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1.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5719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案例式研究基于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课题: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一)发现问题 江老师新学期开始任教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他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二)分析问题 学生成绩差可能是数学题做得太少。(三)提出解决方案 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作以外,还要作补充习题。(四)实行方案(五)评价 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六)修正解决方案 在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之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然后阅读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试验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资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以提高作业练习效果。(七)再次实行方案 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及时调整作业题的难度。(八)评价 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考试,该班平均分位于全年级第二。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案例?什么是案例分析?什么是案例式研究? 二、如何写案例分析?如何做案例式研究? 三、如何评价案例分析?一.、案例式研究的涵义(一)案例案例是指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育案例包括教学案例、教育案例、管理案例,指有教育情境在内的真实的典型性故事。 教育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教育故事或一个教育事例; 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教学故事或一个教学事例; 管理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管理故事或一个管理事例。 案例不是举例;案例不是工作汇报;案例不是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不是教案;德育案例不是个案研究报告;案例不是论文。 案例是“叙事”,主要是写“具体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案例式研究也称为“叙事研究”。 管理案例包括党建案例、教学管理案例、教师管理案例、学生管理案例、后勤管理案例。以及公共关系问题、法律问题、人事问题等。(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指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评价,在记录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就是选择并写出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真实、典型的事例,然后谈出自己对该事例的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及建议。 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就是教师撰写的叙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纪录,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及收获、体会、想法、思路、对策。其特征是:有完整的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过程。叙述具体,带有典型性。揭示出教师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三)案例式研究不是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但可以是学校校本研究中的一种研究类型,指学校教职工把平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研讨,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的分享的一种研究类型。(四) 案例的分类按照案例中问题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将案例分为片断型案例、专题型案例、综合型案例。片断型案例是指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精彩片断或发生的典型性问题为主的案例。综合型案例是指教师进行的一个全过程的教育活动、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专题型案例是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的活动的典型实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其突出功能可启发和促进教师探索与落实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是以正面方式叙述的案例,如一次成功的谈话;也可以是以反面方式叙述的案例,如一节失败的语文课。(五)教师进行案例式研究的意义1、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助于填平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鸿沟,有助于将抽象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应用到教师的工作实践中。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为要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真切地回顾,这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3、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因为要用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这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才能把案例分析得准确而透彻。4、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二、案例分析的撰写(一)内容:主题、背景、问题情境、问题解决、评析。1、主题:就是题目。要紧扣案例、角度新颖。应该是对案例内容的提炼,不能脱离案例。符合当前学校工作的新形势,针对当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热点问题。表述要生动,不要长,不要用论文的题目。例:让我也来装回傻;幽上一默,效果不错;误解后的风波;由王老师评优秀引发的思考;而“浅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则不好。题目要符合要求。 案例本身字数就不是很多,也不是论文,所以没必要写内容摘要。案例是故事,题目不是论文题目 ,更不可能有关键词。更没必要写参考文献。2、背景: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等。背景材料的选择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要太长、太啰嗦,关键要说清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不要把案例的背景理解成宏观背景。3、问题情境:案例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既可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组织到一起,通过分析再确定问题所在。应通过对关键细节的描写真实再现错综复杂的情境,用词不要过于平淡,要生动有趣。4、问题解决:要全面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有对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不要把这部分叙述得简单化,应尽可能详尽、细致。有的案例中只有问题,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可以把解决问题的设想、打算写出来。5、评析:对于案例研究者要做分析。在分析时注意三条原则:多角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对于案例,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如同样一个后进学生转化的案例,就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做分析。在运用理论时,不能脱离案例去讲理论,而是要把理论找准、说清,深入细致地做分析。分析案例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分析要有针对性,要将理论观点自然地融汇到分析之中。 特别注意:评析是对案例的分析,不是脱离案例去另写一篇文章。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格式:除题目外,就分两部分,案例一部分(标题“案例”),评析一部分 (标题“评析”)。案例与评析部分都不要用 “一、二、三”的形式。(二) 注意的问题1、避免自己的偏见由于教师成长经历、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难免会形成对人和事物的固定认识,或者受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名片”效应的影响,一些认识趋于不合理。这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利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所以要注意避免自己的偏见。2.不要陷入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在选择案例时,往往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为素材。这样的案例虽然反映了研究者的真情实感,但往往不由自主地过分渲染某种情感,使得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研究者个人的感情层面上,夸大了感情的色彩,对正确评价事件本身形成障碍。3、理解案例中问题的性质在撰写案例分析时,不理清问题的性质,对此不明确、不清晰,写着写着就写乱了。比如,明明开始时是围绕教师教育观念问题写的案例,但在写的过程中,随着大量材料的加入,研究者原有的问题出发点就会发生变化,问题的性质就渐渐变为“师生关系”了。这样,既是文不对题,也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三)过程(1)每人先尝试写出案例;(2)研讨写的是否是案例,如何完善?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情境时自己会怎样处理?(3)每人完善案例;(4)选出几个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共同分析;(5)每人撰写案例分析初稿;(6)进行小组研讨;(7)每人完善案例分析;(8)召开案例分析交流会,编写“案例分析集”。研讨点评时主要注意的几点:1、是否是案例?2、是哪类案例?3、题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生动?是否与案例内容一致?4、案例是否符合要求?如何完善?5、能从哪些不同角度进行分析?6、理论支撑上是否有问题?如何支撑?三、案例分析的评价(一)合格案例分析的评价标准:主要看规范性。1、是否是案例?2、题目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充实、完整?3、有无基本分析?观点是否基本正确?4、基本格式是否正确?5、语言是否通顺?(二)优秀案例分析的评价标准1、典型性2、启发性3、生动性4、分析到位、有一定的相关理论支撑附: 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分析举例对学生的爱 (中学班主任案例分析)案例: 一年前,我当初三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学生沉迷网络,几乎夜不归宿。家长痛心不已,却毫无办法。请求老师给予帮助。我了解这位学生,过去聪明好学,成绩不错。只是由于家庭的某种变故,使他一下子消沉起来,厌学厌家,甚至有点厌世,沉迷网吧以求麻醉自己。这孩子文字功底很好,爱读一些禅书,时不时在作文中使用一些禅语。我决定利用这一特点与他交流。我第一次在网吧找到他,将他带回办公室。他除了沉默之外没任何回应。临走时在桌子上留了张纸条。上面写了四句偈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抛却烦恼,我是悟空。”这里的悟空并不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而是含蓄地向我表明了自己看破红尘,悟到“一切皆空”。我考虑良久,给他回了一首“色原是色,空未必空,心有西天,我是唐僧”。一语双关地告诉他:你不是说自己是“悟空”吗?我就做“唐僧”。历尽千辛万苦也不放弃,一定要把他带到“西天”这个目的地。学生后来又回了一首“身入虚幻地,心牵网络台。独善清净地,不愿沾尘埃”。我看出他态度已有所松动,紧接着回他“虚幻何为地,网络是非台。尘缘原未了,何以脱尘埃。”这次他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隔了几天才给我送来,这次写的是“尘埃复尘埃,俗世不可耐。试问为师者,何处觅天台?”暴露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目前犹疑不决的挣扎状态。我趁热打铁立即鼓励他“人世即天台,奋斗福门开。我劝出世者,亲人盼归来”。就这样你来我往笔谈了一段时间,终于使他迷途知返,后来这个孩子给我写了这样一首诗“少年多怀苦与悲,网迷今日把家回。只原春风常化雨,润我心田又一回”。我是个语文教师,不间断地担任班主任。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使我对学生、对教育爱有着一份独特的理解。 一天,班里一位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了冲突,科任老师可能说话稍稍过火了一些,学生一时激愤,气急痰涌,冲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呸”吐了一口。不料正好吐在刚刚走进教室的我面前。我一时没有弄清怎么回事,不由得一惊,学生也楞住了,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开口。干脆不吭声了,一幅“我就是吐了,怎么样?!”的表情。班里的气氛也变得空前紧张起来,大家都拭目以待,刘老师将怎么面对这个意外?关键时刻,我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师的能力,沉吟了片刻,随口说出四句诗“往日常享注目礼,不料今日痰驻足,不敢有损圣洁地,只好俯身擦痰污”。说完,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去地上的痰迹。转过身来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亵渎”。面对大家惊愕的眼神,我说:“有痰在喉,不吐不快,吐痰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但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亵渎自己和别人。人不自辱,方能自强。上课吧。”下课后,那个同学找到了我,惭愧地说:“老师,我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停课、写检查、处分、请家长,就是没有想到您会自己擦掉痰迹,我错了,我不敢保证别的,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任性了。”评析: 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师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实学生经常会有过错或偶然不端之举,对此教师应多怀谅解之心,因为宽容也是一种教育。一般来说,学生有了过错,总希望得到教师的原谅,并愿意改正。如果此时教师施之以训斥,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尽管表面依顺了, 口服心不服,这实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注意对学生正当的宽容,使学生由此透视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使他们受到一次美好情感的体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宽容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有强烈的自信心,也渗透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的爱。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纵容。宽容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宽容里蕴藏着教师无言的希望和要求,这一切,学生在感激和愧疚之中一定能够体会出来,并把它上升为自己的要求来指导行为。 “借分”引出的思考 (中学教师的学生管理案例)案例: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天中午,我的一位学生拿着试卷,指着试卷上的一处打叉的地方认真地对我说:“这种答题方法是正确的,不应扣1分。”我耐心地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他点了点头,但脸上仍然未“阴转晴”。这时我拿起笔给他加上了1分,原来的59分变成了60分。我对他说:“这次借给你1分,下次考试把分再还回来。”他脸上立即有了笑容,连声说了几个“谢谢”,满意地走了。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这位学生又来到办公室,拿着试卷郑重地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考了65分,第一次月考时我借了1分,现在还回来,请扣去1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脸,我笑了,对他说:“看到你学习进步了,我非常高兴,这1分就不用扣了。”接着,又问这位学生,第一次月考时,为什么要争那1分?他说出自己的理由:“59分和60分就是不一样,多了这1分就及格了,在高中及格是很不容易的,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差一个档次。您给我多加了一分,给了我脸面,在班里好见同学,回家也不至于愧对父母。从那以后,我在心里常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待和信任,信守自己对老师的承诺,一定要取得好成绩,把借的那1分还回来。学习有了动力,学起来就有了兴趣、劲头,也轻松多了,考试成绩便有了很大提高。”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严肃地对他说:“分数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要看分数没错,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效果是要靠考试来评估,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老师,为了父母,为了自己,应有更深层的含意。”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说:“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名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在以后的课上,我发现这名同学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评析:对学生争1分而满足虚荣的事,教师可从两方面处理,一是批评教育,以理服人;二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学生登门求分虽然动机不算纯,却也是关注学习的一种表现。高中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知识学习中,学习效率除受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鼓励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初为人师的我,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因此我选择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转型:由管理型向父母型转变。当出现问题时不要只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理解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面对学生前来“借分”,与其迎头批评,用一番大道理来教育学生,不如将理解、鼓励、信任和支持给学生,利用其关注成绩这一点来引导他,让他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转化成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提高来回报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一借一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初为人师的我很高兴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模仿孩子的天性 (小学班主任案例)案例:在开学初,一天下午班里的学生在做眼保健操,这时班里的王新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嘴里还哼着歌,让我看着真“撮火”。于是我点了他的名字。“王新,赶快做眼保健操,现在不做以后你的眼睛要坏的。”正在这时,下节课的白老师来到班里做课前准备。这时王新马上举起手来问我:“李老师,为什么白老师不做眼保健操,你不批评她?做眼保健操不是很有好处吗? 那您为什么不让白老师做,你不希望白老师好吗?”“老师是成人,眼睛已经定型了,做不做眼保健操都无所谓了,你们不一样,赶紧做吧。”我困难地回答。评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及身边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天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时,我刚刚听到王新说这句话时挺诧异的,当了这么久的老师头一次有学生这样问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在这个阶段对什么都很好奇,做事总是爱问为什么。当我还在沾沾自喜,认为机敏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时,我已经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学生的问话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更加看重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公平对待。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都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平等观念,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教师能够以身作责,学生在接受要求的同时,也从教师的做法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一致。使教育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要求,自觉的行为。反之教师言行不一致,将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冲突,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性格。如果当时,我能马上跟着学生一起做眼保健操,并向学生解释白老师正在为下节课做准备的话,学生的心态会平稳,以后一定会更好地做眼保健操,同时还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不至于使这次的教育过程流于说教。让我也来装回傻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案例:教师教学完“比较数的大小”的例题,带领学生做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板演:803308 9991000师:他做得对吗?生:对。师:(作不解状)老师却有疑问了,(指着第2张图)明明左边的计数器上有三大串珠子,怎么还没有右边计数器上的一颗珠子大呢?我看这题应该填大于号吧?(教师假装要改符号)生:(着急得很)老师老师,是填小于号!师:(停下动作)哦!为什么?生1:因为这一颗珠子是在千位上,它表示1个千呢!生2:千位上的1颗珠子就相当于百位上的10颗珠子,而左边的图百位上只有9颗珠子。生3: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评析: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时老师教错了一个字或是演算错了一道题,当有同学指出时,老师经常会说:“我是故意写错的,就是想看看你们到底学会了没有,能不能发现错误。”我不知道老师当时究竟是有意出错,还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颜面才这么说的。但我当了老师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却比较喜欢“装傻”。因为我发现,偶尔装一回“傻”,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就拿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这个教学片段来说,学生是有学习经验的。他们在学习100以内的数时,曾比较过数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也曾多次接触过这样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产生兴趣,并把生活经验上升成理性思考,我故意在课堂上提了一个“傻问题”,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想来“教”老师,他们各抒己见,纷纷讲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一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更是神圣。这样,也就无意中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时,教师放下身段,偶尔装上那么几回“傻”,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空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