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45187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能力、非智力品质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何使学生困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说到底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为此,各地教育工作者纷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矛盾。曾经企图通过按程度编班来解决这个矛盾,但很快暴露出弊端:学困生集中,挫伤自尊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困生往往又是道德品质的“差生”,一旦集中,会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果分班动机不纯,则会促使两极分化。其实,对具有个生差异的几十位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中进行同步教学,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小班制异步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减少弊端。现在,我们提出一种分组区别教学的模式,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二、理论依据1、分组区别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2、分组区别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三、研究目标1、而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组区别教学的模式。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4、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5、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四、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前,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1)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2)选择实验班组,全面开展,教学模式研究。(3)做好实施过程的指导,反馈工作。(4)分阶段展示研究成果。(三)总结阶段:2005年7月-2005年9月(1)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3)巩固研究成果,并做好后继研究工作。五、研究内容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中、“差”C、B、A三个群体,一般比例为:3:5:2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4人一组。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2、教学目标分层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1)最低限度的大纲,教材要求。(2)大纲、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大纲、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3、教学过程分层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4、练习作业分层次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5、评估测试分层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六、效果分析1、通过分层区别教学,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完善学困生认知结构的同时,又缩短了班级群体的数学成绩距离,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确保优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也有了提高。2、通过分组教学,学生间的相互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有了较大进步,基本上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努力完成平时的作业,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3、经过一年的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分组区别教学模式,实验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多次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七、存在的问题启示1、分组区别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小组中的表现是会反复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现象,绝不可气馁、灰心或放弃教育,而要理解学生,允许他们反复,然后找出反复原因,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反复中得到教训,克服反复,巩固成果。2、因为分组区别教学牵涉到学生分组,所以,在分组前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必须要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保持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通过家庭、学校的合力来提高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青少年心理学李力江主编2、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