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3911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教学目标:1、 把握全文,明确主旨;感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 分析主人公奥伊达的人物形象;品味文中含蓄隽永、生动深刻的语言。3、 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精当;文章采用轻喜剧的笔法展示了奥伊达的性格特点。4、 本文语言富有童趣,能从孩子的言行、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简介及题目解说:本文作者是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本文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卷。文中的主人公是奥伊达,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件事情,塑造了一个天真聪慧、独立自主、执著追求的儿童形象。奥伊达的理想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2、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3、学习生字:狡黠(xi) 挑衅(xn) 钦佩(pi) 撅(ju) 声嘶力竭(ji)大名鼎鼎(dng) 煞有介事(sh) 坚持不懈(xi) 局促不安(c)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本文记叙了男孩奥伊达的理想所经历的众多变化,塑造了奥伊达这一典型的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对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四、教师小结: 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什么?明确: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许多变化。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上中学后,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变化的原因是奥伊达有着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奥伊达的理想几经变化,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它是用一种轻松、有趣、乃至荒诞的形式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点:表现的东西看似离奇古怪、哭笑不得,实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让人回味久远。 2、这种表达,通常是通过悖谬的方式,即表现出人们目的与行为,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矛盾,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等等,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并在笑中体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连在一起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乐趣。而好的儿童小说,也往往是要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的。 3、儿童小说里如何表达幽默呢?常见的方法是:一是童年情态和童言稚语的描摹。如上一课,我们把握奥伊达形象时已经知道了一些。(还可以再分析探险情节中的一些儿童心态和行为加以证明。)二是“一惊一乍”的事件或突发事件的表现。如本文取名字的情节。二、品味语言:1、“他倒不是嫌原来的名字不好,而是因为六岁之前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名字。事实上,他一出生,他的爸爸妈妈就为给他取名字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奥伊达的爸爸热爱文学,就叫他“拜伦”,妈妈喜欢大明星,就叫他“杰克逊”,可见他一出生,父母都把他作为自己的全部希望,这充分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同时,父母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一代。2、“两人争了半天没有结果,只好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在有些热闹也有些轻讽中,将奥伊达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出来。3、“我是奥伊达!对,奥伊达。你们以后不许再叫别的名字!”“奥伊达”这么好听的名字竟然是他自己取的,表现出奥伊达从小就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而且有创新精神。4、“妈妈哄他,爸爸唬他,都没有用。奥伊达死死抱住电影院门口的一根柱子,不肯挪步。”写出了奥伊达坚持自己的主见时孩子气的行为,使奥伊达这一形象更加真实、可信。5、“是啊!我们没有权力给你确定你以后做什么。以前我们太糊涂啊!”爸爸高声附和道父母明白了:强加给孩子的爱和意志,不一定有利于他的成长。6、对文章第61段“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同时也多多少少帮父母做些家务”,如何理解?明确:奥伊达虽有去北极探险的壮举,但他仍是一个普通孩子,以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壮举”也被人遗忘。其实他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性格,如写他“一唱歌就跑调”,“功课不是最出色”,这表明奥伊达完全是一个常人。作者没有把人物架空起来,没有把主人公写成另类,因此,让读者感到符合生活现实。三、分析人物形象: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文章按照他的成长经历,选择了几个细节:给自己取名、看电影买票、去北极探险、做有爱心公民来塑造他的形象,从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很特别的父母。孩子刚出生时,他们同其他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在爸爸的心中,他是“拜伦”,在妈妈的心中,他是“杰克逊”。当孩子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妈妈哄,爸爸唬,拗不过后,又只好给他买。这种不听从便顺从的做法是当今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他们又都认为,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决心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他们就是这样,寄希望于儿子,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他们的爱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所给予的爱,是脱离了孩子需要的爱,是一种宠爱。这种爱是几乎所以的父母爱子的那种方式。特别之处在于,奥伊达的父母从儿子给他们的那份帐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于是能够借助回帐单这种巧妙的方式给予儿子一种真正的爱,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天多数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他们启发着人们如何做好父母。四、合作探究:1、你喜欢奥伊达吗?他做的哪件事使你感触最深?明确:我非常喜欢奥伊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去北极探险这件事。从中可以看出奥伊达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孩子。为了达到去北极探险的目的,他混过了检查,当空姐用飞机暂停飞行“威胁”他时,他随机应变,最终到达了预定地点。2、父母最初想把奥伊达培养成为“拜伦”或“杰克逊”,后来他们明白了,自己没有权利确定儿子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父母认识的变化跟奥伊达的言行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看法。明确:父母认识的变化跟奥伊达的言行有着直接关系。奥伊达用他的言行,改变了父母以前的认识。奥伊达让妈妈以劳务费的方式,付给他钱来买一双新鞋。妈妈从这张账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他们认识到首先应该让孩子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理想,应该由他自己选择。五、教师小结:小说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孩子的言行、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使人物鲜活丰满。作者采用轻喜剧的笔法所表现细节,表面看过于夸张,甚至引人发笑,但正是这种笔法,才更符合奥伊达的年龄特点,更能突出他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使得奥伊达这一儿童形象更真实、更自然、更丰满。六、板书设计: 16、奥伊达的理想奥伊达:自己取名;坚持买票;北极探险;爱心公民。父母:宠爱依从;无奈顺从;协力培养;成功教育。理想有弹性,切莫定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