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培养与运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5155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培养与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培养与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培养与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培养与运用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孙振伟在语文教学中,研究语感并进行语文教学,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倡导以来,已逐步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所理解和认同。而在高考语文备考中,运用语感去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探讨还比较少。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答这部分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准确迅速的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不能深刻地领会题旨,不能准确判断信息所在的有效区间,不能借助原文准确进行表达等,既费时费力,又不能获取较高的分数。而从学生答题的答案中发现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在平常备考训练中,我试图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来解决现代文阅读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从现代文阅读备考的误区中走出来。现代文阅读备考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感到较为为难的地方。怎样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从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能读懂一篇文章的能力。读懂了才谈得上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就是要独立阅读,自主感受,即培养语感,这一独立自主的感受过程可以切切实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而语感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能力提高的过程。一。语感能力培养的内容:洪镇涛老师指出;“通用的现代汉语话语系统的语感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分寸感即:指对语言合乎规范,合乎逻辑,合乎情景的感受能力。和谐感是指对书面语言材料(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达上的生动流畅的感受能力;情味感,是指对文章、文质、文势、语味的感受能力。”洪老师对语感能力的划分,为我们培养语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结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方面,应着重注意以下内容:1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好的语言的作品一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高考命题也往往抓住这一特点,在语言表现力方面设题考察,让学生去具体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哪些妙处。2、品味语言的思想观点。文章思想观点的表述,可采用议论、说明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方式。通过具体的议论或说明,让学生透过一些现象分析本质,在冷静的述说中捕捉作者的倾向性,在具体的记叙、描写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例:2012年福建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5题:请结合本文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参考答案惋惜双琴一毁一废;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的事物而始终不知。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丰富意蕴的挖掘和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本文传达的载体“双琴”“演奏家”“世人”入手,标题是“双琴祭”,“祭”是“祭奠”,答题可从祭奠的是什么来挖掘和思考作品蕴含的情感。3、品味语言的情意感受。阅读文章能领悟其丰富的情感,捕捉其中细腻的情感,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的沟通构筑起来的“同感”,是阅读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也是语感能力的最充分的体现。高考试题在这方面已做了成功的尝试。例:2012年天津卷第20题: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加以说明。这道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这篇短文,能否与作者产生“同感”,从短文本身引发到短文之外。真正读懂了,由此及彼展开,与作者产生类似的感觉,就不难得出答案。女主人公对“掐辫子”的认识,有从表层到深层的认识过程,文章内蕴的揭示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考生应整体把握全文,从表层和深层作答。表层角度如“爱”“亲情”“感动”等。深层角度可从对人性,对生命的理解认识作答。二。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感训练及运用语感总是和语境、情境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情境就无所语感了,因此,要训练语感就离不开规定的情境,离不开对文章的阅读分析。现代文阅读语感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第一,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一种宏观把握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受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迅速把握文章的话题范围、相关背景、思路脉络、情景基调、主题宗旨等内容,在较快阅读中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到整体把握。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材料,大都是完整的篇章。只有通过整体把握,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现实态度。因此,只有整体把握了原文,才具有解答问题的基础。只盯着试题而不注重读懂原文,很可能犯断章取义的错误。因此,有了整体把握的意识,阅读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在训练中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培养学生细读、精读的感悟语言的习惯。良好的预感能力不仅体现在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文章局部的确认方面。要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敏锐抓住文章的提示语,隐含信息、关键信息,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把握,能够挖掘筛选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能敏锐的感知这些信息能够帮助阅读者迅速把握文章思路、结构、表达技巧等,使阅读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第三,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对语言操作规范的感悟能力。在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时,有些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理解对了,但写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照都有很大的区别,在考试中往往因此丢了不该丢的分数,造成了一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状况。这就涉及到对语言的情意感受和语言操作能力的敏感能力了,理解对了,写不出规范的答案,说明缺少对语言操作规范能力的训练。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特别是主观题,如:能对具体的材料加概括的答题规范是“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概括内容要全面不能有遗漏,语言要简洁,说多了就要 不叫“概括”了。“具体”就是在概括时要结合具体事物,说出事物特点,使人能够了解。又要概括,又要具体,关键是要找适当的词语,有时原文中有要能敏锐地抓住;如果原文不存在,就得自己措辞了。 又如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这类试题答案的规范要求是“贴切而又理性化”。贴切,就不是牵强附会,也不大而空;理性化,就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停留在“材料”的水平上。评价事物,剖析事理,阐明特性,指出倾向等问题都需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再如由含蓄到直白的揭示性试题的答题规范是“确切而简洁”。即能准确理解文句的含义,又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总之,答题需用规范的语言,这直接反映了考生的语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操作规范的敏锐能力,更能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答案的规范性、准确性,从而提高考生的得分率。 第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前边已经提到,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着以偏概全,孤立思考,生搬硬套等问题,实质是学生思维品质存在这样的缺陷。良好的预感能力是从良好的思维品质中获得的,而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映出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深化语感的重要途径。才能够文章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严密性,努力将自己精湛的思维品质在语感能力运用中加以表现和运用,这样就会自如驾驭各种语言,使语感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把握文章信息及命题考查方向,完满地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是现代文阅读成为一个新的增分点。 总之,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提高,要靠长期的积累,语感训练与培养也离不开长期阅读实践获得的感悟。以上方法的介绍,只能是起一个引导方向的作用,关键还要靠学生本人的领悟与思考。培养语感,“悟”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要想实现“悟”的目的,还要靠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孙振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