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窑小学文化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44993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家窑小学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家窑小学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家窑小学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高家窑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王彦海一、学校简介高家窑小学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宜安镇高家窑村,学校占地面积2256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现有学生30人(含学前班幼儿6人),教职工10人。是宜安镇下辖的一所教学点。多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学校文化现状分析1.学校文化建设现状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德育引领,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学校通过集体研究讨论,群策群力确定了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侧重于感恩教育,极力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开发了相应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教材。(1)成绩与优势特色一:以活动为载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 (1)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低年级的铅笔字比赛,中年级的钢笔字比赛,高年级的书法(毛笔字)比赛,并选出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学楼的前面。这样做,不但激起了同学们的写字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书写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 各班开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具体做法是:由少先队大队部统一安排,根据不同节日和相关教育主题,进行班级文化传播。学校把“感恩教育”的内容粘贴在醒目位置,让学生熟记在心里。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们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他装饰得既有文化氛围又有艺术气息。特色二:校本课程紧紧围绕“感恩教育”这个主题通过近两年来学校开发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已经投入使用。通过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编纂、内容的整理、资料的搜集。使我校的教师对感恩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校本课的使用及对“感恩教育”教育读本的不断修订、补充,我校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已经逐步适应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2)问题与不足1、师资配备不足,音、体、美教师长期缺位,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2、学习文化环境建设处于规划阶段,需要资金支持。2、学校文化建设处于初步阶段,文化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提炼、完善。三、改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经过反复酝酿与研讨,学校决定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教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订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四、学校文化建设的改进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自觉关心、帮助他人;自觉回馈社会,报效祖国。2. 具体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教师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2、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父母、老师,树立回报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4、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五、改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凝练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精神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作用: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提供精神基础,为学校行为文化提供精神动力。精神文化决定学校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学校文化的性质是由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系和价值观体系来决定的;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由学校风尚体系和传统习俗体系等特色文化内核来决定的。办学理念:启迪心智 励志树人校 训: 明礼诚信 励志成才校 风:和谐 文明 求真 感恩 教 风:宽容 向善 敬业 施恩学 风:思源 乐学 励志 报恩农村孩子在生活环境、家庭条件、接触和选择新事物的机会等方面和城市孩子比要处于劣势,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让农村孩子享受快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把学校文化定位在“感恩教育”这个主题上,校风确立为:“和谐、文明、求真、感恩”,这是所有孩子的需要、可以说也是所有人的需要。2.进行学校物质环境文化建设(1)加强“感恩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美化校园,除了要整体规划外,还要有体现感恩教育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图画故事等,(计划明年校园内围墙抹墙喷绘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教室内制作有关“感恩教育”的感恩角)。除此之外,还要体现生态环保的树木花卉警示语。要让每一个小环境都能“说话”。无论是它的规划还是它的“语言”都要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赐,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应该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2)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校适度地开展一些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实践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3)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但是也可能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因此,学校继续加强“感恩教育”,注重养成教育,使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3.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体系建设(1)不断完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兴趣小组,确保每天下午活动课的顺利开展。(2)重视学校的传统教育,课间十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为将来成为一名遵纪守法,懂礼貌,有优良传统的人打好基础。(3)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相关法制教育,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进一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4)继续完善其它相关制度。继续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各项常规考评制度等等,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5)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认真遵守教育教学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设立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家长有问题意见积极反映,校长将及时给予回复。4.践行核心理念的行为文化建设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节日、三大节活动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普遍渗透,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效果。1、结合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紧紧抓住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的德育常规,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利用每周德育时间,精心设计好每周德育实践活动。 2、各班要求学生任何时候见到父母都必须主动向父母问好,如“爸爸好,妈妈好”。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育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3、设立“感恩日” 印发感恩笔记,注重感恩教育的实践性。从明年起,把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定为“感恩日”。规定“感恩日”回家至少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为父母、爷爷、奶奶和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公益劳动,并以其他方式向生养自己的长辈表达孝心和爱意。 4、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年教师节,全校学生必须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学校开展评比“尊师重教”示范班的活动,要求“尊师重教”班级所有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然后逐步推广到所有班级所有同学。 5、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6、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7、切实组织开展看一场感恩影片,吟十首感恩诗歌,讲十句感恩之言,唱十首感恩歌曲,读十篇感恩美文的活动。 六、组织机构及保障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感恩教育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2保障措施(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各年级要大力宣传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实施目标和步骤。专题专栏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和好典型。各班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征文、文艺表演等活动宣传“感恩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感恩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二)形成长效机制 “感恩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我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工程。积极开展“感恩教育”重在机制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制度,运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师生共同监督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感恩教育”活动整体推进,取得实效。(三)表彰与惩处对“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好的班级和师生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班级和师生,进行批评。七、年度目标与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完成方案、宣传发动,提炼学校文化精神。2、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1月)完善、落实方案中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建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中的相关内容。3、第三阶段:(2015年11月后)围绕学校育人文化核心理念全面推进学校建设,并不断积淀、深化内涵。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