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374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当(dng)真 利息(x) 沮(j)丧 宁(nng缺毋滥 B牵掣(ch) 信笺(qin) 灰烬(jn) 诲(hu)人不倦 C谛(d)听 窥(ku)视 涮(shu)洗 卓(zhu)尔不群 D抚恤(x) 昏厥(ju) 召(zho)唤 间不容发(f)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份 显像管 待价而沽 良莠不齐 B急燥 兑奖券 管窥蠡测 始作俑者 C影牒 协奏曲 半身不遂 终生事业 D翔实 抱不平 顶礼膜拜 厉行节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就是这么样的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B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明、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弧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C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长此以往,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20-25以上,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透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到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黄老先生认为我国不应该被称为“支那”,应当正名为“中华”。其理由是:“支那”这个字,在荷兰语、英语字典上都解释为“瓷器”。以“瓷器”来称中国,这是侮辱的称谓。所以,这位黄老先生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应改为“中华”而抛弃“支那”。 这件事,我想,这位黄老先生似乎有点误会。经报刊文摘一转载,我恐怕国内可能有许多人也跟着糊涂起来。 我国的外文译名,是统一用的China,英国、美国人读作“查艾那”,法国、西班牙等拉丁语系的国家读作“希纳”。译成中文,就是“中国”,而不是“支那”。只有日本人从前称我国为“支那”,但这也不是China的译音。“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脂尼”,这是见于唐以前的佛经译本中的。印度古代的“脂尼”(Chini),向东流传到日本,成为“支那”,向西从阿拉伯传到西欧,成为“希纳”。英国人又用他们的缀音读法,把中间的i读成长音,就成为“查艾那”。我们只能说China是“支那”的音译,不能说“支那”是China的音译。现在,印度还有人称中国为“脂尼”,日本也还有人称我国为“支那”,但在公文书上,已经都不用这个旧名了。 “脂尼”这个名词,过去有人说是“秦”字的音译,但苏曼殊曾经否认过。他说过“支那音非秦转”。不过我们如果注意到这个名词早已见于古梵文的佛经,可以推测印度和中国的交通始于中国的秦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已记录了“天竺”“身毒”等名词,都是指印度的。 只有对日本人来说,“支那”可以说是Chia的译音,但对欧美人来说,他们没有“支那”的概念,故不能说欧美人称中国为“支那”。 契丹蒙古人称中原人为汉人,因为他们最早接触中国是在中国的汉代。中国人移民到南洋去,始于唐代,故南洋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个名称流传到美洲,至今旧金山、纽约等地还有唐人街。可是,其英文译名却是“中国城”而不是“唐代人的街”。俄罗斯人最早接触的中国人是东北的契丹民族,故俄文中称中国为“契丹”。这个字,现在当然已译为“中国”而不能译为“契丹”了。 西欧人在最初见到中国瓷器的时候,大为惊异。当时他们还没有瓷器,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于是以中国国名称之。这是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况且,意指瓷器的china第一个字母是小写的,作为国名的China,第一个字母是大写的。区别很清楚,怎么能说支那(或中国)这个名词的意义是瓷器呢。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印度人还称中国为“脂尼”。 Bchina因China而得名,并非China因china而得名(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 CChina(支那)的意思并非瓷器,而是指中国(中华)。 D“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6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是否矛盾?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矛盾。两个“支那”意思相同,两个“China”意思也一佯,前面说不是译音,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译音,前言不搭后语。 B不矛盾。前面说不是China的译音,是从翻译角度严格辨析的;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China的译音,是从日本人自身认识说的。 C不矛盾。前面说不是China的译音,是因为“支那”译自“脂尼”(Chini);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China的译音,是因为“支那”与中国(中华)的外文译名China音近义同。 D不矛盾。因为统一用China作为我国的外文译名,是后来的规定,所以日本人从前称我国为“支那”,不是China的译音,而现在则是译音。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为依据,确定印度和中国的交往始于中国的秦代。 B从第4段和第6段来看,作者是倾向于认为“脂尼”是“秦”字的音译的。 C文中说英国人称中国为“查艾那”,是用于证明英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能始于中国的秦代。 D作者辨明“支那”并非侮辱称谓,实际上是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不妨沿用“支那”。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三国论苏辙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纯,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向以逆高祖 逆:违背 B则勇者不足恃也 恃:依仗 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及 D所欲而不遂 遂:成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明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将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B作者借古喻今,立论的目的在于讽谏当时北宋王朝,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D文章例举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4分) 译: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6分) 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4分)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4分)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5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诗句是出自文学巨著 。 (2)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牡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伟大爱国诗人 ,他被称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业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复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冻得红裂的手里拽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分明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是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我问:“少了多少呢?”“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一些着急了。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象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的什么。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14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6分) 答: 15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6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析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答: 17文中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六、(15分)18阅读材料,给文段下一个结论,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语音的古今差别是很大的,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第一,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是有许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其次,旧诗部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旧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shng)。”又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其中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是“平仄不调”的。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郭”“白”“一”“别”四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归入仄声,可是现在“郭”“一”是阴平,“白”“别”是阳平,于是这四句诗就成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了。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 。答: 19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自选一个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观点鲜明,不超过30字。(5分)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已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答: 20在某市的汽车站门口,你遇到了一位外地人,向你打听去青春中学的路,你该怎么介绍呢?请根据下列地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5分)答: 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地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兄弟后记) 这段话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南充市高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一、(12分,每小题3分)1A(B笺jin,C 涮shun,D恤x)2D(A份分, B燥躁,C牒一碟)3B(A“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责任等C长此以往,多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D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4 D (A“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可在“屈原”后加“的习俗风俗”等。C“20%25%”与“以上”不能同时使用,前者限定了范围,后者超出了范围,前后矛盾)二、(9分,每小题3分)5、A (现在,印度还有人称中国为“脂尼”。以偏概全)6、C(第3段和第5段划线句子中的“支那”都是日本人对中国(中华)的称呼。前面说“但这也不是China的译音”,是因为“支那”译自“脂尼”Chini,并非先有China后有“支那”;后面说“可以说是China的译音”,是因为Chini、China音近,所指都是中国,不是瓷器。对于日本人称呼中国来说,“支那”是译自“脂尼”Chini,还是译自目前国际通用的中国外文译名China,是不必区别的。A“前言不搭后语”说法失当。B说法笼统。D“现在则是译音”不准确)7、B(A作者推测印度和中国的交通始于中国的秦代,列举史记的史料仅是推测而非确定。C强加关系,不符合作者第3、4段的分析。D主观臆断,原文无此意。参考原文“已经都不用这个旧名了”)三、(9分,每小题3分)8A(A、“逆”有“违背”的意思,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但结合语境这里应为“迎战”“抗击”。 B、“恃”是“依仗、凭借”的意思,课文中就有“老妇恃辇而行”(触龙说赵太后)。C、“逮”有“逮捕”和“及”的意思,前者如: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后者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D项中,“遂”为“成功、顺利”的意思。如天遂人愿)9D(A、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两个“则”均为连词,表假设,意义上都作“那么”, “就”讲。C、两个“于”都为介词,表被动,意义上都作“被”讲。D、第一句的“以”用作介词,应解为“凭”,第二句的“以”用作连词,是“因为”之意。)10C(“刘邦”,应为“刘备”)四、(23分)11(1)(4分)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第一处“智”聪明的人、第三处“智”智慧分别翻译准确各1分,“用”依靠或凭借翻译准确1分,全句大意基本准确1分。(2)(6分)刘备只是智谋缺乏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胜利,那也就够糊涂的了。“故”所以,“若”比得上,“因”凭借、利用,“惑”糊涂。翻译准确各1分,全句大意基本准确2分。12、(1)(4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1分);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1分)。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1分)(2)(4分)“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1分),作者以大胆的想象(1分),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2分)五、(22分)13、(1)(5分)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一表真名世 红楼梦(2)(5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秦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裴多菲14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坚持自己的操守。(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15表达了“我”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十分同情并打算尽心帮助他们。(3分)因为“我”曾有过与他们相同的际遇,而“我”已经是一位老师,富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3分)16、因为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把所有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行为描写写出我的细心、和对学生的细致入微地关心、呵护;用“轻描淡写”,“简单”来描写我把钱给学生的态度,表明“我”不想让学生的心里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我”对学生的爱护之心。全句主要表现了人物的细心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原因2分,能找出词语2分,分析出人物心理2分)17 父亲善良,有自尊、人穷志不穷(身处贫困处境,仍有风骨、节气的人)(中心人物1分,品德每点1分,共4分)六、(共15分)18、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从古到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有了变化”每处1分,共5分,超字数扣1分)19、从公司选人角度;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从社会角度: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从学校角度: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弊端,培养能力型人才。 (任选一点做答,观点明确2分,表述完整3分,共5分)20、参考答案:您顺着万国路向北走,到鹿鸣路口向东(右)走,在聚贤路和鹿鸣路的交汇处就是青春中学了,路上小心。或您顺着万国路向北走,到育人路口向东(右)走,到聚贤路口向北(左)走到聚贤路和鹿鸣路的交汇处就是青春中学了,路上小心(尊称1分,用语清楚准确得体1分,其他三个要点每点1分,全答对得5分)七、(60分)21作文 参见高考作文评卷标准附译文:三国论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么这位勇猛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糊涂而只有一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但当勇猛的人碰到同样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碰到同样聪明的人,那么光是智慧也不足以依靠。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难才会蜂拥而起且难以平定。我曾经听说过: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气之人时,总是用他们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战胜对方,后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才能体现出来。可悲啊!世间的英雄,他们处在世上,也有幸运和不幸的区别呀!汉高祖、唐太宗是凭他们世上其他人的智勇而得天下;而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用智谋对付智谋,用勇力来攻击勇力,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互争斗,爪牙、气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他们的势力足以相互骚扰对方,却不能把对方一举消灭。在这个时候,可惜没有人以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从前项羽乘着百战百胜的威势,成为诸侯的盟主,叱咤风云,发泄着怒气,向西攻打刘邦,那情势飘摇浩荡就像狂风暴雨来临一般。天下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然而刘邦却凭借着看似不智不勇的方法,挡住了项羽进军的冲要之地,使项羽来回徘徊而不能前进,他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但最后能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死去,这是什么缘故呢?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使用,就必然有消耗竭尽之时,而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懈怠而不复振作。对方想用长处在短时间内制服我,我关上门将他挡在外面,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使他陷入攻不下想走却又不能退走的境地,那么项羽就已经失败了。现在曹操、孙权、刘备,都知道用他们的才能相搏,却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胜。世上议论的人说:“孙权比不上曹操,而刘备比不上孙权。”刘备只是智谋略缺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胜利,那也就够糊涂的了。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懂得刘邦使用这种才能的方法。过去刘邦用来使用自己的才能,他的方法有三个:先占据有利地势,以此显示他夺取天下的形势;大批招揽韩信、彭越这些才能出众的将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勇敢敏锐、刚烈勇猛的精神却不表现出来,来大大挫伤项羽猖狂的气势。这三个方法,三国的君主中都没有能施行的人。只有一个刘备接近却未能做到,而他内心却还有自以为是而沾沾自喜之情绪,想要装做愚笨却不能做到迟钝,想要做出果敢敏锐却不能达到。这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缠,还没有确定,因此所做的事不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放弃天下而进入巴蜀,是进入不合适的地方;用诸葛亮那治理国家的才能,却正处于纷乱的争战之中,是用了不恰当的将才;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不能避开自己的不足,亲自率兵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啊!当他在二袁之间疲于奔命,被吕布所困,在荆州仓皇狼狈,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志向,不能说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懂得用来发挥自己才能的方法。古代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