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字词.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731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字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字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字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字词、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一、字词逶迤(wi y ) 磅礴(png b) 酣然(hn) 岷山( mn )黔境(qin ) 毡子(zhn ) 惊惶(jng hung) 篱笆(l ba )骨碌(g lu ) 蜷缩(qun ) 闪烁(shu ) 矗立(ch )咀嚼( j ju) 呜咽 ( w y) 澎湃(png pi) 悬崖(xun )灌输(gun ) 打颤(zhn ) 马匹( p ) 愠怒(yn )蔫吧(nin ) 飒飒( s ) 抽噎(y) 踉跄(ling qing )拽(zhui) 泥泞( nng ) 猝然( c ) 急骤 (zhu )绚丽( xun ) 哽咽 (gng y ) 扳机 (bn ) 蓦地 ( m )旋即(xun ) 疲惫( p bi ) 万籁 (li) 焦灼 (zhu)白雪皑皑(i) 心急火燎(lio) 湿漉漉(l ) 愕然( )屈指一算 千锤百炼 苛捐杂税 围追堵截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1、七律 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草这篇小说,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食毒草-辨毒草-尝毒草-议毒草”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其中尝毒草是高潮。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三、诗歌赏析: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暖”和“寒”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一个“暖”字,既写出了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寓意深刻,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2、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以“细浪、泥丸”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3、毛泽东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革命豪情,你能从诗中找到相关的词语表现这种豪情吗?( 首联 “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尾联中“喜”和“开颜”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第二单元字词、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一、字词蹊跷(q qio ) 嫣红(yn) 倘若(tng) 掀起(xin )镶嵌(qin ) 玛瑙(m no ) 揣口袋(chui) 机械(xi)膝盖(x) 祈祷(q ) 挟持(xi ) 惩罚(chng )赚钱(zhun) 遨游 ( o) 污蔑(mi) 募集(m )慎重(shn ) 萌发(mng ) 逮捕( di ) 干戈(g )寥落(lio ) 券门( xun ) 瞭望(lio) 阿房宫( png )懵懂(mng) 绵亘(gn ) 夯筑(hng ) 冀求 (j )广袤(mo ) 掐指一算 风烛残年 据理力争 安居乐业 无与伦比壁垒森严 故弄玄虚 感慨良深 姹紫嫣红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三、诗歌赏析:1、春望(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的?表达了诗人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最后诗人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参考:“连三月”写出战祸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从写作手法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4)、简要赏析“破”和“深”的表达效果。一个“破”字,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5)、简要赏析诗题中的“望”字。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2、泊秦淮:1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2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运用曲笔,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责怪,实际上是批评晚唐统治者,寄寓着诗人无限的忧愤和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3分析“笼”字: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2)试从结构方面,结合内容,对该诗作简要赏析。这首诗以风雨为题,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梦境,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3)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参考:后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诗人渴望为国效力,但壮志难酬,只能在梦中重现当年骑马驰骋的场景,豪壮而又悲怆。“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声,又象征南宋风雨飘摇的统治。(4)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自然而巧妙。四、过零丁洋: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2试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作简要赏析。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比喻南宋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诗人一生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3试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作简要赏析。这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4试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作简要赏析。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5.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7、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复习:1、古诗文诵读四篇2、语文读本书后名句 五句3、七律 长征忆秦娥 娄山关清平乐 六盘山春望泊秦淮4、第一、第二单元所有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