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325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七)立论角度设置策略要点:考虑论域(思考讨论的范围)、论题(思考讨论的问题)、论点(思考讨论的结果)考虑作文的可写性与可发挥性考虑读者阅读的接受度选择角度由“合适”到“最佳”。事物的多义性决定思维的广泛性:“一树梅花万首诗”多角度思维:从6W入手,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什么、怎么办。例1:话题:规则肯定角度:“规则成就方圆”否定角度:“规则锁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中间角度:“规则需要完善,需要进步”从主体出发:谁制定了规则,谁破坏着规则,谁在玩规则,谁来规范制定规则者从客体出发:规则束缚了谁、谁在规则下匍匐,规则解放了谁、谁在规则里自由穿行从时间角度:古代的规则(唐代的规则、清代的规则),现代的规则从空间角度:以西方的规则、东方的规则,校园里的规则,商场里的规则从身份角度:当官的规则,商人的规则,艺人的规则从事情的角度:游戏规则,球赛规则例2:话题“忙”官员:好官:忙百姓忧患,忙国家兴亡,忙集体利益,忙人类未来:孔繁森的忙 贪官:忙钱忙权忙名利忙地位,忙丢了百姓忙丢了性命:胡长青的忙 庸官:忙上司忙人缘忙报表忙统计忙汇报忙总结忙拆东墙补西墙商人:儒商:忙企业形象?忙企业文化? 奸商:忙制假售假?忙假冒伪劣?忙坑蒙拐骗? 官商:忙权钱交易?忙行贿受贿?忙定购倾销?医生:忙病人?忙红包?(正反)教师:忙课堂?忙家教?学生:忙学业?忙游戏?艺人:忙赚钱?忙扶贫?军人: 什么时候的忙:远古、唐宋、明清、现代;上班时、下班时;童年的忙、青年的忙、中年的忙、老年的忙;什么地方的忙:中、外;校园、社会;工厂、商场、战场;城市、乡村;忙什么事情:种田、打工、作业;旅游、聊天;做生意,演戏,作报告,为什么忙:生存,前途,命运,权势,国家,民族,未来,怎么忙:有序地忙,无序地忙;快乐地忙,痛苦地忙;大刀阔斧地忙,鸡毛蒜皮地忙(注: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忙,如果再细到个人,那就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忙,李白有李白的忙,乾隆有乾隆的忙。这么想下去我们的角度便丰富多彩了,如果我们再从地点、时间、事件、原因切分,角度更是无穷无尽。)正反角度赞成 忙: 忙好,忙出了前途,忙出了未来,忙出了充实人生;不赞成忙:忙不好,忙丢了健康,忙丢了亲情,忙丢了宁静的心。例3:话题:半与全褒“全”贬“半”: 所得为半、行程为半、美貌为半、成就为半;学业为半、分数为半;生为半、业为半;家为半、友为半;吃半、睡半、喜半、梦半半为人生常态,但能因为身在半中,就放弃全、放弃完美了吗?人在途中,就能忘却远方的家园吗?命途多舛,就能抛弃美好的理想吗?屡战屡败,就能折戟而返吗?一遭受挫,就能半途而废吗? 不歌颂半,不停步于半,不沉湎于半,不汲汲于半:看岁半后的春天,看月半后的十五,看家半后的破镜重圆,看情半后的终成眷属看银河上鹊桥连接的“全”看梁祝化蝶后双飞的“全”看苏轼竹杖芒鞋走过黄州惠州儋州的“全” 褒“半”贬“全”:审美观:朦胧美缺陷美距离美对比美映衬美悲剧美文学观绘画观建筑观园艺观朋友观家庭观娱乐观生活观生命观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不强求、不夸饰、不逾越、不满不漫闲适、恬淡、温和)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不满不全,满则溢,盈则亏,酒半酣正妙,花开半为俏犹抱琵琶半遮面半江瑟瑟半江红 )“半”“全”合一相生(无所谓褒贬):半乃全的一部分半乃全的过程半乃全的伏笔半乃全的积淀全乃半的结晶全乃半的终点全乃半的指向全乃半的明天半中有全,全中有半半即全,全即半半为虚,全亦为虚(人生只是一个圆,既然可以一死生,齐彭殇,为何不能等全半?例4“杨丽娟事件”(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杨丽娟:盲目追星的悲剧家庭纵容的恶果心理扭曲的追星一族极端事件与偏执人格媒体:媒体造星的弊病被媒体诱导(改造)的生活信息时代的眼球经济媒体的包装渲染与炒作媒体的良知与道德底线娱乐时代,谁在娱乐谁?谁吊起了大众娱乐的胃口?被媒体娱乐掉的真情与良知社会:社会教育的缺席铺天盖地的漫骂与诅咒,是谁冰冷了这个世界?看客的愤怒与兴奋信仰缺失的时代精神病与社会病社会干预机制与救助机制谁有资格对死亡(生命)说三道四?他们还有没有未来,谁给他们未来?如果这真是一场失败的策划不可理喻的事件主角和不可理喻的旁观者刘德华:例5:霍英东(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提炼角度:聚散财富:钱的意义 有钱的生命价值 财富是社会的什么符号 仇富的背后 中国的富人们 财富的入口与出口 财富与人生道:财富之道 人生之道 社会之道 因果之道 和谐之道 传奇穷与达忧患与安乐善行与善心中国的慈善事业例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心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提炼角度:智者、仁者与长者知识分子的良知仁爱与恕道,独立与平等,中西文化的交融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大家的“大”字例6: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温暖世道闲事与难事(闲心与爱心)公益是谁的事?一个农妇的活法在朴素教诲中成长的朴素人做一时的好人与做一世的好人做一件好事与做万千好事一个农妇的目光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美德与胸怀例7: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的阳光少年。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提炼角度: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和死神赛跑的孩子在悲哀中欢快地燃烧被善良点亮的生命被别人点亮与点亮别人揣着梦想前行生命之旅,感恩之旅例8:微尘(“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提炼角度:“微尘”大爱渺小与伟大城市的良心微尘汇聚,细水成流来自身边的“微尘”一个爱心符号的背后(社会道义、慈善、公益、奉献、公民素质、社会风气、帮助、城市救助、机制)与名利无关提示1:一、学习在同一个观点下、在同一个层面上找到合适的切分角度。如责任可切分为这样并列的三个层次:对待社会、对待历史、对待自然;还可切分:对社会的、对父母的、对自己的;还可切分:抚养责任、教育责任、爱的责任等等。二、学习给切分好的角度拟成相互照应的几句话,即分论点。以上面切分为例,可拟为:1、责任是我们对待社会的一种态度;责任是我们对待历史的一种态度;责任是我们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2、责任是我们对社会的担当,对父母的承诺,对自己的交代。3、给他温饱,是抚养的责任;让他明理,是教育的责任;使他有情,是爱的责任。等等。三、在每一个分论点后,有足以证明的材料,形成稳稳实实的本论。框架如下:论点一,证明;论点二,证明;论点三,证明四、并列展开的前后有总领和总结,构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或者说序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说;明确主张;预示论点等)、本论、结论(综合论点;对论点反复强调等)提示2:可以操作的一些小技巧:一、拟小标题,使并列的角度更清晰。二、注意过渡段、提示语的写作。三、分说与分说之间形成呼应。四、可以对照方式展开。提示3:考生最常见错误:一、 论证的角度不在一个平面上。二、 论证的角度虽有不同,但有交叉的关系。三、 角度重叠。四、 角度提领语平板,少概括力。五、 此角度与彼角度之间缺少呼应。2009年高考作文压轴经典训练实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写作提示: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含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调出色彩、调出健康、调出好心情、调出自我的认识。“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对生命的个性化感悟。色彩的象征含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也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生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的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色彩,他(她)为其奋斗思想、历程、结局等;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等;可以写正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涂抹上汨罗江一般的颜色,司马迁为生命涂抹上黄土地一般的颜色,陶渊明为生命涂抹上秋菊一般的颜色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都可写。【例文展示】 1、为生命着色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要依赖别人着色题记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秋的金黄世界还是冬的洁白剔透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灰 ,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点评】在众多的文章中,这篇自己站了起来,令人过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东坡,灰色陈子昂,陆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红色陆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灿烂中交融,这绝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长期的阅读与冷静的思考. 2、为生命着色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让生命存在,而且是多彩的存在,这是我们全人类的责任.题记纺衣车间的女工用单针走线来衡量她们的生命,所以她们生活的色彩是单调的;田间辛苦劳作而仍入不敷出的农民用耕耘的田的块数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生活的色彩是黯淡而痛苦的;一个文艺工作者用还有多少期泰晤士报未读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生活的色彩是充满憧憬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涂着一种属于自己的颜色,无人能取代与更改,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平凡的草一样,却有着各自骄傲的理由.是的,我们是幸福的,比起他们:当肆虐的海啸袭击那片土地时,那些惊惶而不知所措的受灾人民,他们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当那些饥民由于长期没有进食,无力站立,匍匐在干涸的土地上.看到那双似鹰爪的小手又能让我们用何种颜色描述他们的生命;当求知的眼神通过那纯净而充满期待的眼神而展现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读懂了他们生命的颜色;当井矿下塌,看到亲人被活埋于井下,老母或妻儿哭的死去活来,我们一定领悟得到他们生命的色彩.于是在痛定思痛中,我们明白:为生命着色,不仅为自己,如果有余力,也应想到那些无力为自己着色的人们.德雷莎放弃了自己优越德的生活条件,走出高墙,走入贫民窟,将爱带到了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一颗平凡的心,自由的给,自由的爱,直到它受到伤害比起她,我们大可不必这么伤感,只需付出力所能及的一份.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们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珍爱生命的缘故.是的,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不仅让生命存在,而且让它存在的多彩,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很喜欢泰戈尔的这样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于是,我给自己的生命涂上了夏花和秋叶的颜色而明白行动就是这支涂色笔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点评】套用一位扶贫大学生的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副担子,那就是让生命多彩的存在,不仅为自己,更为全人类.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作者那颗坚强博爱的心,不禁被他感动,为他喝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 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某一个方面切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入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得到现实利益又时常以放弃原则为代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入”,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入”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阔、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和谐地统一。【例文】 执子与通子艾子得美酒而赞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静静品味这个颇有雅趣的小故事,只觉其妙不可言。短短数语,竟使两种人生的哲学突出于纸上,兀立于我的面前“执”和“通”!由此,我便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执”与“通”之争,想到这悠悠千载中的执子们和通子们。执子们具有的是不屈的精神,他们固守,他们追求,他们选择的是苦涩、壮烈而又凄美的人生。而通子们拥有的却是通达、超然的智慧,他们洞察,他们解脱,他们选择的是淡远恬静而又平和的日子。大约正是因为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执子们的执着,有通子们的通达,中国的历史才被牵扯得如此摇曳多姿,演绎得这般精彩纷呈。执子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抱定自己的理想,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天真得可爱又执着得令人心酸。他们如雄鹰,在理想的天空里翱翔,又重重地撞在现实的绝壁上。头撞破了,热血飞溅出来,可心却还是向着九万里的重霄。瘦骨嶙峋,槁项黄馘的执子们不顾楚狂的凤歌之笑,不顾渔夫的好言相劝,他们不顾世俗之讥、小人之谤,他们“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执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他们痴到了“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地步。宁可痛苦也不甘放弃;明知路长,却依旧求索。直到铁鞋踏破,沈腰潘鬓消磨;功业未建,独怆然而泣下。是他们的热情点燃了历史天空中的云霞,是他们的血泪染红了文化车辙中的紫杜鹃。因此,这样的执子们总是使我们感于心,伤于怀,然后禁不住潸然落下千行泪。而通子们呢,则是令人叹服的。那样的智慧,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气度。他们也许又有点狡猾:既然冷眼看穿了这个世界,就怀揣着一副热肠去用一种通达的态度来生活。于是潇洒是属于他们的,闲雅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垂钓于濮水,采菊于东篱,幽居于竹林,泛舟于赤壁。他们行吟高歌,他们临风长啸。他们之中有的也曾是执子,或许是不堪一勺水也不得吞,或许是在某个瞬间悟出了什么,于是他们就成了通子。通子们以为:宠辱何必看得那么重,凡事何必去认那个真?他们曳尾于途中,他们委心任去留。他们有“且乐生前酒一杯,何须生后千载名”的豪放,他们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情,他们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因此,通子们总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愉悦,感到这个世界还有宁静和美好。是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闲看花开花落,淡观云卷云舒的超脱,是他们让我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的所在。我敬慕执子,我也喜欢通子。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这是不一样的选择,却是一样的美。朋友,你是愿意做执子,还是愿意做通子呢?不过,我暗暗地想:如果用执子的执着来追求美好的梦想,而用通子的通达来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那一定又是另一种境界的美吧。执子,通子。执耶?通耶?此间有多少世间的玄奥,人生的哲思啊!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这是什么?”“这是舌头。”“牙齿呢?”老子回答:“掉光了!”长枞又问:“明白了吗?老子想了一想,说:“谢谢老师,我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长枞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老子的老师似乎是要告诉他“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似乎与当今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但若将“刚”和“柔”细解,了解到它们的各个引申义,将会很容易得到三个立意:1不要太“刚”,要“柔”;2若无“刚”,有“柔”又有何用;3“刚”极则易折,“柔”极则易屈,“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如果说“刚柔”并济,便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论述:1“刚而无柔,刚愎自用,脆若折枝”;2“柔而无刚,奴颜屈膝,卑如蝼蚁”; 3“刚柔并济,恩威并重,坚如磐石”。若文中再用例证诸如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李陵、苏武、蔺相如、廉颇、触龙、秦始皇等,便可使文章气势雄浑、严谨缜密。文中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切身体验表达独特感悟,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应根据自己对情景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或者叙写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或者描述评点生活现象;或者记叙阐述文化意蕴的内涵。总之,立意关键在于对“刚柔”理性的思考,思想不要偏激。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考生的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事实和名言警句,或者偏向新奇的构思,盲目追求“另类”,信马由缰,漫无边际,将不会有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