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不求甚解导学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741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不求甚解学习目标: 1积累文常、词汇。 2.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3.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积累文常。1.培根, 国著名 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 和 领域内的建树。他有一句闻名遐迩的名言是 。2.马南邨,原名 ,又名邓子健,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 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 。二、积累词汇。1.注音或写汉字。谀( )词 扶掖( ) 枘凿( ) 相契( ) 灰烬( )涕泗( )横流 羲( )皇上人 繁()yn ch( )那间麦su( ) 一抔黄土( ) tn t( ) 伫( )立b( )然大怒 迷hu( )不解 怒不可( ) sh( )光狡黠( ) 诘难( ) 怡情( ) 吹毛求疵( ) 马南邨( )2.重点词语掌握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气冲斗牛: 文采藻饰: 诘难: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开卷有益: 合作探究二、研读课文4-8段,思考讨论:三、课堂小结。不求甚解一文批驳了 的错误观点,全面阐释了 的真正含义,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拓展提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4文章第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5简要分析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文章第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