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第7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843496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知识第7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安全管理知识第7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安全管理知识第7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讲 宋晓燕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2页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大纲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运用事故调查技术和方法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取证 原因分析 性质认定 制定事故防范措施 一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划分的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 4 9国家行政法规中第一次明确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 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事故分级标准 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等级与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三条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造成10 29人死亡 或者50 99人重伤 或者5000万元 1亿元 不含1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造成3 9人死亡 或者10 49人重伤 或者1000 5000万元 不含5000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造成1 2人死亡 或者1 9人重伤 包括急性中毒 下同 或者100 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第5页 事故等级划分方法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二 事故的分类按照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中对伤亡事故定义为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发生的人身伤害 急性中毒 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事故原因分析要考虑受伤部位 受伤性质 起因物 致害物 伤害方式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等 按照伤害程度分类 损失工作日1d 轻伤 105d损失工作日105d 重伤 6000d死亡 损失工作日6000d 2007 6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定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 B 四个等级 A 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B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C 重大事故 大事故 一般事故和小事故D 特别重大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 2009 6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C 个等级 A 二B 三C 四D 五 2009 6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 A A 直接经济损失B 间接经济损失C 社会影响范围D 环境破坏程度 2009 1 某地2009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如下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493号 的规定 其中属于较大事故的是 D A 2名员工死亡 6名员工重伤B 8名员工重伤 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C 2名员工死亡 5名员工重伤 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D 20名员工重伤 且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 安全生产法 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都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工作做出了严格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四条第一款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当及时 准确 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 漏报 谎报或者瞒报 第二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法 第七十条 第七十一条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如下规定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不得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有关证据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一 事故上报时限及部门 一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通知公安机关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 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白发生之日起7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四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的报告后 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上报事故的首要原则是及时 2009 68 发生事故后 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 D 报告 A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 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C 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009 61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 国务院B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C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 县级人民政府 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 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事故的简要经过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 核心要求在于 全 和 简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对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 主要指事故所导致的建筑物的毁损 生产设备设施和仪器仪表的损坏等 由于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直接影响事故等级的划分 并因此决定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后续重大问题 在报告这方面情况时应当谨慎细致 力求准确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第20页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 或者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组织事故救援 三 事故的应急处置 第21页 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 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 应当做出标志 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 物证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 对涉嫌犯罪的 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犯罪嫌疑人逃匿的 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2007 59 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死亡2人的生产安全事故 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的规定 该事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至 C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 国务院B 省级人民政府C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 县级人民政府 2008 59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B 小时 A 1B 2C 3D 4 2009 69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 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 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C 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及时补报 A 10B 15C 30D 60 二 调查程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一1986 中 关于事故的调查原则和程序规定摘录如下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事故的现场处理 物证搜集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证人材料搜集 现场摄影 事故图绘制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 查清事故发生经过 找出事故原因 找出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分析的中心任务 分清事故责任 通过事故调查 划清与事故事实有关的法律责任 并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包括行政处分 经济处罚 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吸取事故教训 提出预防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这是事故调查分析的最终目的 第三节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事故调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 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2 四不放过 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 公正 公开的原则公正 实事求是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公开 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4 政府领导 分级负责原则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来进行的 一 事故调查的组织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 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 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 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 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 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 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二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一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 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 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 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几个补充问题 1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 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 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事故等级 设事故调查组副组长1 3人 2事故调查组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1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必须依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的规定执行 2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的行为是职务行为 代表其所属部门 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3 事故调查组成员都要接受事故调查组的领导 4 事故调查组聘请的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 也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 二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的具体时间 地点 事故发生前 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作业状况 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情况 事故报告经过 事故抢救情况 事故善后处理情况 其他与事故发生经过有关的情况 2 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发生的其他原因 3 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前 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事故发生时人员涉险情况 事故当场人员伤亡情况及人员失踪情况事故抢救过程中人员伤亡情况 最终伤亡情况 其他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人员伤亡情况 直接原因 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中规定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 机械 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附录A中A 6不安全状态 1 防护 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 设施 工具 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 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附录中A中A 7不安全行为 1 操作错误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 指成品 半成品 材料 工具 切屑和生产用品等 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 坐不安全位置 如平台护栏 汽车挡板 吊车吊钩 8 在起吊物下作业 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 修理 检查 调整 焊接 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使用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 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间接原因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中规定的下列情况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工业构件 建筑物 机械设备 仪器仪表 工艺过程操作方法 维修检验等的设计 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 教育培训不够 未经培训 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 劳动组织不合理 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 其他 例题 根据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 1986 下列情况属于事故间接原因的有 BC A 制动装置有缺陷B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C 没有或不认真采取事故防范措施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D 未经许可开动 关停 移动机器E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4 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1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1 医疗费用 含护理费用 2 丧葬及抚恤费用 3 补助及救济费用 4 歇工工资2 善后处理费用 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 现场抢救费用 3 清理现场费用3 财产损失价值 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5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事故要有明确结论 认定为自然事故 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 的可不追究事故责任人 否则要按照责任大小分别认定下列事故责任 1 直接责任者 即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 如违章作业人员 2 主要责任者 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 3 领导责任者 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6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在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a 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b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造成伤亡事故的 c 违反劳动纪律 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 拆除 毁坏 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 造成事故的 下列情况之一时 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a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职工无章可循 造成伤亡事故的 b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c 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 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 造成伤亡事故的 d 作业环境不安全 又未采取措施 造成伤亡事故的 e 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造成伤亡事故的 7 总结事故教训通过事故调查分析 在查明事故原因和事故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漏洞 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 要认真总结事故教训 要针对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投入 安全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 查找事故根源 吸取的教训 如 事故发生单位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 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主管人员和有关职能部门 从业人员 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 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社会公众应该吸取的教训 8 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在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政府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建议 9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调查组全面完成事故调查任务的前提下 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该调查报告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三 事故调查组的职权和事故发生单位的义务1 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 有权获得相关文件 资料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工作的需要 有权向事故单位和相关部门 单位及个人调阅 复制相关文件 资料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 如实提供 不得拒绝 3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 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 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 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必要时 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四 事故调查的纪律和期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二十八条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做了明确规定 1 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有品德操守 2 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有工作操守 3 事故调查组成员要守纪 保密 4 事故信息发布工作 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 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四节事故处理 一 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32条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 30日内做出批复 特殊情况下 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二 事故防范整改措施的落实及监督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 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 机构向社会公布 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2009 64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 应对事故负 C 责任 A 领导B 主要C 直接D 行政 2009 65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 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D A 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B 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D 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 2009 8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规定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 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有 ABCE A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B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C 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D 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E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006 25 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 B 公正公开和分级管辖的原则 P190A 严刑厉法B 四不放过C 三不放过D 五不放过 2006 59 某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 发生了事故 造成2人死亡 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该事故调查组应由 B 的人员组成 A 本单位安全 生产 技术 工会等部门B 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C 市 地 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D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2007 63 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生产安全事故 按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的规定 该事故应由 C 负责调查 A 国务院B 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C 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 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2006 80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应当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BCDE A 决定参加单位和人员B 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C 确定事故责任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D 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E 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2006 54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法定制度 根据责任人员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不同 分为直接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和 B A 间接责任者B 领导责任者C 次要责任者D 重要责任者 2006 61 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 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 则该行为人应负 A 责任 A 直接B 间接C 次要D 重要 2008 10 某污水处理厂生产调度例会上 调度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指示 安排某车间主任负责对污泥泵进行检修 检修过程中 工人甲误开切换阀门 导致1人受伤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对本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是 B A 调度长B 工人甲C 车间主任D 总工程师 2007 6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定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 应由 D 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A 事故发生单位B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C 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 事故调查组 2007 65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 下述情况中 应确定为间接原因的是 D A 操作工操作不当B 储存设施不安全C 作业场所过于狭窄D 劳动组织不合理解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 物 人 间接原因 设计 规章 2007 6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定 事故发生后 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 不准确的是 D A 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B 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C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D 报送事故发生单位 2008 60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 D 批准后 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 监察机关C 公安机关D 人民政府 2008 63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 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对事故发生单位进行 B A 行政处分B 行政处罚C 刑事处罚D 民事处罚 2008 64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是 A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B 工会组织C 监察机关和人民法院D 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 2009 84 事故现场的保护对于事故调查取证 确定事故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十分重要 为了抢险救灾 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 应 BE A 封锁事故现场B 做出标记C 绘制现场简图D 做出书面记录E 妥善保护现场主要痕迹 物证 2009 6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规定 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 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 B 日内做出批复 A 10B 15C 20D 30 练习题 1对于事故调查需要补报的时限要求 如下规定正确的是 BC A 道路交通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B 工矿企业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C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D 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解析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三条的规定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 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是 ABCDE A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B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C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D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E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 3参照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将危险因素分为 A 类A 20B 17C 21D 24 4某工人在具有苯的车间操作冲压机 由于带病作业 思想不集中 误按冲压机开关 导致事故的发生 则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 BCD A 从事禁忌作业B 化学性危险 危害因素C 心理性危险 有害因素D 行为性危险 有害因素 解析 在车间进行冲压机操作属于正常工作 而非禁忌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