。一次,关爷的刀呼一声,一个客人半边脑袋光了。客人赞道,这柳叶刀,厉害!关爷一听,眼睛睁圆了:“啥,柳叶刀?”客人说:“小小一撇,不是柳叶刀,能是啥?”关爷脸红了,成了关公脸;眉毛竖起,成为卧蚕眉;可惜,眼睛不是丹凤眼,是双斗鸡眼。关爷不剃了,堂堂青龙偃月刀,成了柳叶刀,剃着没劲。客人晃着半个锃光瓦亮的脑袋道:“我这咋办?”关爷道:“你啊,就这么一阴一阳地回去吧。”客人无奈,忙讨好:“关爷,你那是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的,成吧?”关爷一听,眉头舒展了,小刀呼的一声,客人一颗脑袋,葫芦一般光溜。客人走了,关爷拿小刀在袖头刮两下,红布包了,放在个小盒子里,朝一把躺椅上一躺,喝起茶来,一边哼着:“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正是单刀会里的唱词。当然,有客人上门,喊声“关爷清闲啊”,关爷一笑,开始剃头。这天,关爷正眯着眼,喝着唱着,听到喊声:“人呢?”关爷一愣,不唱了,心说是人话吗,我不是人啊?拢起卧蚕眉,抬头一看,立马笑了。这来的,不是别人,是新来的日军小队长山田。关爷忙笑道:“太君。”山田一挥手:“你的,剃头的干活。”关爷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让山田坐下,围条白布。接着,拿出他那枚小刀,在袖头刮两下,呼地一下,再呼地一下,一颗光头,白光闪耀。山田摸着脑袋,竖起手指道:“哟西哟西,你的,神刀。”关爷忙笑:“太君过奖。“山田站起来,指着关爷的小刀:“剃了几颗脑袋?”关爷说,不多,小镇大小脑袋,他全包了。山田“噌”的一声,抽出自己战刀,呼呼虚劈几声:“我的,剃下二百多颗人头,比你的怎样?”关爷的汗“噌”地出来了,山田的话,他懂了,他剃的是人发;那二百多颗,可是活蹦乱跳的人的脑袋啊。关爷的腿,有些发软,身子晃了下。山田望着关爷那鳖样,哈哈大笑道,听说你是刀圣后代,今天,天皇陛下的武士,要向关圣人后代下战书,比拼刀法,如何?关爷忙摇头:“太君,别我不会”山田摇着头,战刀划一道光,停在关爷脖子上:“不比,你的死了死了的。”关爷傻了眼,擦把汗,随着山田走出去。关爷拿的,是他那柄微型偃月刀。山田,竖起他的东洋战刀,哼哼一笑,扑了过去,横劈竖斩,刀光匹练一般展开。关爷白着脸,连连闪让,期间,手只扬了一下,然后惊叫一声,跌倒在地。山田哈哈大笑,战刀划过一道弧光,突然凝住,没有劈下;人晃动一下,一跤跌倒,来了个嘴啃泥,被部下扶起,额头撞破了,鲜血直流。他没说话,一挥手,当头就走。当晚,死在军营中,军医解剖,发现他的脑袋里,嵌着把小小的刀,是枚微型青龙偃月刀。日军这才明白,关爷装鳖,是麻痹山田。当夜,日军围住关爷理发铺。铺中,没有关爷。关爷再没出现。小镇少了个剃头的,抗日军队多了员勇将,一把青龙偃月刀,砍起日军,滚瓜切菜。日军胆战心惊,称他刀王。(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3期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5分)A .开头写“关爷是剃头的”,一方面交代了关爷的身份,一方面也为下文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B.当客人说关爷的剃头刀是柳叶刀时,关爷眼睛睁圆了与客人争辩,并想要不给客人剃了,关爷的愤怒,揭示了他的精神风貌,为下文埋下了伏笔。C.“关爷拿小刀在袖头刮两下,红布包了,放在个小盒子里”,这里用了细节描写来突出关爷对“青龙偃月刀”的用心爱护,为下文突出其爱国精神做铺垫。D.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方法,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剃头匠关爷的形象。E.关爷在与山田的斗争中,很是慌乱;于是,山田更加张狂,在关爷面前挥舞着东洋战刀;在失手的情况下,关爷误杀了山田。(1)B.D.(A.“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错误。C.“为下文突出其爱国精神做铺垫”错误。E.“关爷在与山田的斗争中,很是慌乱”错,文末处有“日军这才明白,关爷装鳖,是麻痹山田”;“失手”“误杀”错误)(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关爷把自己的剃头刀说成是“青龙偃月刀”的原因。(6分)(2)关爷说自己是关二爷的后代;关爷的剃头刀形象如青龙偃月刀,有把,有刃,刀身上有一龙,云彩缠身,髭须分明;关二爷拿着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过人,是关爷心目中“忠君爱国”的榜样。(3)请你简要概括关爷的性格特点。(6分)(3)善良朴实,老实本分,且内心刚烈;手艺高超,能自觉维护关二爷的名声;有正义感,而且机智勇敢,具有爱国精神。(4)山田夸关爷的剃头刀是“神刀”,那么能否把题目“微型偃月刀”换成“神刀”呢?谈谈你的看法。(8分)(4)不能,用“微型偃月刀”更好,原因:“微型偃月刀”突出了关爷所使用的剃头刀子小巧的特点,但它却有和青龙偃月刀一样图案;“微型偃月刀”突出了关爷剃头的刀法精熟,“小镇大小脑袋,他全包了”就是最好的证明;“微型偃月刀”突出了关爷有和关二爷一样的忠勇,他假装害怕山田而趁人不注意,用“微型偃月刀”杀了山田;“微型偃月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能。换了更好,原因:关爷的剃头刀法精熟,于是,山田称关爷的剃头刀为神刀;关爷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杀了山田,突出其神速;使小说的结尾更符合情理;“神刀” 为小说的结尾关爷成了抗日杀敌的“刀王”做了铺垫。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新左派理论大师安德森魏成思此生有幸,在求学路上一直得到名师指点。上世纪90年代初远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竟得以成为当代著名史学家、社会学家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入室弟子。佩里是英国新左派运动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集大成者和开拓者”。在激情燃烧的60年代,佩里投身于英国左派阵营,支持第三世界的去殖民化运动,并笔耕不辍。他是一位严谨而博学的学者,两部史学著作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和专制主义国家谱系,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1962年,佩里接任新左派评论主编。当时杂志已经一蹶不振,销量猛跌,他买下这份杂志,重整旗鼓,使杂志成为欧美新左派运动的理论重镇。佩里还写了两本理论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他带头构建了新的革命文化和工人阶级的新理论。我进UCLA的时候,佩里安德森不久前才移居美国,在我校历史系任教。佩里安德森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二年级开学后,我报读了他讲授的现代欧洲思想史。开学前,第一次去安德森教授的办公室拜访。他的头发已经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一口浓重的牛津口音,全然没有英国人那种自大刻板的作派,显得特别亲切和蔼。记得我在自我介绍时说,来自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但却并不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他诡秘地笑笑说:“我理解。”整整两个学期,佩里指定我们每星期读一到两本经典著作,然后花半天时间组织讨论。每次由一位同学主讲,大家再补充、质疑、辩论。讨论都十分热烈,佩里不时插话引导,最后提纲挈领地做个总结。他从来不带书进课堂,对整本著作的把握全凭记忆,实在令人钦佩之至。佩里的这门课带我们阅读了二十多本包括阿多诺、阿尔都塞、葛兰西、撒列尼等人在内的著作。每次都从他们各自对知识分子的不同定义切入,让我们了解这些理论家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我当时的英文还结结巴巴,但总算领略了大师学问的深邃和渊博。后来在安德森教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以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为题的硕士论文。当年选修这门课的有二十多人,撒列尼的儿子也在班上。和我同班的中国同学还有东亚系的孟悦和王超华。北京来的访问学者汪晖也旁听了几堂课,回国后举起了新左派的大旗。大概我们算是安德森教授的第一批中国学生,因此他对我们格外关心,和我们有了比一般美国同学更多的接触。有一次,一起去观看中国影片秋菊打官司。回来的路上,佩里突然提起巩俐饰演的秋菊有一句台词“要给个说法”,英文字幕把“说法”翻译成“justice”(公正) 。他觉得似乎不是很准确。我一听才觉得翻译确实不妥,但佩里是全然不懂中文的,只是根据剧情判断翻译错误。当时我为佩里超凡的理解力感到吃惊。二十多年过去了,此事仍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期结束前夕,佩里请我们3位中国学生去他家做客。佩里提起第一次去中国,是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会的年会。尽管主人只让这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听课”,而没让他发言,但他依然很高兴。其实,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趁机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搜集父亲的资料。佩里的父亲在30年代曾任职于中国海关。虽然出生于伦敦,但1938到1941年间,佩里却是在上海度过了自己的婴儿期。难怪他对中国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2000年,安德森重新接手新左派评论后,就开始把关注点聚焦到中国问题上。离开美国后的最初几年,每次回洛杉矶,只要佩里在,我都会去拜访他,聆听他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的见解。后来因为忙也就慢慢疏远了。2010年暑假,特地去伦敦看望我的这位导师。在饭桌上,我们一边品着红酒,一边高谈阔论。佩里老了,但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情依旧。(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14期,有删改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作者在赴美求学的过程中,有幸成了当代著名史学家、社会学家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入室弟子。B. 我第一次去安德森教授的办公室拜访他,就因为自己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而遭到了他的嘲讽,我很不满。C. 我和同学孟悦、王超华、汪晖等人都选修了佩里的现代欧洲思想史,佩里的思想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D. 佩里一次和我们去看中国影片秋菊打官司,虽然他中文水平不高,却知道“要给个说法”这句台词翻译不准确。E. 佩里虽出生于伦敦,却在上海度过了自己婴儿期,且他的父亲在中国海关工作过,因此,他对中国有一种莫名的情感。(1)E.A.(B. “遭到了他的嘲讽,我很不满”错误,原文是,他诡秘地笑笑说:“我理解。”C. 汪晖不是我的同学,他是访问学者;其次,原文对孟悦、王超华的影响没有体现;D.原文是“但佩里是全然不懂中文的,只是根据剧情判断翻译错误”。)(2)佩里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集大成者和开拓者”的原因是什么?(6分)(2)佩里投身于英国左派阵营,支持第三世界的去殖民化运动,并笔耕不辍,完成了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和专制主义国家谱系两部史学著作,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佩里接任新左派评论主编并买下这份杂志,使杂志成为欧美新左派运动的理论重镇。佩里写了两本理论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带头构建了新的革命文化和工人阶级的新理论。(3)作者开头说自己一直得到名师指点,那么佩里是怎样指点作者的?(6分)(3)他通过讨论、质疑、辩论的方式让作者对一些理论家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有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让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领略了大师学问的深邃和渊博;在安德森教授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以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为题的硕士论文;作者每次回洛杉矶,还要去聆听他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的见解。(4)请你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佩里的形象。(8分)(4)佩里是一个特别亲切和蔼的老师,他对我不懂马克思主义持理解态度,他对中国留学生有格外的关心;佩里是英国新左派运动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写评论,出专著,用自己的理论引导人们的思想,让人们追求进步;佩里是一位严谨而博学的学者,他的著作得到了高度评价;而且他的教学方法独特,他带领我们阅读了二十多本包括阿多诺、阿尔都塞、葛兰西、撒列尼等人在内的著作,让我们认识了这些理论家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佩里是一个记忆力强、有超凡理解力的人。他上课不用带课本,全凭记忆;他虽然不懂中文,但他却能根据剧情判断翻译错误;佩里是一个对中国有特殊情感的人,他对中国的这种莫名的情感,让他把关注点聚焦到中国问题上。(答出其中的四点就可以)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 。他唱诵梵呗,声音清越,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足见功力之深。A. 余音袅袅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B.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 余音袅袅C. 不绝如缕 不绝于耳 余音袅袅D. 不绝于耳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13B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中学生均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加相应项目测试。但因病或残疾学生,可申请暂缓和免于测试。B.由于邻居间彼此并无利益、血缘、情感方面的联系,所以无需顾及什么脸面,一旦产生摩擦便会直接对骂开战。C.及时、主动地回应公众关切是政府部门应负的责任,也对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形成良好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D.啃老之所以能够成族,首先要将原因归结于这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释放出来的经济成就,绝大多数子女也无老可啃。14. D. (A.不合逻辑,把“暂缓和免于测试”中的“和”改成“或”; B.缺少主语,将“由于”移到“邻居间”之后; C. 成分残缺,在结尾处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骨文是认知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 。 , 。 , 。6月对所有甲骨的传拓工作完成后,项目组将制作甲骨摹本,跟进真伪鉴定、碎片缀合、分期分类断代等工作山东博物馆收藏殷墟甲骨文10588片,数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并将出版书籍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以彩照、拓本、摹本形式著录馆藏全部甲骨文也是探索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桥梁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这些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A. B. C. D.15. C(“也是”紧呈上句,这样排除答案B、D;是具体的举例,与后文衔接紧密,“这些”很显然指代上一句中的甲骨文,紧呈突出其价值,说现状和前景)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从历史上看,如果一种元素走向枯竭, 。可惜的是,优秀的替代品很难找到。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的工业生态学中心负责人托马斯格拉德尔和他的同事们试图寻找62种金属的最佳替代品。在这些金属中,有12种金属没有找到 。62种金属中,能够满足所有用途的替代品更是一个也没找到。 ,电脑的运算速度就会变慢,发动机的效率就会下降。16.人们便会寻找性能相当的替代品 能够满足主要用途的替代品 一旦使用性能较差的替代材料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近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传统文化在中高考中加分,固然令人振奋,但也有值得忧虑之处。这则新闻报道后,在向阳中学高二一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该如何学习和怎样学习大家众说纷纭。于是,语文老师因势利导,开展了一次讨论活动。请你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辩证观点: 17.答案示例:对传统文化也要有一分为二的思想,一些东西要辩证地看。虽然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对维持社会秩序曾经并且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维系现代社会秩序需要更多,譬如说公平、正义、平等、法治、民本思想、契约精神等。传统文化虽能找到只言片语,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也是当年呼唤“赛先生”的缘起。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冲突与取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世界原本就不公平,有人生而富裕,有人注定磨难可这不是我们就此沉沦的理由。谁都知道顺风路好走,但这是运气,不是能力。有本事就把弯路走直!作家苏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8.写作提示:这个材料由苏岑的一句名言构成,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世界上的各种不公不应成为我们沉沦的理由;第二句写顺风路只是运气,不是能力;第三句话写我们要把弯路走直。细细体味这三句话,我们就会发现,人生路上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有人会选择抱怨和发牢骚,要知道抱怨和牢骚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我们的痛苦,甚至会让人自暴自弃,最终沉沦下去。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也有人会选择坚强,用一种乐观、坚毅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不平,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从而告诉大家,我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凭借着实力,凭借着自己“把弯路走直”的坚强态度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面对不平”“苦难不是你沉沦的理由”“运气和能力”“把弯路走直”“成功靠什么”等等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