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018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划分表单元序号单元名称单元内容备注一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三生命之源水1、生命离不开水2、观察水3、家乡的水资源4、地球上的水四关心天气1、谁最关心天气2、测气温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五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的材料2、研究纸3、我们穿什么4、玻璃和陶瓷5、材料的使用与环境六观察与测量1、观察与描述2、用工具测量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2、能从吹泡泡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知识和技能:1、知道科学是什么。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想知道,爱提问。二、教学准备:肥皂水、洗涤剂、甘油等配制吹泡泡的液体,塑料吸管,铅丝或铁丝。三、教学过程:一、揭题:“科学是”二、新课1、教师提问:当你听到“科学”一词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并作说明。(学生写或画,教师巡视)2、学生把写的或画的“科学”向全班作说明。3、阅读给小朋友的一封信。4、看爱因斯坦的图,并读他的名言。(1)有谁知道爱因斯坦的故事?(2)他有什么功绩?5、看书本上第2、3页的卡通画。(1)他们在做什么?(2)这幅画中哪里有科学?(3)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科学?6、阅读并观察书本第3页上半页的内容。(1)让学生自己说出内容。(2)有谁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吹泡泡。(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2)想一想为什么别人吹的大?(3)在吹泡泡的过程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提供材料,学生游戏,并且观察提问)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2、会提问题。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准备:吸管、肥皂水、灯泡、各种玩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是科学?3、你知道哪些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你又发现了哪些科学?二、新课1、老师出示灯泡,问:(1)这是什么?(2)有谁知道是谁发明了灯泡?2、介绍爱迪生:(1)学生介绍。(2)老师补充。3、教师提问:我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成功率、外形、色泽等方面进行比较)4、完成书本上第24页的表格。5、游戏:(1)你带来了哪些好玩的东西?老师可以让你玩五分钟,但有个条件,每人必须要从玩玩具的过程中提出问题。(2)开始玩玩具。(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当堂解决。6、观察书本第6页:(1)什么是科学?(2)蝴蝶的外形?(3)教师小结:这是自然科学,不能胡编乱造,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三、巩固1、请每一位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提出几个有关科学的问题。2、完成书本上第74页表格。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纸、笔、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物体可以分为哪两种?2、什么叫生物?3、生物包括什么?二、新课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要寻找生物,看谁知道的多?2、揭题:“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教师提问:(1)你知道哪些动物?(学生回答:牛、马、羊等)(2)你知道哪些植物?(学生回答:松树等)(3)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颜色等,为什么都叫它们为生物呢?(有生命)4、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学生讨论。(2)学生汇报。(3)老师总结:a、生物都能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d、生物都要吸收水分、阳光等。所以,我们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三、实践活动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学生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2)做记录。(3)汇报结果。(比一比,谁寻找到的多,懂的多。把找来的生物记录下来,不知名的画下来)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纸、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生物包括什么?2、你知道哪些植物?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二、新课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4、仿述: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如书本第11页)5、观察书本上第12页。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6、比较不同相同1、叶子形状不一样。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4、茎的粗细不一样1、都有根、茎、叶。2、都有花、果实。3、都有种子。4、都需要阳光和水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二、教学准备:各种标本、动物图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知道哪些动物?2、它们生活在哪里?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二、新课1、揭题:“动物的不同与相同”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3、它们叫什么名字?生活在哪里?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有四条腿。(2)都有两只耳朵。(3)都能繁殖后代。(4)都要吃东西不同点:(1)吃的食物不一样。(2)大小不一样。(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6、分类,并完成表格。分类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动物名称 4、植物动物人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二、教学准备: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3、人是不是动物?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二、新课1、揭题:“植物;动物;人”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相同点:(1)都是生物。(2)都会生长。(3)都需要水、阳光。(4)都需要营养不同点:(1)兔子会运动。(2)兔子有血、肉、骨。(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3、观察书本上第18页。(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2)这样有什么好处?(3)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1)老虎和松树(2)鱼和水草(3)袋鼠和树叶(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5、人(1)人是动物吗?(2)为什么?(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生命离不开水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情感、态度与日俱增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植物、动物、人体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三、教学内容一、教学引入: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你,小草;因为有你,;”提问:你们猜猜这首诗中赞美的是谁?为什么水使小草变得嫩绿,使鱼儿游得欢畅,使地球变得美丽?归纳总结:水是生命之源。二、生命离不开水1、提要求:生命离不开水的事例很多,每人在小组内说出10个,把本组的共同观点写在或画在白纸上。2、学生讨论。3、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4、老师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感受并比较植物体内的水分1、请学生出示各组的水果。2、启发学生想办法挤出水果中的水分,确定使用一至两种办法进行活动。3、告知学生挤水的目的。学生挤水分前要求每种植物的量大致一样4、学生汇报结果(哪种植物中的水分多和哪种植物中的水分少)和感受。四、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1、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分吗?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分?2、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3、学生和老师再补充其它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吃的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分,补充我们人体活动的需要。五、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1、提问:怎样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学生讨论:小草放在什么样的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3、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可以用试管,也可以用小玻璃瓶代替。三、布置作业课后观察小草喝水的情况,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观察水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学生准备: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描述水。导入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这普普通通的水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吧!1、教师出示一杯水,说:“这是一杯普通的水,请你们利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可利用的物体,观察这杯看似熟悉的水,希望你们有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下来。也可以画大星、小星来表示你们的大发现和小发现。2、学生分组活动。3、教师巡视,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水,并在适当的机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水被溅出、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从多种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5、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重点词语板书,并强调我们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水的性质。6、各组比赛:找出六种液体中哪一杯是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最科学的方法:一看、二闻、三尝。教师强调: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二、认识水的溶解现象1、教师问:“同学们,喝过糖水吗?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制作糖水的过程中,你发现过什么现象?”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3、教师请学生带着“方糖在水中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实验,想想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方糖在水中已经溶解。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到小组内倾听,并启发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证实方糖已在水中溶解。5、学生汇报。6、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溶解在水中。7、请学生谈谈对溶解的理解。8、学生动手实践:做一杯快餐汤,教师可提醒学生:除了用学具外,还可以9、用其它调料,比一比,哪一组做的汤最好吃。10、学生谈本组做汤的方法,品尝效果外,还要谈谈新的发现。三、布置作业: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第二课时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1、认识毛细现象。(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水的一些性质。今天,我们继续观察、实验,认识水的其它性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到底往哪里流?(2)老师说明实验要求: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真是这样吗?(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4)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5)教师小结:科学上把水沿着缝隙往上爬或四周散开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2、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导入:刚才实验,我们发现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它水还有更神奇的地方,不信,大家试试。(2)教师讲解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要求:每次滴一滴水,记住水溢出来时,一共多少滴?要从各个角度观察硬币上的水。先猜测,做好记录,再实验验证。(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水溢出硬币前,水的前面呈什么形状。(4)学生汇报。(5)教师讲述:水的表面张力有多大呢?让我们继续实验。强调: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或小钉子要从杯边缘慢慢放;先猜测,再实验。(6)学生分组实验,并试着对现象做出解释。(7)给学生一个问题:让瓶盖停在水中间。这是一个拓展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8)给学生一个问题:让瓶盖停在水中间。这是一个拓展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动脑想一候、动手试一试。3、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和感想。3、家乡的水资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利用科学思维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表达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3、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我国缺水城市的统计图、本地水污染的资料及图片。提前调查学校附近的水域,选择已被污染的水域带领学生考察。调查计划表,配好的四种污水:洗衣粉水、洗头液水、洗涤剂水、肥皂水。学生准备:自带1-2种洗涤用品,记录本,彩笔。第一课时1、导入阶段(1)教师提问:“关于家乡的水,你知道哪些事情?还想知道哪些事情?”学生可能说出一些有关家乡水的事情,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家乡的水是怎么污染的?喝了污染的水,人会得什么病?污染的水对植物、动物有多大影响?(2)教师引导学生把众多问题归类,确定几个小专题。如:家乡水状况污染水对动物的影响污染水对植物的影响污染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水污染的原因(3)按对问题的兴趣或家庭距离的远近自由分组,并给本组起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自荐或推荐组长。(4)在组长的带领下,全体组员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表。(5)各组汇报调查计划,其它组提出意见或建议。(6)师生共同修改、完善调查计划。2、调查阶段(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考察学校附近的污染水域,寻找污染源。建议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污染的场面,学生还可以带瓶子,取些污染的水做样品,观察其颜色、气味(2)在小组长带领下,学生访问有关专家或家长、教师等。建议带录音机录音。(3)小组成员到新产品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以上活动,教师一定要强调注意安全。3、整理阶段(1)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析、处理、加工有关资料,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汇报。(2)组内各成员确定自己的汇报内容和形式,教师到各组倾听,教师给各小组提出汇报内容和形式的建议。第二课时4、汇报阶段(1)教师导入:“经过同学们的大量调查研究,你们对家乡水资源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在请各小组汇报。”(2)各组采用演讲、图片、图画、录像、实验等形式汇报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评价汇报组的表现。争取形成互相交流、互相激励的氛围。(3)教师小结: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很惊喜。短短几天时间,你们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充分说明家乡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状况,你们真的很棒,教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4、地球上的水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淡水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大自然中的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学生准备: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三、教学过程: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或课件,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如果能拿出图片就更好了。(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阿根廷有位专家打了一个比方(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2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所有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3)学生分组活动。(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事例。(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以上活动步骤,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粉笔写或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汇报发言。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现象,提出节水措施。(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高浪费水的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三年级学生水平有限,只能提出常见浪费水现象和简单的节水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的小尖兵!四、布置作业1、体验活动:把家里自来水总开关关掉,既不做饭,也不冲厕,体验全家人究竟能忍耐到什么程度。2、用大号可乐瓶装水,量一量并算一算,你家一天大约用多少升水。3、收集或自编一个节水的广告词,做成宣传单或循规蹈矩告示牌,贴在或插在适当的位置。五、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谁最关心天气一、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4、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二、教学准备: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光盘、录像,有关气象工作的光盘或录像;最近一周的天气预报资料。三、教学过程:1、由节假日引出关于天气的讨论。(1)引出话题:星期天准备干什么?希望星期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自己最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2)通过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了解学生对天气情况的已有经验。(3)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是如何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上学的,自己穿的衣服和今天的天气有什么关系。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1)我们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那一种天气。(2)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说一说理由。3、描述天气。(1)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天气。(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前观察到的天气特征。(3)学生发挥想象,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各种天气特征,并把这些词语记录在活动记录上。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1)讨论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特征。(2)教师提出范例:晴天,多云的符号;然后让学生独立设计其它天气符号。(3)交流学生设计的符号,比较哪种符号更好些,确定自己的符号、小组认可的符号、全班认可的符号。(4)教师布置:从今天起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天气。(5)设计一份“天气日历表”,所设计的图表形式要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可。5、交流天气预报资料。(1)、汇报今天的天气预报。(2)、交流获得信息的渠道。(3)、讨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天气预报情况相同吗?是什么原因?6、了解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天气的。(1)气象工作者都做哪些工作?可让学生说一说,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2)教师讲解气象工作者是怎样做出天三、2、测气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2、了解气象站测量气象的工作原理。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的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2、有重证据的科学二、教学准备:空气温度表,百叶箱或百叶箱的图片。三、教学过程:1、学会使用温度表。(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2)学会温度的读写。(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2、测量教室里空气的温度。(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3)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4)讨论:为什么同一教室里的温度会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活动记录上。(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1)观察教材第41页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2)思考:从表格上你能发现什么?(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4)讨论:怎样测气温才比较可靠?5、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四、3、雨下得有多大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教师准备喷壶、白纸。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四、4、今天刮什么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方式观测风。3、会用风向标测量风,会观测风力的大小。4、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知识与技能:1、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2、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3、了解有关风的知识:知道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想象,愿意研究和制作风向标。2、体会到灾害性的天气台风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二教学准备胶水、小支架、卡纸、剪刀、牙签、塑料管、彩色小旗帜、小尺、彩色纸条、泡沫小球、棉线、橡皮泥、胶带纸、吸管等物品。气象台的风向标的模型或图片。三教学过程1、观看教材第44页插图,讨论:从哪些景象看出这幅图上表达的意思?朗读这首小诗,学着这种格式继续写下去。学生描述风。教师启发:能听到它吗?当,风吹得很小或非常大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学生用尽可能丰富的词汇来描述风。教学中可以对照科学小诗进行叙述,以打开学生的思维。2、把学生带到室外,感受风的存在,讨论风向,“风从哪里来?”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风中的情形来描述,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种方法,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来观测,在实际的观测中明确风向问题。如果学生装不清楚学校操场的方向,教师还要先教学生认方向,然后再认风向风吹来的方向。3、教学生估测当时风力的大小,可以对照教材的风级歌,看当时风属于哪个级别。教学生把风级歌背诵下来,以便将来随时观测风力的大小。4、回教室讨论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如果购买了学具,可以把学具袋内的材料组装起来。如果没有买学具,可以利用简易材料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5、布置学生课后观测记录一周的风向风力。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2、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教学准备: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问物体,包括教室内、学校中、家中、各种学生常见场景中的物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谈话导入2、学生说说每天生活的卧室中的物品都有哪些材料做成的?材料就是用来做各种物体的东西。二、认识常见材料1、你能将不同的物品分类吗?学生讨论分类汇报分类结果你为什么要这样分?2、学生讨论、比较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金属、塑料、木材、橡胶、玻璃、纸等)学生把自带的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进行比较,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求。3、把p49页照片中各种物品所用的材料记在活动记录上。集体交流4、关于材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些什么?学生提问,师写。选择几个在课上集体讨论解决。三、作业布置选择合适的问题,课后继续研究。:2、研究纸教学目标:1、认识纸的特点:可印书,印练习簿,当包装材料。2、比较各种纸的不同:颜色、薄厚、软硬、光滑程度、透明程度不同。3、体验到再生纸的使用,对任何一棵活着的树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进而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教学准备:各种纸制品、放大镜、带窗纱的木框12个、塑料水盒、废纸、木棒或果汁机。教学过程:一、认识生活中的纸制品1、在日常生活中,纸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物体是用纸做的。2、说一说纸的用途3、认识不同的纸牛皮纸、耐火纸、宣纸、糯米纸、彩色纸、贴纸等。二、认识纸的不同特点和用途1、研究纸的特点(1)纸的相同点不同的纸有着许多相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纸的颜色、薄厚、软硬、光滑程度等进行比较。学生做实验研究。汇报小结:纸的表面光滑可以用来印书或报纸,具有韧性可以折叠,纸的纤维层越多越能吸水。(2)纸的不同点同样从纸的颜色、薄厚、软硬、光滑程度比较。学生采用看、摸、撕等手段进行比较。比较撕开后的纸的边缘: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边缘是光滑的还是毛的。按纸的边缘的光滑程度排列先后。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取滴管把水滴在不同的纸上,观察其渗水性。按纸的吸水强弱排列顺序。小结:不同的纸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根据这个特点纸的用途也各不相同,讲述各种纸的用途。(4)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此外还要使用再生纸。三、纸的发明1、介绍: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2、录象:造纸术的发展过程。四、动手制作再生纸1、学生看书学习做法。2、教师小结做法。3、学生动手做。五、作业布置1、收集各种纸,做成样本,贴在活动记录上。2、搜集废纸,再生利用。:3、我们穿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四种常见的纺织品材料:棉、丝、毛和人造纤维。2、通过观察和简单测试,知道这四种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合适的用途。3、了解到所穿衣服所用衣料的变化,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认识到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人们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1、各种纺织材料的样本、放大镜、镊子、火柴等。2、收集有关衣料的的文字、图片、实物。教学过程:一、认识四种常见的纺织材料1、看书第52页:这是不同的衣料。2、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3、这些是不同的衣料,是用不同的纺织材料做成的,你知道哪些纺织材料吗?常见的有棉、丝、毛和人造纤维四种。4、学生观察带来的衣料,找出这几种衣料,按质地分类。5、学生讨论:你有哪些衣服是用这些衣料做的?用不同的衣料做成的衣服各有什么特点?6、交流认识带来的各种衣料标识(1)纯羊毛标记(2)纺织品成分标记(3)实物投影展示各种标记二、比较几种布料纤维的特点。1、观察时可以从柔软性、透气性、牢固程度、吸水性、防水性等几方面来进行比较。2、学生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然后有放大镜观察。3、用火点燃纤维,观察燃烧后的情况。(注意安全)4、把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汇报并且填表。5、不同的衣料各有什么特点?三、作业和巩固1、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汇报2、搜集各种布料贴在活动记录上:4、玻璃和陶瓷教学目标:1、认识玻璃和陶瓷的特点:不会生锈或腐烂、不容易熔化,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等。2、比较陶片和瓷片的不同;软硬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3、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即使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各种玻璃、陶瓷用品,玻璃片、陶片、瓷片等。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玻璃、陶瓷制品1、玻璃、陶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是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材料。你能举例说一说吗?2、出示各种精美的玻璃、陶瓷制品。投影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之美。二、比较玻璃和陶瓷的异同1、玻璃和陶瓷的相同你对玻璃和陶瓷都知道些什么?结合资料,动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使用方面有什么优点?2、玻璃和陶瓷的不同学生结合实物讨论、汇报。三、玻璃陶瓷制品的生产、发展过程1、实验对比:干土块与烧过的土块把它们放入水中,干土块散了,烧过的土块不散。根据此现象结合56页的图猜测,讨论:古人是怎样方面陶器的?2、录象介绍玻璃与陶瓷的生产、发展过程。四、比较陶片和瓷片的不同1、互相刻划比较软硬2、用放大镜观察它们颗粒的粗细3、用手触摸它们的光洁度4、学生讨论陶瓷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外国人把中国称为“CHINA”,这个词就是瓷器的意思。五、作业布置1、课后学做一个小陶器2、搜集“陶瓷家族新成员”的资料3、研究:制造打碎时不易伤人的玻璃:5、材料的使用和环境教学目标:1、能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认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3、意识到滥用人造材料的危害。4、认识材料的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各种用天然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材料的使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材料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天然材料有哪些?人造材料有哪些?2、讨论:你家里的物品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3、讨论:过度使用天然材料会怎样?结合生活事例讨论。通过大量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天然材料用完了会怎样?怎么办?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好吗?二、环境保护1、你认为材料应该如何运用?2、讨论:滥用人造材料会有什么后果?3、讨论:我们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呢?4、如何合理利用材料?5、课后调查周围的环境的情况: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与描述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听、闻、尝学会观察的方法,建立观察的步骤以及初步的的概念。2、使学生知道运用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所有的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3、通过学生学会观察,明白各个器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镜子、放大镜、各种玩具或物品。教师准备显微镜,图片等。教学过程:一、用眼睛观察1、观察眼睛(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眼睛?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观察比较自己的眼睛与别人的眼睛比有什么异同?向同学描述你的眼睛,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你的眼睛。讨论:关于眼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怎么会想到提这个问题?揭示:只有有目的仔细的看,才会有新发现,才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2)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先用放大镜观察各种物体,然后再发实物显微镜观察,最后让学生描述看到的情形。二、用耳朵听1、描述听到的声音2、想办法听到更多的声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3、用听诊器听“大树”的心跳,学会使用工具4、讨论:我们可以用耳朵“认识”哪些物体?你还想听到哪些声音?我们怎样能听到?三、用其他感官观察1、摸物游戏训练学生的触觉。问:你能摸出它的颜色和气味吗?提醒学生意识到感官是有分工的,每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2、捏鼻尝味认识到只有感官协同工作,才能观察得全面、准确。四、巩固与作业1、猜猜它们是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2、搜集有关材料进行观察,做好记录。:2、用工具测量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教学过程: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三、测量容积(体积)1、认识量杯和量筒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四、测量质量1、认识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率。2、学习使用小天平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五、测量温度1、认识各种温度计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六、测量时间1、秒表练习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七、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八、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