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48104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毛泽东诗词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气贯长虹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忆秦娥娄山关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全文描写了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反映出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可的战斗雄姿。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写的,全诗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虽只有短短五十六个字,却用红军跋涉的脚步把千山万水串在一起;这首诗记录的时空内涵虽只有一年的跨度,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遥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4.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长征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重难点分析:通过课下搜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之难,使学生进入那一段悲壮的历史时空。通过阅读资料,借助工具书,经过反复朗读,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及想象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交流来理解体会诗词的意思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长征精神。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查阅有关长征的故事资料,相关的视频、音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一)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二)教师简介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11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三)了解毛泽东(出示课件)。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毛泽东青年时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从那时起就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思想家,而且是造诣颇深的文学家和诗人。毛泽东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毛泽东诗词等。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将永载史册。(四)出示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本词的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二、听录音,整体感知。(出示视频1)(一)首先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给一些字正音,如:咽、血等字,同时让学生体会一下录音在读的时候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二)听完录音后,让学生跟着录音读,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来。三、品读诗词,理解意思,体会情感。(一)合作学习、深入理解。1这首诗分上阕和下阕,请你仔细读一读,想想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1)学生自读学习。(2)小组交流。 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含义:(出示课件)烈:表现西风的猛烈。长:表现无边无涯的天空。碎:使人听到了马蹄之声。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通过理解雁和月在古代诗词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1)(出示课件)边读边想上阙红军在向娄山关进军途中的情景,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着红军战士那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晨,战士们紧张、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凌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2)从上阙描述的情景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出示课件)“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点明时间、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视觉、听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3)出示课件: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霜晨月”重复上句,固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这重复却承上启下,恰到好处地又一次强调了行军的艰苦,从而引出下文对红军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之状的侧笔描写: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进,蹄声细碎杂乱;军号声为凛冽的西风所切割和撕裂,断断续续,慷慨悲壮。(4)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给我们展现了美丽而带几分悲壮的如画境界。虽然没有一字说到人,听不到一点人语声,但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听见的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的确让我们有一种阴沉抑郁的感觉。3. 边读边想下阙红军在向娄山关进军途中的情景,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在感慨什么呢?(1)理解词语:(出示课件)漫道:不要说。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从头越”三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的运用,但这苍凉之中,却又透露出昂扬豪迈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昂扬豪迈与冷峻沉重相交融,遂使这两句包含悲壮美,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感到一种哀兵必胜的壮烈情怀。(2)作者通过看到的景象,抒发怎样的感慨?(出示课件)“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不仅仅是忆秦娥的词牌格律,在诗人心里还有这样一层意思。“而今”和以往相比,大不相同。革命前进的征途上艰难险阻重重,以前错误的领导虽然使革命和红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确立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就是从头做起,重头再来,也一定能取得胜利,表达了必胜的决心。(二)品味诗词中的画面。(出示课件)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读到此句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认为其中传递出一中怎样的情感?2有的同学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不仅仅描绘了诗人站在娄山关上所看到的景色,它还应该包含着诗人强烈的情感。你的看法是什么?(三)写作手法。(出示课件)1. 风格上:上阕的悲凉沉郁与下阕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2. 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自然景物。 暗:革命精神实:行军的所见所闻所感。 虚:娄山关的激战。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四、配乐朗读,情感升华。(播放视频1)这首诗引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自然入题。(一)背诵忆秦娥娄山关,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感受他那博大豪迈的胸襟,走近长征,感受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七律长征。(出示课件)(二)出示课件,介绍创作背景: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三)读课题,要引导学生读出气势磅礴的感觉。二、初读读课文,整体感悟。(一)出示课件,听朗读的录音,把握节奏。(二)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三)出示课件,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四)这首诗的体裁是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一)理解句子中的字词意思。1. (出示课件)有关长征的评价,理解长征的意义。2. 联系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借助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思考: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克服重重苦难,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历史的战略转移。长征诗中介绍了长征走过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怎样的情景?根据你的理解,给下面的图片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句。(出示课件)3.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从哪些诗句中又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预设一:从“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感受到了长征路途之险之难。(1)(出示课件)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2)讨论: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3)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读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预设二: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无数次战斗,牺牲了无数战士,长征不仅苦,而且难。(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播放视频二、三、四)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2)理解诗句,感受“暖”“寒”不仅是在说天气,也在说人的感受。情景交融。水拍云崖形象地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一个“暖”字既写出了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出示课件)桥横铁索形象地写出了泸定桥危险,寒“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出示课件)预设三: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想象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场景吗?红军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播放视频五)“更喜”承上文而来,对上文的感情的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了,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自然更胜一筹。“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出示课件)(2)如果说翻五岭,走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翻过雪山带给敌人的又是什么呢?(3)展示三军会师的场景,(出示课件)是围追堵截的失败,是红军走出胜利的开始。预设四: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时你心情与开始朗读有什么不同?(1)(出示课件)概述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回顾全诗并拓展长征的意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出示课件)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不惧艰难,团结一心,意志坚定的民族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播放祖国在发展中弘扬长征精神的事例。五、音乐欣赏,回归文本。带着不惧艰难,为中华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到词的背诵中去吧!播放视频六,以唱代诵。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继续背诵2自己评析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22 狼牙山五壮士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气贯长虹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 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斩钉截铁”、“壮士”、“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英雄的壮举和感人的话语中,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机会,通过自读、自悟,以读促情,以情带读,分享学习快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由此而产生一次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而深深地扎根在全体学生思想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重难点分析: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2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二)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三)由课题“士”展开,“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能得到“士”这个称呼的人,是受人尊敬的。1学生用“士”组词,教师板书有价值的词语。2这些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吗?预设:“战士”就是指部队里的士兵,他们都参加作战的。“勇士”就是指非常勇敢的人。“烈士”就是指在跟敌人作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士。“壮士”就是指很壮烈很勇敢的战士。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课件)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在狼牙山之巅,我们的五壮士是怎样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的?(一)听课文朗读,思考:1听录音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词。2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出来。(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2交流自己预习所得,探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重点检查部分词语(出示课件)(三)整体感知课文。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课件出示: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标出来。(二)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三)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读一读战斗英雄的故事。第二课时一、精品细读,内化情感。(一)接受任务。(出示课件)1说说五位战士接受了什么任务。2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对比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歼敌,不怕牺牲。(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的1941年秋,走近狼牙山看看五位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预设一:他们是怎样诱敌上山的?(出示课件)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大声读一读。预设二:请同学们自由读(出示课件)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吧! 1战士们怎样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2指明读,说说壮士是怎样对敌的,五壮士的描写中那个词运用的好?(出示课件)3面对这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你想说什么吗?预设三:正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正因为他们的奋不顾身,所以敌人引读。“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引导学生五位壮士与许多、横七竖八对比,体会壮士壮举。(三)引上绝路。五位战士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词语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预设一:壮士们把敌人引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出示课件)预设二: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预设三:交流感动的词语。(出示课件)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斩钉截铁”引导学生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指导学生“走!”朗读,从读中感悟壮士的决心。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他们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铁铮铮的汉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学生齐读)(四)顶峰歼敌。在顶峰歼敌之中,写得最详细,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请找出句子同桌读一读,并说说理由。预设一:(出示课件)1下面这段话的哪几个动作表现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2“砸”,你能换个词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其他字,而要用“砸”?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加以体会人物情感。3用心地读这几个句子。预设二: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出示课件)五壮士猛地举起石头,狠很地砸向敌人。深入体会决心、仇恨。1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可恶的日寇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犯下了许许多多的滔天大罪。请学生说一说电影中看到的日寇的罪行。例如中国兄弟连中就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村庄在一夜之间全村的人都被日寇杀光。狼毒花中的日寇更是残忍,不过不招供,就割去一个耳朵,再不说就挖去一双眼睛,他们就是这样的折磨、残害我们的中国人。当时,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到了2100万人。同学们,这一个个死去的可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啊。2引读:此时此刻,相信你们对五壮士的决心、仇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决心和仇恨在你们心中燃起,同样在五壮士的心中熊熊燃烧。他们就用石头向敌人讨回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让我们带着这份坚定的决心,满腔的仇恨再读这段话。3说说对“像雹子”这个词的理解。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预设三:又一批敌人上来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这句话中动作描写还在哪里?(五)壮烈跳崖。(播放视频二)一同感受壮士的英雄气概。1(出示课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壮士们想什么?2(出示课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你怎样读这豪言壮语?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读到这里你会用怎样词语赞颂这些壮士?二、回顾全文,提炼升华。(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二)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碑,为什么说是五“勇士”。(三)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或者为纪念碑写碑文。三、总结写作方法。1. 提炼本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表现主人公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2本文详略得当: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四、拓展练习。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办一期“看英雄、学英雄”的手抄报。23* 小英雄雨来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气贯长虹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2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3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品读、交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2品味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重难点分析:1这篇课文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采取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速度默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三种要求,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2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品析重点句、段,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3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1提前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课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谈话导入。 (二)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介绍作品的影响及故事梗概。(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播放课文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思考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出示课件)(三)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读书方法。(一)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二)以第一部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家乡美,他的游泳本领高。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小组内交流,统一自学的结果。(出示课件)1雨来游泳本领高 (游泳) 2雨来上夜校念书 (读书)3雨来掩护李大叔 (掩护)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斗争)5以为雨来牺牲 (逃走) 6雨来没有死 (脱险)四、快速地读课文,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重点切入,体会情感,感悟品质。(一)(出示课件)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二)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着重点拨:1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出示课件)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2雨来与鬼子作斗争。(出示课件)预设一:鬼子给雨来松绑,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雨来说他什么也没看见。预设二: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可是雨来不要。预设三: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引导学生理解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3误认为雨来牺牲。(出示课件)预设一:村里的人听到枪响,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好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4脱险。(出示课件) 原来在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了河里来。利用自身特点从鬼子手中逃脱,突出雨来机智勇敢。二、品析重点句,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雨来为什么如此机智勇敢的和敌人斗争呢?(出示课件)(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文中两次提到。1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二)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出示课件)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文章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正是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占!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是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引导学生理解侧面烘托乡亲们痛惜失去雨来的悲愤和暂时的沉默心情。三、品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一)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二)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三)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四)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五)乡亲们的赞叹,直接点明雨来的品质。(六)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四、师生总结,主题升华。学生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五、课外拓展训练。(一)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二)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三)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四)写一篇读后感。24* 勇者的面对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气贯长虹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女孩儿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日本青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经历的记忆与客观、公正的认识以及对和平的呼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历史名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两条叙述线索,整体把握课文大意。3.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上下文、朗读联想以及对比阅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4. 结合课外阅读,收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史实,充实自己的语文资料库。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2. 通过小组学习,把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表达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培养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重难点分析:1. 本课所处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课文中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历史名词,收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史实,及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2.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两条叙述线索,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课前准备:1. 结合课外阅读,收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资料,充实自己的语文资料库。2. 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一)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二)(出示课件)我们一起走进了那段充满血和泪的历史,走进了那段充满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我想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更加珍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实直面这段历史,也需要勇气,出示课题:勇者的面对。(三)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勇者”?本课的“勇者”又是指谁呢?二、疏通字词,初读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2. 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它。(出示课件)(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偏见”、“狭隘”、“滔滔不绝”、“触目惊心”、“义不容辞”。(2)运用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词语“嘲讽”、“轻蔑”、“流露”。(3)运用联想画面、朗读体验方式理解词语有“目瞪口呆”、“正视”、“固执”、“由衷”“警惕”、“心平气和”、“死不瞑目”。(4)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三、同桌互读,概述文章大意。 凭借所给的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课文先讲了接着讲了然后讲了最后讲了四、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一)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人物的内心情感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有两条线索始终贯穿全文,第一条是事情发展的明线,第二条是人物内心变化的暗线。五、品读课文,体味主人公的情感。由于一个普通中国女孩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日本青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这位青年能直面中国和历史。(一)请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勾画出山崎的变化和女孩的言行,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评点标注。1. 交流“改变前”的态度。(出示课件)山崎:妄自尊大的分辨他不禁一愣,盯着我说“你们支那女孩儿都是这样无礼吗”;强词夺理的争辩山崎垂下眼帘“但对中国我还是了解一点儿的”;理屈词穷的狡辩他不服气地说“我们是受害者!那些伟大的军人本来就要胜利的。” 从假有礼真无知真无理真偏执无知与固执的争辩由衷地赞叹勇敢的正视历史 ,体会山崎语言的转变,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他的语气。(出示课件)女孩的神情:忍不住严肃应声而答正视着山崎,一字一句地说不禁长叹 表现出女孩的机敏、智慧、气节。体会女孩的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带着自己的理解读。2. 交流“改变中”的态度。山崎:(出示课件)作者使用了“滔滔不绝”、“由衷地发出一声声赞叹”这些词语来表达山崎的态度变化,与此前形成鲜明对照。我:作者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国人不会用仇恨对待过去。我只想请你正视所有发生过的事实”,犹如夜空中的炸雷,震醒了山崎的蒙昧。3. 最后山崎和我各是什么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方面,为全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让人心中平添一丝欣慰;另一方面,用真诚与正义唤醒着日本民族的良知,表现出以作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希望日本人民正视历史、面对事实,共同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心声。六、回归课题,情感升华。(一)你认为谁是勇者?为什么? (出示课件)1. 山崎是勇者,敢于正视自己民族不光彩的历史。2. 本文的中国女孩是勇者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想方设法。小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为民族自由、独立抛头颅,撒热血是勇者。但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据理力争也是勇者,这是普通公民平凡而伟大的爱国情怀的流露。(二)课题为什么叫“勇者的面对”?七、拓展作业,提高能力。目前,日本还有许多右翼分子企图掩盖日军侵华的历史真相,许多像山崎一样的日本青年不了解那段历史。请你给日本小朋友写封信,把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告诉他们。25 詹天佑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气贯长虹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文以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并抄写喜欢的词句。3.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4.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领悟其作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杰出、爱国”抓住具体事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分组探究、动手实践、视频展示、朗读感悟而展开,以此为线索,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围绕中心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困难的,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弄清“人”字形线路是怎样解决坡度大这一困难的,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课前准备: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课件,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走进那没有战火的战场,认识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一)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同桌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并用简短的话语介绍给大家詹天佑。(二)出示课题,分析课文以人物名字命题文章的特点。(出示课件)根据预习说说本文讲一件什么事。 二、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一)速读课文,思考:1. 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 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3. 小组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二)理解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杰出、爱国的含义。(三)课文围绕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写了哪几件事?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四)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 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四、了解背景,研读体会。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出示课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一)当时的情况怎样?预设一:(出示课件)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1.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2. 教师补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3. 感情朗读。预设二:(出示课件)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1. 指名交流感受。体会帝国主义狂妄自大。2. 体会“要挟”的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预设三:(出示课件)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1. 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2. 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认为当时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这条铁路。再过几十年也修不了,要修这条铁路,只有依靠外国人。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体会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府蔑视。(二)当地的情况怎样?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1. 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2. 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三)想象全国人民当时的反映如何?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四)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五、教师小结。 (一)再读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有什么体会? (二)小结:1905年,正是清朝末年,那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多么了不起呀!第二课时一、导入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表现了詹天佑有什么样的精神?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可以采用朗读、点评、画图、演示等方法。(二)交流: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是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三)先自己自学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二、抓住重点,分层理解。(一)“勘测线路”: 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1. 所说。(出示课件)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3)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创设朗读的情景:预设一: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生读)预设二: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生读)预设三: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既严厉而又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女生齐读)2. 所做。(出示课件)预设一:“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勘测,经过周密计算。”预设二:“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勘查工作的艰辛。预设三:白天“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在煤油灯下绘图,计算。”想象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预设四:“为寻找一条合适的路线,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体会詹天佑的身先士卒和虚心求教。通过朗读来表现他克服困难,工作认真、细致、严密,加深体会、理解。3. 所想。(出示课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1)课件出示补充资料,介绍詹天佑修铁路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表现詹天佑修铁路的艰辛。(2)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条铁路修筑的意义。(出示课件)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3)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决心。(出示课件)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二)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 (出示课件)填写表格(困难、做法、好处)。2. (出示课件)展示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开凿发。思考:同样是隧道,詹天佑采取的开凿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居庸关采取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八达岭采取中部凿井法,詹天佑能够根据不同的山势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总结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3. 齐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勘测,经过周密计算。(出示课件)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三)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1. 播放视频人字形线路。2. 按照课件的演示,学生分小组模拟人字形线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3. 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侧重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你的自豪、读出你的扬眉吐气。(出示课件)(二)讨论: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 (三)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 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 想象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四)抓词语促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赞叹不已”一词,展开合理想象:外宾会怎样赞叹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所做的贡献,请同学们默读。课件出示:京张铁路1905年动工,1909年8月竣工,比预计提早两年,经费节约28万两白银,全部费用占外国估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怎能不备受赞叹呢!它是中国铁路的开端,詹天佑是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铁路之父。(五)启发谈话,促想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可以用对联、诗句、碑文、颁奖词等不同形式概括他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六)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七)总结全文。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帝国主义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超群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五、拓展作业。(一)阅读爱国英雄的书籍、故事,并写出读后感。(二)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召开一次故事会。阅读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