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004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与朱元思书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 横柯上蔽( ) 窥谷忘返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从流飘荡()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5皆生寒树()6、蝉则千转不穷( ) 7、窥谷忘反(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 )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 ) ( )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 ( ) (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按要求写出句子。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7、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_。六、填空1本文描写的是_景,作者是_朝的文学家_(人名)七、简答题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2、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3第三段“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五柳先生传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好读书( )嗜酒( ) 造饮辄尽( )短褐( )自娱( )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1)造饮古义: 今义: (2)赞曰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以 之)(1) 因以为号焉( ) (2)葛天氏之民欤( )以此自终 ( ) 或置酒而招之(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二、课内阅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 本文选自 ,作者_,_(朝代)人,谥号_。“赞”语中_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2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3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4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马说练习题一.理解课文,深入思考。1、文章中心句是_。2、千里马最终的遭遇是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3、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4、文章托物寓意,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做“_”,而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作者借此表达了_心情。5、有人说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想到文中“_ ”这句话。二、阅读完成下列各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执策而临之( )策 策之不以其道( ) 是 是日更定(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斯是陋室( ) 执策而临之 (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虽 故虽有名马( ) 其 欲穷其林(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其真不知马也(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4、翻译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二、选择。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出淤泥而不染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4、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5、下面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6、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7、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1、解释加粗的字。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色愈恭,礼愈至至 余因得遍观群书得: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至理名言至: 得鱼腹中书得:稍稍宾客其父稍: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马生读书刻苦的句子:_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它照应了“”一句。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2)_ (3)_9、划分朗读节奏.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 计日以还以:以衾拥覆以: 俯身倾耳以请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 3、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媵人持汤沃灌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两股战战。D、腰白玉之环4、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和“”;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5、区别古今词义:汤:古义:今义:右备容臭:臭:古义:今义:6、划分朗读节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8、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环C.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1、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1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13、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14、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诗词曲五首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侧畔( ) 折戟( ) 铁未销( )干戈( ) 寥落( ) 飘絮( )宫阙( ) 琼楼( ) 低绮户( )踌躇( ) 潼关( ) 婵娟( )二、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三、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四、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暂凭杯酒长精神(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意踌躇( )零丁洋里叹零丁( ) 高处不胜寒 ( )五、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作者是_,_朝人。赤壁选自_,作者是_朝_。过零丁洋选自_,作者是_,字_,又字_,_朝爱国诗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字_,号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弟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作者是_,字_,号_, _代_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六、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一、pio tun lng lng zhun yun l ln xun yng k。二、1、顺、随。2、飞奔的马。3、高,远。4、筹划,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6、转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三、1、极、停 2、向上、上边 3、一直、笔直四、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7、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五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南朝,吴均。六、1总起 奇山异水。2使用了夸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五柳先生传参考答案一、1、hao4 shi4 zhe2 he4 yu2 2、(1)古:往、到;今:制造 (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1)把 用(2)的 他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5、率真放达。二、1陶渊明集陶渊明 东晋 靖节先生2.(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五柳先生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气节高洁傲岸,表现了宁静淡泊,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如他的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马说参考答案一.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食马者;千里马;善用人才的圣明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情。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二、1、通“饲”,喂养(喂) 一样、同样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对 2、喂养 吃 表转折 表承接 鞭打 记 3、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4、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食马者)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1、C 2、D 3、D 4、B 5、B 6、D 7、B送东阳马生序参考答案:一、借;跑能够领会得到周到到最高的渐渐稍微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修饰计日以还C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睥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二、被:通“披”,穿。敝:破。因为来用表顺承,相当于“而”用连词,相当于“而” 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D勤、艰梅花香自苦寒来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此指香味,音xi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u。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坚守学习信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BAB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诗词曲五首参考答案一、pn j xio g lio x qu qing q chu ch tng chn 二、D 三、C 四、增长、振作。磨光洗净 孤苦无依的样子 经受不住 心情 五、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樊川诗集 唐 杜牧 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履善 宋瑞 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全元散曲 张养浩 希孟 云庄 元 散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六、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