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9080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星星变奏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星星变奏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学内容:星星变奏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悟诗的思想内涵。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热爱光明,热爱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四、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鉴赏法、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在课前板块需要完成的预习指导表。七、教学过程:课前板块预习指导表板块一:我想了解江河与他的朦胧诗。你对星星变奏曲一文的作者江河了解多少?是不是也很想揭开朦胧诗的神秘面纱?请整理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板块二:我来朗诵。依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带感情地诵读。注意标出重读音节,注意停顿和语调的舒缓。(还可以录在磁带上)注意读准下列字音:颤动、 闪烁、 朦胧、 覆盖 、疲倦。 板块三:我是品评家。1、读完课文后,看看诗中涉及了哪些形象? 2、你喜欢作者的语言吗?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说说板块四:我们来积累。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舒婷的船、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江河的纪念碑感受民族的苦难。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搜集起来。板块五:我的小疑问。把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留在课上板块完成。 (课前预习板块的设置,便于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整理资料,使课前准备更充分。有了质疑的问题才可能在课中板块中解决,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中板块板块一:眺望星空,说出你的畅想同学们当你听到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时,当你夜晚遥望群星璀璨的天空,你是否会浮想联翩,那么请说出你的联想。学生的联想会各种各样,可能有学过的课文,也会有童话和诗词名句。(板书课题)而后教师追问,那么你与作者有同感吗?把课下的困惑说出来。师:谢冕给这首诗很高的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那么你想了解作者以及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江河,解说朦胧诗。板块二:走近江河,解说朦胧诗师: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你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如果有必要展示就加以补充,如果学生说的很好了,我们可以一带而过。)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星星变奏曲便是江河的处女作。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朦胧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内容含蓄,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师:觉醒与叛逆迷惘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找寻追悔与重建朦胧诗的诗学主题。这样的诗歌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板块三:轻触星空 ,感知诗之象的变换师:当你了解了生活在那个特定年代的青年人的向往之时,你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去探寻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随着优美的朗诵,去轻触星空 ,感知诗之象的变换。师:在听读之前,很想听听大家在预习时找到了哪些诗中的形象。(教师在此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果在前两课已经指导过了,那么在这里就可以直接进入学生的主体活动。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环节一,你去发现!(学生的回答会很乱,教师再引导,你再发现!两节诗中的意象众多且富于变化,你能否归类并加以区别?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板块四:融入星空,体悟诗之魂的变奏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等,也就是说,作者的诗歌要有一个主旨。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师:很显然,作者身处矛盾之中?我相信你们的困惑也正是作者的困惑,那么,你能设法让作者找到出路吗?。(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困惑,寻找出路。)我的困惑文中涉及的内容我的出路阐述理由示例:诗人为什么反复咏叹星星? 1、谁还需要星星-2、每个字都是一颗星3、像星星落满天空为了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因为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作者反复咏叹有强调的作用附资料:困惑2、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困惑3、两段开篇都用假设的语气,但后面的句式和语气都有所变化,这是他的有意安排吗?他又什么意图?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由“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与苦难。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在写着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些描写与第一节的氛围构成强烈的对照。最后四行,则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困惑4、从两节诗的语言看,诗人的许多语言都是相对的,他这样写能体现他什么样的情感?与主题有关吗?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与“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不一样。“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渺茫的希望。意思是说残酷的社会无情地摧残着人们渺茫的希望,使一个个像星星一样地陨落。2)“像星星落满天空”与“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把学生回答的要点梳理后,写在板书上。8、 课堂小结9、 作业乘帆远航,遨游星海(一)请分析帆的意象。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意象是A 的 的帆。 B 的大海, 的海风, 的浪。 C 的碧流, 的阳光, 的异地。 (2)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 、 、 。 (1)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 (2)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征什么?(二)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这个板块的设计,是从学生的习得的角度,给学生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诗歌赏析河写作能力。)十、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河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对黑暗现实强烈否定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