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十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884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唐山十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唐山十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唐山十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山市第十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文答在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分别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时期的史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在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了,这说明当时的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一带,又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我国广阔的产茶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有更早对茶的记载和发现,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 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茶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在秦代以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荼”,因为荼味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的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出现了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后人统计,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几道工序。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到了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茗茶的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现在的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式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的。 茶自发现以后,由起源中心地带呈扇形向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扩展,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了,唐代时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4年、1666年,茶叶作为贡品输入澳洲。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的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1618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1893年,俄国还聘请了中国茶工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选自茗香千载 茶韵流芳.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经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3分)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中学语文资源网教案|课件|试卷|论文|总结|教育教学资源下载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C扃牖而居 扃牖:关上门 D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亦多可悲”的一组是(3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选文第一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选文第一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分)(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二)名篇名句默写(20分)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1)悟已往之不谏,_。_ ,觉今是而昨非。(2)登东皋以舒啸,_。 _,乐夫天命复奚疑? (3)渔舟唱晚,_;_, 声断衡阳之浦。(4)天高地迥,_ _;_ ,识盈虚之有数。(5)老当益壮,_ _;_,不坠青云之志。(6)三径就荒,_ _。(7)木欣欣以向荣,_。善万物之得时,_。 (8)_ ,鸟倦飞而知还。(9)落霞与孤鹜齐飞,_。 (10)物华天宝,_ ;人杰地灵,_。 (11)鹤汀凫渚,_;_, _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血色豆浆 “哎,哎,哎!漫出去了!”我大声对店主喊道。 店主似乎是聋子,对我的话根本没什么反应,右手还是用勺子一个劲地把豆浆往小桌上的小碗里舀去,口里则不紧不慢地数着:“碗,碗,碗,” 我本想大骂店主“有毛病”,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第一次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小镇,还是忍住了。于是冒出喉头的话便变成了:“店老板,你有没有搞错?” 店主闻言,乜了我一眼后,说道:“我开这爿店时,你还没来这世上呢!整整二十六年生意做下来了,从没搞错过!” “那,你怎么老是往小碗里舀豆浆呢?” “他要买,我要卖!公平合理!” “全流到地上去了!为啥不给他弄个大盆装装?” “用什么东西装豆浆,这,你我就作不了主了。还得由顾客自己决定!本店讲究的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我忽然发现,用小碗买豆浆的是一名年仅十一岁左右的小子。我对那小子说:“你这钱花得冤不冤?” 没想到那小子眉头一皱:“关你屁事!我自己的钱,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我高兴!” 我忽地对店主大叫:“别让这小子寻开心,别卖他!” “有货不卖?你是不想让我开这店了?小兄弟呀,难道死了张屠夫就没人吃猪肉?”“小哥,你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小镇的吧:你就少说两句吧,那三小公子只要听到有人不服,他就要再加买一碗的!”坐在我边上的一位老伯小声对我说。 “不!从今天开始,有人不服,我要再加买3碗!”真没想到三小公子的耳朵竟会这么灵。 我环顾左右,只看到满满一屋子人都在自顾喝豆浆,只听得店主像念经一样地数着:“28碗,29碗,” 流了一地的豆浆,像脓水一样向我就坐的地方流过来,令我感到阵阵恶心。“别跟孩子比见识!”我跑出了那店。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选自浙江作家黄克庭小小说集白开水)(1)你怎么理解店主所说的公平买卖,童叟无欺。(6分)(2)文章最后一句“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如何理解这一现象。(6分)(3)本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4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10、阅读下面的文化随笔,完成(1)-(3)题。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庄子这个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用了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读大三那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荡开我们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第二天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攀援。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为“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所以,当百家讲坛选择了我的时候,我愿意把心中这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我们的一己人生,要酝酿多少智慧和勇敢,才可以终至于“彼且恶乎待哉”的骄傲境界? 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节选自于丹庄子心得自序)(1)“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分)(2)本文第五、六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从前后两条路登泰山的经历? (6分)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应用(26分)1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央浼min 怏怏yng 朔风shu 得鱼忘筌qunB. 傩送nu 陨首yn 喧阗tin 数见不鲜shC. 蹩脚bi 熟稔rn 瓯越u 强近之亲qingD. 精髓su 捧袂mi 窸窣s 叨陪鲤对to12. 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仓廒 迤逦 涎皮 皇天后土 B. 岑寂 尺牍 讥诮 轻鸢剪略C. 干躁 坍缩 付梓 棨戟遥临 D. 赉发 糍粑 疏朗 高朋满坐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3分)A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误解。B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教材的多样化,有的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理念,可谓切中肯綮。C可以说学术界存在大量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已经蔚然成风从本科到博士后、从助教到教授这与无原则宽容的周遭环境是分不开的。D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1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五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确实很熟悉的了。B. 网络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C. 2010年8月23日,香港一旅行团21人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枪手挟持,警方与枪手谈判失败后强攻,并爆发枪战,导致8名游客死亡惨剧。D. 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式的所谓“野蛮的犬吠”,而是文明的人话,并且是谈话而不是演讲。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B.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以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成为后人传颂的名句。C.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D.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6.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应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3分)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情感还没有凝炼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A. B. C. D. 17.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童子何知?彼且奚适也 莫之夭阏者 彼且恶乎待哉 急于星火 此小大之辩也 访风景于崇阿 则告诉不许 安在其不辱也A、/ B、/C、/ D、/18.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5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捺,难以自立。六、写作(60分)19.在个人经历、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经历或看到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请以“跟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班级 考号 姓名唐山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题纸第卷 阅读 甲 必考题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分)译文:_ _ _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译文:_ _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译文:_ _ 8. 补写名篇名句。(20分)(1)悟已往之不谏,_。_ ,觉今是而昨非。(2)登东皋以舒啸,_。 _,乐夫天命复奚疑? (3)渔舟唱晚,_;_, 声断衡阳之浦。(4)天高地迥,_ _;_ ,识盈虚之有数。(5)老当益壮,_ _;_,不坠青云之志。(6)三径就荒,_ _。(7)木欣欣以向荣,_。善万物之得时,_。 (8)_ ,鸟倦飞而知还。(9)落霞与孤鹜齐飞,_。 (10)物华天宝,_ ;人杰地灵,_。 (11)鹤汀凫渚,_;_, _ 乙 选考题(11、12题任选一题作答)三、四 阅读(16分)9或10(1)(6分) (2)(6分) (3)(4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应用18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5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 : ,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捺,难以自立。六、写作(60分)19.写在作文纸上。班级 考号 姓名300 800 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