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高中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286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高中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恩施高中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恩施高中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一下第二次统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二牛抬杠曾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农业生产形式,下图中“X”处所连接的应该是下面的哪项工具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 C D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4.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他在市场购买珐琅彩瓷器时使用交子B他喜欢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C他去农田参观时对筒车赞叹不已D他发现中国商人出海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5.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此图有错误,请问中最有可能出现在北宋的是州桥夜市彩瓷作坊徽州商馆瓦子A B C D6、下列诗句能够侧面地反映唐朝的一些景况。其反映的主要角度依次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田畦。”“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A手工业农业城市建筑娱乐活动B城市建筑手工业娱乐活动农业C手工业娱乐活动农业城市建筑D娱乐活动农业城市建筑手工业7.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从材料看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有 适时改行易业 丝织品品种多 丝织品质量高 注重扩大再生产A B C D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ABCD9.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政府不再推行专卖制度 10.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1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 “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哪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A把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 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成果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2“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 B C D13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英国步枪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火炮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火药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141 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15.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16“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价的科技发明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狄塞尔发明内燃机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7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8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20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所以中国经济结构真正开始变动始于A宋朝 B明中后期 C鸦片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2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在中国开设工厂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22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2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24.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25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6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27有报纸载文感叹:“我之工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A国民政府成立时 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28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9.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30深圳特区酝酿将一市两制范围扩大到六区,新增达到两区将享受: A高度自制权 B特殊社会制度 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经济政策第卷 非选题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 31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三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四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3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6分)(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4)你认为材料反映的现象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32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但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 主题一 人类文明的转型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1) 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3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2分)主题二“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出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问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 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这是西洋人的赛奇会,”清政府这样定义世博会,在他们眼中,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 而有个中国商人徐荣村偶然获悉英国要举办工业博览会,出于商业敏感,他把自己经营的丝绸“荣记湖丝”捆成12包,装上货船送往英国,摆到中国馆展出,并最终荣获优质奖牌。 中国周刊 中国走向世界之旅 一切始于“赛奇会”材料四 西学与新潮一书中曾这样回忆1851年前后中国的景象:大清王朝对一切并不自觉,亿万人民仍旧悠然自得地过日子,像过去一样,从摇篮到坟墓。一部分人开始采购外国货,有的为了实用,有的为了享受,对变化以及其必然产生的结果茫然无知。(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是什么? (4分) 请从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分析为什么清政府和亿万中国人对此次世博会的态度是“冷漠” 的“茫然无知”的?(8分)材料五 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3)结合材料五,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2分)及其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2分)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一下第二次统考历史试卷答案1.B 2.C 3.B 4.C 5.C 6.D 7.D 8.B 9.A 10.B 11.A 12.C 13.B 14.C 15.A 16.B 17.B 18.B 19.A 20.D 21.D 22.C 23.D 24.C 25.A 26.(1)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7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6份)(2)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4分)教训:必须精简行政机构,裁撤冗员。(2分)27.(1)实质:土地等生产质量由私有转变为公有。(2分)(2)状况:继续增长。(2分)原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不同:材料一中土地归集体使用;材料三中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经营,家庭拥有土地的使用权(4分)28.(1)主要意图:肯定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分)(2)特点:在外来侵略的冲击下开始;起步晚,起点低;近代化的程度比较缓慢(6分)(3)技术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政治因素:早期工业化国家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4分,各答出一点即可)29.(1)“古典经济理论”:自由资本或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1分)“新理论”,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分)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6分,答出三点即可)(2)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2分)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恶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消弱。(2分)(3)经验:采取任何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经济发展模式要随着经济发展变化适时调整。(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