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805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线索(经济学专业2009级)第一章 导论一、基本概念1新制度经济学 2、有限理性 3、不完全信息如:新制度经济学:定义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正统经济理论方法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对象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P1-2)二、重点内容1人的行为假定动机:财富最大化;非财富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关系:(“有限理性”与“不完全信息”的关系)人的机会主义倾向2基本框架(教材P12)3.制度分析的方法(P24)(1)交易费用理论作为分析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2)无效率体系的制度分析之一:寻租理论(3)无效率体系的制度分析之二:利益集团理论4.人类行为与制度关系的三大视角(P34)(1)规则遵循者与理性最大化者之间的关系(2)制度与人的有限理性的关系(3)基于认知科学的制度研究第二章 交易费用一、基本概念交易费用比较康芒斯、科斯、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的观点:康芒斯:把“交易”概念与正统经济学中已一般化的“生产”概念相对应。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张五常: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包括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交易成本是衡量和明确交易单位特征和实施契约的成本。巴泽尔(美):交易成本是与转让、获取或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诺思(美) :“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二、重点内容1、产生交易费用的原因(威廉姆森的分析)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2.交易费用的性质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的交易;虽然交易费用无法彻底消除,但却是可以降低的。3.交易费用的测量层次一层次:总量上对交易费用的测量。二层次:同一笔交易在不同制度下的成本差异比较。4.总量上对交易费用的测量诺思的观点:为了实现规模递增的收益,我们需要在交易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交易成本通过市场可以被测量。1970年美国交易部门构成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5%。(共度量了53个国家的交易费用以及每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交易费用是决定一种政治或经济体制结构的制度基础。张五常的观点:估计交易费用占民生产总值的80%。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区别:高收入国家:每一笔交易需要较少成本的国家。低收入国家:每一笔交易需要非常高成本的国家。5. 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范式经济学范式的内涵、内容内涵:一套公认的信念、标准、思想方法、统率知觉的条理化规则。内容: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结论:从零交易费用的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世界,使经济学获得了对现实问题的新的解释力。6.交易费用理论的总体思路(P60)(1)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2)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3)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4)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5)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6)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第三章 产权分析一、基本概念1、产权的概念 2、外部性 3、科斯定理如:产权定义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即人对某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的权利。性质它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68)产权的构成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产权安排如何构成产权制度,即基本经济制度。二、重点内容1.产权的分类及形式 分类:“部分产权”不同的人拥有产权中的不同权利。 公共产权产权没有明确归自然人个人所有或由多人共有。特点:经济效率较低(边界容易模糊,产权归属不明确,所有权效率较低)。局限:单个所有者的行为结果基本上是外部性的,“所有权程度”过低;集体决策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代理机构与所有者目标之间的矛盾。形式:(1)私有产权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一个特定的人,使其享有完整的权利。特点:经济效率较高(边界清晰、产权归属明确,所有权效率较高)。局限:在某些行业的经营中效率不高,且低于公共产权。 (2)共有产权共同体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同样的权利。(3)集体产权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由集体的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作出规则和约束。(4)国有产权权利由国家占有,国家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解决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私人产权与公共产权的效率比较 (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比较分析) 2.产权的主要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外部性内部化、资源配置功能。3.产权的特点完备性与残缺性;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分析:公地的悲剧);明晰性与模糊性;实物性与价值性;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4.科斯定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在交易费用为零时,任何一种制度安排只对财富或收入的分配有影响,而对资源配置、产出的构成没有影响,有效率的结果总可以通过无代价的市场判断达到。(科斯中性定理表明)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制度安排不仅对分配有影响,而且对资源配置及其对产出的结构有影响。(科斯定理表明)实践意义: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第四章 寻租理论一、基本概念1寻租 2、公地悲剧 二、重点内容1、寻租的性质和特点性质: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活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更多的报酬。特点:行为的非生产性。(材料分析:有一个官员。)2、寻租的分类及后果分类:合法的形式;非法的形式。后果:(1)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2)导致其它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3)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也会采取行动“避租”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4)降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3、政府寻租行为的分类、方式分类(1)无意创租:政府干预经济副产品形式;政府政策漏洞形式(2)被动创租: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些能给私人或利益集团带来巨额租金的经济政策和法案。(3)主动创租:政府机构和官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主动为自己谋求经济利益的寻租行为。政府的寻租方式:特许权;关税与进口配额;政府订货;4、寻租的根源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产生的垄断性因素。(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市场途径能有效率地实现资源配置,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市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而需要政府的干预。但如果政府的干预超过了其保护性的状态所规定的限度或最低限度,那么,寻租现象就出现了。因而政府的加入只是一种能将事情办得更好的可能,并不具有必然性)。寻租行为的结果:浪费社会资源。5、寻利、寻租的区别寻利社会利益最大化;寻租集团利益最大化。6、公用地的悲剧的实质: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集团悲剧。公地的悲剧说明: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公共资源的产权进行重新构造,使之明确界定,即将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7、寻租理论实质探讨一个社会为什么花那么多资源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与产权关系:好的制度激励人们去做蛋糕;坏的制度诱使人们去分蛋糕。第五章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一、基本概念1制度 2、正式制度 3、非正式制度二、重点内容1、“囚犯困境” 的故事说明了什么?2.制度的功能(P169)满足人的需要和限制人的需要。(1)降低交易成本并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2)提供人们行动信息并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3)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4)减少外部性;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P157)契合、和谐共处。(案例分析秀水街的变迁) 第六章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一、基本概念1、制度创新 2、制度均衡 3、制度变迁 4、路径依赖二、重点内容1、制度创新的模型“诺思模型”(揭示制度创新的源泉、动力和过程的理论模型)。主要内容:A、制度创新的主体(P146)B、制度的界定(P146)C、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动因(P146)D、制度变迁过程(P146)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A、技术决定论(例子:美国西部大开发)(P147)B、制度决定论二者关系: 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准备。3、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需求含义:人们对制度的需求。原因: 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功能和作用:减少生活的风险及不确定性;节约的经济功能;稳定和秩序。(P151)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2)宪法秩序;(3)技术;(4)市场规模制度供给即制度的生产。分设计创造的制度正式制度(正式约束);逐步演化的制度非正式制度。(非正式约束)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a.宪法秩序b.制度设计成本c.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等。d.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e.现存制度安排f.规范性行为准则g.上层决策者的净利润4.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也即制度的供给适应制度需求。(最有效率的制度也是最优的制度)。制度常态实际制度状态偏离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及其类型含义: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即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出现了不一致。类型(基本形式):(1) 制度供给不足(对“搭便车”的理解)“搭便车”的故事搭便车产生的原因: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不可分性质。解决搭便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公共物品变成私人物品。(2) 制度供给“过剩”定义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二者关系:对立统一。5.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案例:从小岗村到克里姆林宫)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 (1)主体:一群人或一个团体 (2)特点:盈利性、自发性、渐进性 (3)原则:成本收益比较 (4)优势:一致性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5)面临问题: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1)主体:国家或政府 (2) 特点:统一性、强制性、激进性(3)原则:国家的成本收益分析(4)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5)面临问题:统治者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官僚政治、集体利益冲突、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二者关系: 两种制度变迁是对立的(两种制度变迁方式各有其适用的领域和方面 ); 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当组织和个人为赢利而进行的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时,就需要由国家通过强制性行动来补充不足)。 6、对“路径依赖”的理解 含义特定解一旦形成就导致一种特定的制度变迁路径。 路径依赖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 路径依赖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例子:美苏空间站)第七章 国家理论一、基本概念1、本质两难 2、诺斯悖论二、重点内容1.有影响的国家理论: 契约理论;剥削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论定义国家是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独占权)的制度安排。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的秩序。2国家的职能(P228)(1)有效提供制度;(2)提供有效的产权制度;(3)有效实施制度;(4)有效协调各种利益矛盾; 3、国家的作用与诺思悖论作用一方面,国家是维护有效产权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有效产权。另一方面,国家的权力介入又常常侵犯个人的财产权利,危及有效产权制度。同时,国家还常常出于私利而尽力维护某些无效的制度,常常成为有效制度的障碍。“诺思悖论”诺思“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诺思悖论”产生的原因国家目标的冲突和统治者的双重约束。l 4、国家的目标及结论(P236)(1)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2)降低交易成本费用三个重要的结论:(1)上述两个目标并非完全一致;(2)国家基础结构的创立旨在界定和实施一套产权,并制定统治者的代理人;(3)统治者提供的服务有着不同形状的供给曲线;5、国家活动的范围和国家权力的强度国家活动的范围政府所承担的各种职能和追求的目标。国家权力的强度:国家制定并实施政策和执法的能力。特指干净的、透明的执法能力,通常指国家能力或制定能力。国家活动的范围、国家权力的强度共同构成国家的维度。6、政府的分类(1)自然政府;(2)强化市场型政府7、强化市场型政府含义:有足够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财产权利并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同时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浸犯私人权利的政府。 内容:创造个人财产权;保护个人财产权;执行各种契约;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 基本内涵:既要创造和保护私人财产,又要使私人权利不受侵犯。性质:强化市场型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理想模式。8、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基本前提条件 民主制度与法治化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