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5981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描绘了早春景象,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从哪些词语写出了早春景象?文中“几处”能否改为“处处”,“谁家”能否改为“家家”?为什么?诗中“渐欲”、“才能”用得好,试作赏析。分析诗中“争”、“啄”的妙处。请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请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示的画面。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 。诗中描写了 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 的抱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文。从“ ”字可以看出是虚写。文中采用动静相交,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虚写”的句子是:“ ”此句描绘的是 的景象。表现了作者 的胸怀。“实写”内容有: 。写出了秋季 的特点。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是作者眼中的实见吗?它描绘的是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4、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抱负?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钟”“割”字用得很好,试赏析。本诗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后四句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其含义是什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以 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首联紧扣 ,交代 及经过地区。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 ,描绘了 及到 情况。表达了诗人 和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 一般进入胡天。既 ,又 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伤感、激愤、抑郁)的感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及当时的心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赏析。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题中的“望”字包含 和 两层意思。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哪个历史事实有关?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8、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初中三年中,我们学过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本诗属于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 。诗的前两句写 ,后两句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处怎样的思想感情?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9、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起一经”和“四周星”六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 ;二是 。“风飘絮”与“雨打萍”六字形象地写出了 。其作用是 。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1)内容:(2)写法:(3)思想感情: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1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曲的主旨句(或中心句)是什么?小令中哪一句将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本曲主旨不符,你是怎么理解的?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所展示的画面。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小令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吧!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11、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是 。本曲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些词用得好?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1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渔家傲秋思马致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词中表现将士们思乡与忧国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边塞悲凉的句子是 。1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 的特点。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理由。怎样理解诗中“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的道理,表达作者以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恬恬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15、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景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通过哪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请从练字的角度,分析尾联“怜”字的妙处,并说说尾联的含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6、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诗中表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作者是怎样使这首诗达到文质兼美的?17、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本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抒发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诗句是: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句表现了诗人 。颈联“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 ,恰当的表现了自己 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 相映衬,且暗示了 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 自我写照。颈联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请略作赏析。1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的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诗人 的豪情壮志。词的上阙表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行走之快的词语是 ,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词的上阙“才夫聊发少年狂”中的“少年狂”具体表现是什么?下阙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的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词中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江城子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简析一下本诗的豪放风格。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010中考诗词赏析全编答案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喜爱之情。几处、谁家、渐欲、才能。不能。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突出了初春景象。“渐欲”“才能”两词富于情态,表现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几只早莺在明媚的春光中,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春泥衔草,筑建新巢。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马在浅草地上走的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2、观沧海曹操苍凉慷慨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大海波澜壮观,气势磅礴,生机勃勃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观 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沧海当中,日出日落 博大(阔大)的胸怀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生机勃发,大气磅礴。“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是,描绘的是沧海之中,日出日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3、己亥杂诗龚自珍内容: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情感:表达诗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这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融入了议论,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爱国热情,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要点:人生在于奉献 个人的前途要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起 做一个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4、望岳杜甫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也表达出诗人要攀登泰山的顶峰和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写大自然对泰山的眷顾,极言泰山之神秀。“割”,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细望所见。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也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低沉愤怒 高昂乐观画面: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闻笛赋:西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政治迫害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表现了诗人对亲旧逝去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惆怅。烂柯人: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暗示作者贬谪时间之久,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6、使至塞上王维简练 诗题 出使任务 艰苦行程 塞外壮观奇丽的景色 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 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 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征蓬 归雁 言事 写景 幽微难言景色: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显得分外圆。心情:表现了他在大漠雄浑风光陶冶下产生的慷慨悲壮和昂扬向上的情怀。一个“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洁,直入人心,“圆”字写出了沙漠的苍茫,没有山,没有树,圆圆落日显得更圆了。这两个字逼真传神,体现了王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像画一样以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画作。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沙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桔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处于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廖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7、春望杜甫望景(由近及远) 望亲人 望 景 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安史之乱”。开篇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荒草遍野,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感伤国事,怅恨离别之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寓情于物,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家书抵万金”,通过夸张手法,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和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搔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诗人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8、赤壁杜牧咏史诗 咏史抒怀(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感情)。兴感之由 发表议论感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铺垫。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而又心胸旷达的复杂情感。通过议论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拥有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不不遇,有志不得施展”也可)。不好。因为作者在这里借两位美女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或:原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小见大,深刻警策。9、过零丁洋文天祥 诗人因科举而入仕途 国家存亡危急关头,起兵抗元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内容: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思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写法:通过双关手法,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思想感情:回首当初的“惶恐”,而如今孤苦“零丁”,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悲慨。直抒胸臆,表达出爱国仁人志士的原则和抱负。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1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本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使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境遇形成对比映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异乡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寂寞愁苦的思乡之情。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改成“骏马”,不能表达游子的寂寞愁苦的思乡之情。这首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11、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聚”和“怒”用得好。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12、次北固山下王湾潮水上涨,江面似与岸平,显得如此宽阔;和风顺畅,风向不偏,所以船帆端端正正,高悬于江天。在残夜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句子主要的位置加以强调;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思念家乡。1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景 塞下秋天奇异的景象 情 边塞的征人的感情。雁去。天寒、声杂、城孤。思乡忧国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定背景。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了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阙抒情作铺垫。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4、饮酒陶渊明心远、悠然景色:傍晚,山间景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苍茫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人生理想:归返自然(或返璞归真)“心远”或“悠然”(只答一个)宁静、恬淡、平和、闲适(只答一个即可)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车马”这里意指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15、渡荆门送别李白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夜晚时分,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分,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怜”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故乡的水写得柔美多情,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思乡之情。“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景表现出来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可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16、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陶诗语言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得如口语。自然平淡的语句融入诗的醇美意境中,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劳作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塑造了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形象。采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相映成趣;语言朴实,诗意醇美。17、登岳阳楼陈与义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禁悲从心来。满腔愁绪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白头” 当时政治形势 憔悴悲愁,饱经风霜。1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出猎(或出城打猎,密州狩猎等)“卷” “倾”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三个典故:一是“亲射虎,看孙郎”,突出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二是“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三是“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开头“发狂”,年龄大而发狂,正是一种豪迈的表现;“左牵黄,右擎苍”一副出猎的雄姿,也表现出狂态。“千骑卷平冈”中的“卷”有力地表现豪放之气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我虽然老了,但我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表达了要报效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