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毛兴荣.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3179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导学案毛兴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导学案毛兴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导学案毛兴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朱自清【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2.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2.结合课文内容,初步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2.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学习重点】1.理清层次结构;2.体会朴实、隽永、诗化的语言特色;3.学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朱自清,字佩弦,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1948年6月,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2.古诗词中的“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学法指导】学习这篇散文,重在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掌握内容,把握形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预习导航】一、认真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划线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水涨( )起来了 抖擞( ) 酝( )酿( ) 黄晕( ) 应和( ) 窠( )巢( )lio( )亮 nn ( )叶 chng( )伞 su ( )衣 zh( )眼二、解释词语。1.欣欣然: 2.朗润: 3.赶趟儿:4.卖弄: 5.酝酿:6.抖擞: 7.应和:8.烘托: 9.呼朋引伴:10.花枝招展: 11.宛转:三、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花枝召展( )拱托( )一年之记在于春( )赶躺儿( )舒活精骨( )四、这篇散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来写,按内容依次可概括为 春、绘春、 春三部分。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景图,赞美了春天的活力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 之情。其中绘春部分又依次描绘了五幅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图画。五、结合提示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课文内容结构图。 春(1):盼来近(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总体轮廓 (2):水(涨)山( )太阳( ) 图 (3) : 报春 春 花 图 (4) : 花争春 春 绘春(27) 图 (5) : 唱春 图 (6) : 润春 图 (7) : 迎春 春(810):三个比喻。娃娃新;姑娘 ;青年 。六、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体会一下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试着做批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细心品味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停顿,熟悉课文内容; 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有感情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2. 听范读,体会感情.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咏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请你认真听,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变化,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欣喜(第1段第2段) 轻快(第3段第4段) 柔和(第5段第7段) 振奋(第8段第10段) 除此之外,听读时还应该注意生字词读音,并注意句子的节奏。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研读第一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宣告春天到来,表达了作者 之情。2.研读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朗润”、“涨”、“红”三个词分别写出了春山、春水、春日的什么特点?三个“起来了”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这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赏读第三段: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4.朗读810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解答提示:这部分是 春天。以三个形象化的 ,各自成段,先喻为小娃娃,强调一个“新”字;再喻为小姑娘,突出一个“ ”字;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突出一个“ ”字。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领着我们向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走去,使春意越来越浓。第二部分绘春时充满喜悦与赞美之情,为第三部分的颂春作了铺垫。歌颂春天是赞美春天感情的必然发展。前后的感情是一致的、呼应的。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全文是 的结构。5.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优美的词、句和运用修辞的句子。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请仿照示例进行赏析。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好。 “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却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6.揣摩语言形式。小组讨论:本文语言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三、小组展示及互动点评四、当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风轻 的,草软 的。坐着,躺着,两个滚,几脚球,几趟跑,几回迷藏。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来去。呼朋引伴地卖弄的喉咙,唱出的曲子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着蓑,着笠。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3.下面这首写春风的散文诗,同样是形象可感、形神兼备的,请试作分析。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梢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中去了。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本诗充分调动 觉、 觉、 觉等多种感觉,并运用 、 、 等修辞,将无色无形的春风写得形神兼备。请任选一句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第二课时一、预习自学,导入新课。课前预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下背诵。2.品读第4-7段,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3.结合下面的预习题初步弄清每一段落所写景物的特征,写景的角度、层次、顺序和所运用的方法(包括修辞),为后面的自主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做准备。4.完成下面的预习题: 第四段描写春花的争奇斗艳。作者选取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 手法写花儿们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 , ”;再通过三个比喻“ , , ”突出桃、杏、梨三种花色 的特点,极力渲染出花儿争奇斗妍,互不相让的情景,写出了花朵的 ,花色的 ,花味的 。这是实写。接着作者由春天的群芳吐艳联想到金秋的硕果累累。写蜜蜂,着一“ ”字,意境全出,蜜蜂辛勤采蜜的热闹场景如在眼前。这是虚写。最后,作者从树上的花写到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 和 手法,将野花的明艳照人、摇曳多姿写得十分传神传情,别有情趣。第五段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从触觉方面写出春风柔和温暖特点的句子是: 。这一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从嗅觉方面写出春风的芳香特点的句子是: 而“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这几句则从 觉、 觉方面写出了春风的和悦。第六段描写出春雨的 的特点。作者先写雨态:用三个比喻来描写春雨的特征,“像 ,像 、像 ”,把春雨的特点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接着写屋顶“笼”着薄烟,写树叶儿绿得发 “亮”,小草儿青得“逼”眼,都无不显示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征。接着作者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写雨中景象:写“黄晕的光”“和平的夜”渲染出春雨之夜的 ,写那雨中慢走的人,披蓑戴笠的农人,都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情调;最后再写“在雨中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宁静气氛照应,将细雨绵绵的春光,清亮温馨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第七段写春早人勤(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景象)。以“ ”引出地上的孩子,描写出春天里孩子们的欢乐,进而又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明寓意:“ ”,人们只争朝夕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跃然纸上。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赏析春花图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写野花的多吗? 本段虚写秋天硕果累累和花下蜂飞蝶舞的景象各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本段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试选一句进行赏析。 2.赏析春风图默读第五段,思考: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其他什么人的手呢?你觉得还可以把春风比成什么? 3.赏析春雨图默读第六段,思考:填写下面的表格: 描写顺序雨的特点运用修辞“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解答提示:“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 ;“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 ;“树叶儿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4.赏析迎春图默读第七段,思考: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联系? 5.比较阅读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名 称特 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春草图正面与侧面结合春花图由高到低春风图和悦春雨图动静结合排比、比喻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三、小组展示及互动点评。四、当堂检测: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涨水(zhng)蓑衣(su) 酝酿(ling)钻出(zun)B迷藏(cng) 仿佛(f)稀疏(s) 盼望(png)C应和(h) 黄晕(yn) 薄烟(b) 撑伞(chng)D散会(sn)鸟巢(cho)戴笠(l) 斜织(xi)2.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_ _ _ _(2)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 _(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 _3.比较下边句中的加点色词和括号里的词,题后对应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野花遍地是散(开)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A“钻”显示出春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长”无法体现这一点。B“闹”不仅写出声响,而且呈现热闹景象,“叫”无法体现这点。C“散”呈现野花盛开的景象,“开”无法体现这一点。D“抚摸”写出了温柔的感受,“吹”无法体现这一点。五、畅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