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9(含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8701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9(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9(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9(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九)(期中考试卷)本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6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懊悔(hu) 字帖(ti) 、惩罚(chn)和蔼 (i)、亘古(gn) 木屐(j) 、宰割(z) 筹划(ru)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祁祷的钟声也响了。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流出了,_,流出了,_。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全文的线索是“花儿”。B、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五四运动之后,作者李大钊预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开创历史新纪元。C、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组诗共六章,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不是人物传记。6、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7、语文功底来自于积累,考考你古诗文背得怎样。默写古诗文,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作家、作品。(5分)深林人不知,_。(_,王维)故园东望路漫漫,_。(逢入京使,_)_,野渡无人舟自横。(_,韦应物)_,关山度若飞。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请写出两句关于黄河的诗_。8、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睑庞。(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 )(4)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9、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要改一处 )。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0、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3分)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97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曲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二、 阅读(共34分,每小题2分)(一)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1、简要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在学术研究和革命工作方面的不同态度。_。12、在文中找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_。13、选择不属于选文中表现闻一多“做”的事例( )A、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了一张政治传单。B、他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C、他说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D、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14、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二)用 爱 倾 听方冠晴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摘自做人与处世)15、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16、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1)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含义: (2)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作用: 17、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8、“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三)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9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渗 透 ( ) 降 解( ) 20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21、第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 22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题计分 请在下边给第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第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四)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见往事耳_ 蒙乃始就学_ 及鲁肃过寻阳_2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表示的语气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示感叹语气)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D、得为众人而已耶?(表示反问语气)26、翻译下面的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_。卿言多务,孰若孤?_。27、选文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_,产生的效果是_。三、 作文(40分)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和风姿,展示给了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面,亮丽的一面,辉煌的一面,只要我们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就是一道风景。请以“我就是一道风景”或“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九)答案一、 1 2、障 祈 3、B 4、D 5、C 6、C 7、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春潮带雨晚来急,滁州西涧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8、(1)比喻、排比 (2)夸张 (3)比喻 (4)反问9、把“天然的”与“一个”颠倒位置。把“也”改为“就”10、略二、(一)11、学术研究:只做不说;革命工作:既说且做。12、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13、C14、闻一多的“说”,慷慨淋漓,鼓舞人心;闻一多的“做”,惊天动地,高山仰止。高度评价了闻一多作为革命者的崇高品德和精神。(二)15、“我”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应该多为他人着想,不能只为自己着想。16、(1)指楼上楼下的吵闹声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2)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烦躁。17、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句中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情境的,并没有绝对化(文中有“许多”一词的限制,即可说明),不能断章取义。如对句中观点持否定意见,没从“正确理解”的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类似于楼下楼上值得同情、可以理解的声音用爱倾听是适用的,反之则不适用)也可。18、原因:希望孩子将来能成才或望女成凤等。看法:没有标准答案。看法有一定的深度,语言通顺 (三)19 shn jang20“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21 “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22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23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四)24、了解;从事;到。25、B。26、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27、语言(对话)描写,刻画了对话者的不同口吻,生动、简练、形象。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