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032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_ 姓名:_ 成绩:_1、 积累与运用(26分)1、 按照原文填空。(5分)(1)_,溪头卧剥莲蓬。(2)清平乐村居中表现老年夫妻那种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句子是:_,_。(3)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开船,在桥石上一_, _几尺,即又上前_了桥。(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欺侮 w 干戈g 怂恿sngB.桕树ji 动辄 zh 苜蓿 xu C.褶皱zh 匝道z 鸟瞰gnD.咯吱g 翌日y 老妪y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大抵 胭脂 虔诚 站栗B.絮叨 凛冽 怜悯 惊鄂C.家眷 荆棘 羞涩 惆怅D.遂道 暗淡 震颤 惬意4、 下列句中黑体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B.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C.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迥异:差别很大。)D.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鸟瞰:从低处往上看。)5、 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次,团里组织“八一杯”军事大比武,一连官兵个个摩拳擦掌。B.面对迎面驶来的列车,三名妇女吓得不知所措,呆立在线路上。C.大课间,同学们错落有致地站在操场上做着广播体操。D.这家宾馆不仅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而且服务周到,常常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6、 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今日,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一个“与民族魂鲁迅对话”的纪念活动。(1)资料搜索:鲁迅,原名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_家、_家。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请再写出其中的两篇散文名_ 、_。(2)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定一则醒目简洁的宣传标语。_(3)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制两个活动项目。_(4) 假如请你为大家介绍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你会选择_,理由是_。二、阅读与理解(34分)(一)古诗阅读。(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水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8、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9、 指出首联中“足”字的好处。_10、 颔联蕴涵了什么哲理?_(2) 文言文阅读。(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 本文作者 ,名潜,字元亮,_朝伟大诗人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到一个什么成语 _(3分)12、 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 _ _,_ _。(2分)13、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4分)(1)便要还家 (2)才通人(3)渔人甚异之 (4) 处处志之_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15、 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_16、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村中人的热情好客?(3分)_17、 作者虚构这么一个理想境界有什么用意?(2分)_(三)现代文阅读。(9分)乡间学校的敲钟人张 蛰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三辑,有删改)1、 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_2、 根据第5段划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2分)_3、 文章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2分)_4、 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2分)_三、写作题目: 来了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文体自定;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