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5939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二、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虽然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我想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这个动人的故事去充分感受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三、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四、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提升情感的价值。课文情节复杂,找准阅读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长文短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紧抓“了不起的父与子”这条主线,从父亲不断挖掘这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入手,辐射开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五、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六、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体会父亲的勇敢与执著,体会父子间的深情。2、 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本课ppt课件;关于地震灾害的图片、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2、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认读课内生字。八、课时安排:两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引读课文,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地震”,利用课件展示“唐山、汶川”地震图片;同时,教师介绍“唐山、汶川”相关资料: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37.4万人受重伤。2.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补充课题“中的父与子”,学生诵读课题。 设计理念:首先用真实而极富感染力的图片,通过视觉的感知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残酷,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有感情的诵读课题,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质疑课题,初读感知1.要求学生质疑课题,提出问题,教师相机板书。预设:(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2)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又是一对怎样的父子?2.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39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交流三个问题的答案:(1)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废墟” 城市、村镇、工厂、矿山、建筑物等遭受地震毁坏的残留场地。(课件出示) (2)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能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课件出示填空)(3)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奖励学生板书“了不起”,教师板书“父亲”“儿子”。设计理念: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三)精读领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8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开始吧。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读书,体会文本。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着眼点来谈:(教师相机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冲”字。这个“冲”字感受到了父亲迫切地希望看到他的儿子,他非常爱他的孩子。抓住了描写父亲动作的词来体会。点拨:“冲”是什么意思?这个“冲”字写出了父亲什么心情,(急切、迫切、着急、不顾一切)说明了什么?(爱他的儿子,不想失去儿子,儿子是他的一切)(2)第三自然段中的“坚定”。学生自由品读,并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使父亲如此坚定起来。利用课件适时出示文眼“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也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誓言。(3)第四、五、八自然段中父亲“挖”的动作。(课件出示)师:父亲在用力挖着,在这个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位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他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在拼命的挖。他的双手可能可能 很多人拉他劝他,他请求别人,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他仍然埋头接着挖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心里想着的只有儿子,他依然坚持着没有放弃。 这位父亲拼命地挖,一块石头接着一块石头挖,正是他想救儿子的心,让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忘记了伤痛,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4)第八自然段中父亲的形象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课件出示,强调外貌)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设计理念: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整个环节以学生的读书感受作为研读的主题,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奠基。(四)拓展练笔,总结启思1.媒体展示,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语言、动作、外貌),铺垫情感。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师:(深情解说)2.过渡,布置写话练笔。师: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3.学生在音乐中写话,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鼓励、评价)4.教师总结,诵读一首关于父亲的小诗。师: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生:父亲。)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生:父爱。)设计理念:真实的读,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体会,伴着淡淡哀伤的音乐,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文中的父子情深,进而联系实际生活,从而明白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5、教师小结。师:在这36个小时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因为他对儿子说过:(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名读这句话,教师总结(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读出了父亲的自信和承诺;读出了的坚强,读出了父亲同生共死意愿)教师引读: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6、设置悬疑,铺垫下文。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也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誓言,正是有了父亲的不放弃、不抛弃,才有了后面的奇迹,38个小时零五十分钟以后,儿子和他13个同学的生命之门被打开,38个小时的与世隔绝,38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可以重见天日,该是多么渴望早点扑到亲人的怀抱。可是,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阿曼达说“不”!这是为什么呢?师: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怎样的地震?一件什么事?一对怎样的父子?了 不 起父 亲 : 语言 动作 外貌貌儿 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十、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的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介绍了课文“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